当代精神文明辐射源的建设和发展
2009-04-29张卫
张 卫
摘要: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要件,精神文明的内涵丰富,既包括优秀的民族道德的继承,又包括最新的科学发展理念的开拓,而维系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纽带,则是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等的汇集站——图书馆,它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源。从多角度来论证和推介这个辐射源,使之能更好地为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和谐社会服务,是一项值得决策层和从业者认真关注的工作。
关键词:和谐社会图书资料与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辐射源
当前,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如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呢?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建设来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在这一方面,我们文化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是精神产品的聚集地,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辐射源,而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的职能机构,作为最广泛人群的终身教育的最理想场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这是由图书馆所具备的独特的优势所决定的。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平台,对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图书馆也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图书馆有正确引导阅读。提高全民素质的作用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有人才,有文化,有经济实力。而知识的积累、文化的形成和传承,主要依靠阅读。阅读是人类最重要、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认知过程。人们通过阅读来探索未知,丰富自我,从而获取改革和创造的智慧力量。阅读是一种最普遍最简易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一种受到人们普遍接受的行为方式。阅读是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延续。图书流传的时间性,形成了有效的人类文化的储存功能,为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提供了条件,而阅读则使文化的继承和创造变为可能。阅读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知识更充实,从而使你在社会实践中胜任愉快、举重若轻。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和知识化的社会,为了使人民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就必须通过全民教育、普及教育来整体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图书馆有义务和责任,来指导社会大众掌握科学技术,以科学的方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读合适的书,这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必须,是保障社会信息公平的必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须。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在图书馆的帮助下,人们可以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用任何方式通过网络接受教育。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时代的图书馆不再是藏书馆,而是连接四面八方的学习中心、信息中心和信息资源通道,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源。特别是在我们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帮助公众获取信息,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终身教育来弥补学校教育在时间性、多样性方面的缺陷。全民教育能够发展国民潜能,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民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二、图书馆具有弘扬民族精神。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的作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共同生活,共同实践的基础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精神属于意识形态中的文化范畴,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独特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民族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风貌,它不可漠视,也不能复制。
我们每一位图书馆人都清楚,这种宝贵的民族精神就保留在我们图书馆中。爱国主义方面的图书也好,团结统一思想的图书也好,表现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品质方面著作也好,都在影响着一代代中华民族的儿女;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中“和”的思想,培育中华民族成员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寻求人与人的和谐、寻求人与社会的和谐。这些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读者很大程度都是仰仗图书和图书馆得来的。试问,在中国近、现代民族英雄中,有谁不是在图书馆这座没有围墙的学校中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的。总之,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继承优良传统。要继承传统,一靠实践,二靠读书。在读书方面,图书馆的作用是巨大的,客观现实给了我们这样的认识和这样的肯定。
三、传播先进文化,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离不开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建设,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才有强大的动力。图书馆在传播先进文化,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面,取得过很大的成果,而且将继续发挥作用。
首先,图书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源之一,它把丰富而优秀的文化成果推荐给读者,使读者和用户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自己新文化、新道德观念,在行为上更加与时代同步。其次,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的组织、生产,传播者,通过自己的服务,提高用户读者的信息接受和整理能力,提升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运用现代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再者随着社会发展对知识需求的增加和发展,用户和读者对不断出现的新课题的需要也能得到及时地解决。从而帮助更多的人提高对时代的认识,和对时代责任的确认,为完成时代赋予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贡献力量。
四、具有独特的辐射方式和宣传教育功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只有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必须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旗帜鲜明地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努力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理念,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发扬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社会新风尚;培养人们的法制意识、公德意识、公民意识;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追求高尚、崇尚先进的社会风气。图书馆作为广受公众欢迎的公共文化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在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优秀文化和科学文化生活,提高公众素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等方面,图书馆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的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年龄的限制,这是任何其他教育机构所不能相比的。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地获得社会的优质的资源分配(主要指财政资金的支持)。我们不能指靠一个文献信息匮乏的图书馆能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不能想象和谐社会构建中图书馆的缺失,那样的社会是不完整的,现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中,我国着力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填平城乡差异的鸿沟,我们不能想象新农村建设中,没有文化知识的积淀,没有乡镇文化的建设,没有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建设,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如果城乡差异不是缩小而是扩大,农民的生活、文化修养不是提高而是下降,那么,可以断定,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这场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图书馆事业是大有作为的。我们的决策层和从业者,都应该充公认识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把它的“光辐射和冲击波”积极地运用到建设和谐社会这一伟大变革中来。
参考文献:
[1],邱冠华大众阅读指导与和谐社会[J]图书馆建设,2006,(5):10---11
[2]部佳,论和谐图书馆在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卟理论界,2008,(1):188-189
[3],陆正英,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书馆的作用[J]文史资料,2006,(10):189-190
[4]李松楠l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卟图书馆学刊,2005(6):
责任编辑: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