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09-04-27曹建荣高岩张宪涛
曹建荣 高 岩 张宪涛
摘要:1980年以后的在校大学生是目前高校的主力军。针对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特点,通过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先进的校园文化体系过程,从而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框架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4—173—02
前言
“80后大学生”(以下简称大学生)的成长背景与上 上代人明显不同,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变化,这就要求高校要认真探索出一条适合“8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校园文化(Campus Culture)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体人员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育、科研、管理、生产、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而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总和。胡莉莉,文艺[1,3]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充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它能促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进而可以增强高校综合办学的竞争力。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高校校园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肥沃的土壤,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顺利开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到其中,形成由“理论”到“实践”,由“内化”向“外化”的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实践的空间。例如,高校设立校史馆和校友会,通过其让大学生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和本校毕业成功人士,从而更加耳濡目染,时刻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爱校护校的道德情操。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校园文化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本着全面贯彻党的理论和教育方针以实现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的原则来开展的,它主导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三)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1.校园文化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校园环境,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促成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优秀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实践和履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参与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参与和谐校园的建设,进而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以贯彻,促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4]。
2.校园文化促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校园文化中的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反映,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形成的、具有办学特色的、全局性、稳定性的精神力量和行为作风,也是学生的道德品质的间接反映。校风是学校文化环境中无形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只有在大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风和大学教师中形成良好的教风,才能实现良好的校风,当然良好的校风反过来不断推进良好的学风和教风。
二、校园文化包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内涵
(一)校园文化体现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文化内涵
要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学校教育和时代精神。
高校校园文化还是一种和谐文化,是一种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是指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贯穿于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这也是建设和谐高校校园文化的不可缺少的内涵之一。
(二)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校园文化讲求和谐,包括三种精神:即拼搏精神、团队精神和科学精神。拼搏精神不仅在于教师更在于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不断拼搏,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提高。良好的校园文化更需要大学生不断拼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畏困难,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长成才。
校园文化建设应重视培养三个方面的科学精神,一是解放思想,使师生从陈旧僵化的教条束缚中解脱出来,在吸收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同时摒弃腐朽没落的传统观念的消极影响。二是与时俱进,培养积极开放的心理品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创新,使个人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三是崇尚并追求真理,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校园文化的物质内涵
校内物质文化对校园文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体现:一种是校园建筑和其统一的风格。历史悠久的大学内众多的建筑同样也是历史悠久,与长期沉淀所形成的校园文化一脉相承。大学应当注重保护这些流传下来的建筑并传承其建筑风格。另外一种是校园内景物的命名。大学内景物的名称也对校园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历史悠久的大学校园内,很可能随意一个景物的名称的来由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提起这些名称,不自觉地就会使人联想起过去的历史,对青年大学生产生鞭策和激励作用,例如我国北京大学的未明湖和武汉大学的珞珈山。
三、构建优秀的校园文化体系的途径
(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支配地位。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高等教育意识形态的要求和导引,体现了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因此,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神圣职责,又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客观要求。
1.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社会思潮。高校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生产和传播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使命[5]。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认真落实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社会思潮,同时尊重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坚持统领,包容多样,形成和谐、繁荣和先进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6]。
2.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大学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大学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大学教育过程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整合大学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整合的结果是行为文化。体现在实践中就是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学术、国际交流、管理、生活等活动中产生的文化,是大学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动态反映。
(二)传播校园文化要求传播途径的多样化
通过各种媒体、“三风”(校风、学风和教风)教育、德育、体育精神、音乐和学生活动等实现对校园文化的多样化传播。
以音乐为例,音乐的境界是极为丰富而又高尚的,它是文化的集中和提高的表现[8]。它是通过听觉而直接运用于心灵的语言。从敏锐的直感、生动的想象和情感体验达到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和音乐美的感悟。音乐陶冶人的性情,启发人的内心情感,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有着特殊作用。此外,音乐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校园文化需要不断创新,提倡个性文化,百花齐放
高校应该在文化创新中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应该更直接地和实质性地参与社会的进步。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应该主动适应文化创新的需求,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科技含量, 打造文化品牌,培养文化创新人才[9]。
首先,创新校园文化需要环境文化的创新。高校应当体现其学术中心地位的环境。因此,校园内所有教学、生活、文化设施既要体现庄重、严谨的学术氛围,又要体现青春的活力和朝气。
其次,创新校园德育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实践中要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道德观,形成浓厚的道德情感和坚定科学的道德信念。
再次,创新校园学术文化。在校园学术文化的建设中,要突出创新和创新团队建设这个主题,凸显科学文化这条主线,始终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一种崇尚宽松自由、和而不同、敢于探索、不怕失败、相互尊重、彼此协作、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学术氛围,激发广大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把研究引入到教学和实践当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文化活动,锻炼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强能力、敢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最后,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社团作为一种非正式群体组织,主要包括讲座、展览、竞赛、学术沙龙,各种学社和协会等。同时,在数字化校园不断发展的今天,在教学上,一方面,校园网络成为教学和教学管理的重要载体,大学校园也部分地引入了网络教育方式;另一方面,也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更多地结合起来,校园文化活动成为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胡莉莉.试论校园文化建设的四种功能[J].科技文汇,2008,(6):19-20.
[2]文艺,张辉.构建先进校园文化体系的思考[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02-104.
[3]张旻桓,马振山,陈名虎.高校校园文化现状分析与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7):44-46.
[4]李中琳,查伏龙.浅谈新时期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教育的作用[J].南都学坛,2003,(3):101-104.
[5]刘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8,(7):76-78.
[6]陈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71-72.
[7]邓超.体育精神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成才之路,2008,(7):58-59.
[8]陈岩.论音乐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J].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47-80.
[9]饶艳萍,张扬.试论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途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7):54-55.
(责任编辑/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