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师资培训问题与创新
2009-04-28韩永韩永洁李彦磊李虹
韩 永 韩永洁 李彦磊 李 虹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高等学校师资培训的一些问题,从培训方向和培训模式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期望能够使高校师资培训工作更符合时代特征。
关键词:高等教育 师资培训 培训模式
1.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随着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补充的教师越来越多,教师培训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也日益受到社会及高校的关注。在此,本文谨就高校教师资培训的方向、模式等几个涉及师资培训的主要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2.关于师资培训的方向:
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取决于其学校的定位和层次。就我校而言,就是能否培养出为河北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基础理论扎实的高级专门人才。从这个目标出发,对于大量已经达到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来说,培训的方向应该着眼于提升他们的执教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五种能力的提升上:
2.1师德的树立,这是教学的基础。今天的教师不仅是要关注传授知识的量,而且更要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善于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培养成有学习热情和愿望,坚韧而自立的学习者,这些现代人的学习品质,同时也是道德的品质,是使未来一代适应知识社会而受益终身的重要品质。
2.2专业科研能力的提升。处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教师专业技术能力至关重要,它包含了教师对所教专业科目内的前端技术知识的了解和解决本专业领域内的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否则,教师就不能及时跟进科技的进步,就不能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其在课堂上的执教,就犹如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3教学技术运用能力的提升,技术的进步和制造业的发达,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单一的媒体已被打破。多种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的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不断增添新技术的信息,使教师掌握和运用最新教学技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2.4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推动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润滑剂。随着电视和电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缩短了人际间在地域和时空上的距离,同时也不断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思辨能力,从而对教师同学生之间、同校内外同事之间等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5管理能力的提升,大学教师身处多重角色,既是理论课上的施教者,也是实验实习课上的指导者,还是校内外产学结合的研发者,又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因此,要求教师掌握与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设施使用管理、技术开发管理、学校良性运营管理等有关的程序和法则,并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加以运用是必需的。
3.关于师资培训的模式:
所谓培训的模式,是指某种系统的培训方法。即从建立一个培训课程的设计开始,直至这个培训课程的实施结束为止,在培训的全过程中所采用的培训理念和做法。
在现阶段,采取的培训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
教育观念落后,对培养师资队伍不重视等因素,导致学校领导对师资培训不重视;
培训的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造成培训效率低;
师资培训仅仅停留在老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传、帮、带”的阶段,培训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
培训缺乏连续性;
3.1针对以上问题,对高校师资的培训,其培训模式应该具备以下五种特性:
3.1.1实用性,即以受训教师所教专业科目的岗位能力需要出发,针对教师受训前的实际能力状况,从其差距段中来设计培训的课程和培训的内容。惟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培训时段内使受训教师能得到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仅在未来的教学岗位上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将极大地激发教师投入培训的热情,坚定终身教育的理念。
3.1.2实践性,动手能力差,是大学生的通病,因此,在对刚刚走出校门就要上讲台的新教师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中,要突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以促成教师实际运用能力的迅速提升。培训的实践性应该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①对专业知识的实验操作和专业技能的实习操作。
②对专业技术实际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管理的软件等项目的开发制作。
③在教育教学、管理、学科技术等方面的论文写作。
3.1.3研究性,新任教师已经具有了较高的专业技术学历,具备了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培训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潜能的方式是研究性质的启发式教学,通过理论课上的研讨和实践课上的指导,来发挥任课教师在培训中的主导地位作用和受训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作用。
3.1.4差异性,接受培训的教师来自各方,虽然他们从事与培训课程有关的工作,但是在一个培训班上学员之间的差别很大,为了使每一个受训者都能有效地利用培训的资源,就应该在同一课程计划安排内,根据不同受训教师的不同情况,采取区别对待适时调整的作法,将因才施教这一重要的的基本教学原则贯彻于师资培训的课堂教学之中。
3.1.5连续性,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要掌握它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断的钻研。当代,教育学、心理学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学生成长的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大学师资培训不仅仅针对新任教师,它还应该在教师日积月累的职业生活过程中,在教师真实生活和生命经历构成中扮演重要角色。
3.2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采取模块化的系统培训方法:此前应预先了解受训教师的实际状况,预测受训教师的培训需求,编制受训教师的模块培训大纲,从而实施模块培训的管理。具体讲,除了基本理论知识以外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3.2.1师德的建设。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消费主义,享乐至上,正在成为普遍追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并日益在教育领域大行其道。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是对社会核心价值极大的损害,也是对师德建设的极大破坏。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作为社会文明建设的承担者,必须把人文精神作为高于工具价值的核心价值和目标追求。
3.2.2信息获取技能的培训。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不强调知识的传递,而是更多的强调信息的敏感、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因此培训内容也不仅仅是搜索工具和搜索引擎的使用,还应包括信息内容的再提炼和组合,从而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信息的分类、分析和判断等。另外,数据库的应用培训是网络时代教师的重要技能,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网上资源搜索机制,也有利于展开探究式教学,调查数据的存储、分析、决策、等科研活动也都离不开数据库。
3.2.3教师要体会技术在学习化环境中的集成。只有自己的工作也用集成技术,才能体会技术的价值和应用的前景。因此培训教师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工具来办公,如使用模板和Internet资源来备课,不仅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也是教师在学习化环境中一个预演。具体的培训方法可以观摩通用工具在教学办公中的应用和企业的自动化办公模式。
3.2.4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支持认知过程,激发探索兴趣,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理解学生的具体观点和意见是必需的。在培训中可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
3.2.5注意关注教师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应用和理解。在培训中应强调跨学科的问题研究。具体方法可利用案例或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师以“研究者”身份出现,让受训教师既观察工作情景,参与具体操作,并结合资料查阅、讨论来理解综合化的学习环境。
3.2.6教师教学艺术的养成,这是教学活动的至高境界。这方面的培养需要传、帮、带,但具体实施要体现创新,“教学点评活动”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有效的培训,通过点评,青年教师就可能找出自己授课过程中的不足,就可能学到一些授课的艺术,更能掌握处理易难点的方法,这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4.结语
大学师资的培训如何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是当前师资培训中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关系到未来教师的德、才、知、学等综合素质。由于科学和社会一体化发展要求,师资培训不应只是单个学科上教法的深入,而且应注重教师利用技术整合各个学科知识的能力;总之,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角度来考虑教师的职业技能,并按这些技能要求进行师资培训,才能推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者简介:韩永(1980-)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大学教务处,研究方向:教学改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