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宣扬美国思想价值观的巨型广告片

2009-04-27

电影文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浣熊英雄主义太郎

付 翃

[摘要]从认知同构原理的角度可以把《功夫熊猫》解读为利用中美两种不同文化的元素来宣扬美国主流思想价值观的一部巨型广告片。本文主要探讨了影片如何宣扬美国主流文化individualism中美国人的自主、自立、自信的独立精神和典型的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两种价值观。《功夫熊猫》不是恶魔,也不是天使,它是全球化背景下两种不同文化及不同思想全球化的产物。理性地接受它,倡导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并存,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维护良好的文化生态是我们应该某取的态度和措施。

《功夫熊猫》(以下简称《猫》)在四川地震后不久不合时宜地踏上了中国的土地,结果遭到了激进的国人的强烈抵制。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地震的发生,我们会欢迎《猫》的到来吗?也许它仍然会被人们抗议。但《猫》最终还是在国内上演了,是民众的力量太渺小,还是文化部的官员不够爱国?两者都不是。根本原因在于《猫》是在垒球化的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我们无法选择接受不接受,只有面对它。

早在世界上出现第一支冒险远行的骆驼商队的时候,可以说全球化已经诞生了,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一是由于我们分享着地球上共同的物理物质世界和生物世界。再者,相互联系是整个人类内心天生的愿望。商品在流动,人在流动,思想观念在流动,文化必然要变化。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咄咄逼人,大有称王称霸的势头,但文化霸权主义很难彻头彻尾实现。《猫》不是霸王,也无法在中国文化中称霸,《猫》是两种文化融合的产物。认知同构的框架内可把《猫》解读为旨在宣扬美文化中的两种价值观——美国人的自主、自立及自信的独立精神和典型的美国武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一部广告片。

一、认知同构原理

同构(全称“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意为模式、组织或完型,代表人物是德国的魏特海默,卡夫卡和柯勒。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正是在这种“异质同构”的作用下,人们才在外部事物和美术品的形成中直接感受到“活力”、“生命”、“运动”、“平衡”等性质。把《猫》看做是一部广告片,可以探讨其如何通过异质同构来达到宣扬美国文化的目的。“异质”分别是影片中作为本体的各种动物(尤其是熊猫)和作为喻体的美国人两种完全不同的类范畴。“同构”关系是建立在本体和喻体在某些特征方面所具有的相似点、相似性上,这种相似点,相似性可以是物质物理层面上的,也可以是逻辑意义上的。《猫》片中异质的动物和美国人表面上没有任何相似性或相似点,同构关系是通过逻辑意义层面的关联嫁接的。通过这样的认知同构方式,《猫》片的制作者实现了他们宣扬美国文化及其相关价值观的目的。

二、认知同构框架内《猫》的解读

《猫》片宣扬的是美国的主流文化individualism。利用Google引擎搜索该词,出现的第一个定义是Individualism is belief in the primary importance ofthe individual and in the virtues of self reliance andpersonal independence(一种认为个人及自主独立精神最为重要的信仰)。在美国文化中,美国人把人看做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国家的代表。一个美国学者曾戏谑地说美国人individuahstic到他们的每根头发都标了数字。

1美国人自立、自信及自主的独立精神

这种精神与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超验主义作家爱默生的思想是一致的。爱默生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表达了人要自立、自信、自主的思想。这种信念不仅影响了美国文学的发展,也是美国经济与国力强大的理论基础。《猫》片中宣扬的独立精神是爱默生思想的再现。“Trustthyself”是爱默生在《论自主》中对美国人发出的呼吁。影片中主要通过浣熊师傅和熊猫来说明如果缺乏自立、自助、自信会带来的恶果进一步反正自立、自助和自信的重要性。

(1)自立、自主的弘扬

当和平谷的居民赶着去看五猛将争夺龙之武士的大赛的时候,猫爸爸要它推着面条车好好赚一把。台阶太高太陡,熊猫无法很快地把车拉上去,路过的两头猪对他说:“别难过,兄弟,我们会给你带纪念品的。”熊猫一句“不要,我要自己去买”是它不依靠他人自立精神的表现。熊猫也不缺乏自主的精神。当它被乌龟任命为龙之武士后,五猛将及师傅对其冷漠、鄙夷,打定主意要在第二天天亮之前让它自动离开。师傅一大早发现不见了熊猫还自以为是自己的目的实现了,但熊猫的吼声让它大吃一惊,循声寻去,熊猫在室外练功。熊猫留下来了,师傅和众师哥师姐不帮自己,那只有靠自己了,习得武功,得到认可,这正是熊猫自主精神的表现。

(2)自信的讴歌

片中在隐喻自立及自助重要性的同时,一样暗示了自信的分量。师傅和熊猫由不自信到自信,到最后打败了太郎,这正是自信所彰显的力量。浣熊拒绝承认熊猫是龙之武士,乌龟要它自信这一点,并且要信任熊猫,告诉熊猫它生来就是武术家。浣熊无法接受,不相信,结果是面对太郎逃出的事实,它内心无法平静。乌龟又教导浣熊:“你不相信龙之武士(熊猫)能阻挡他(太郎),所以太郎逃出才是坏消息,而实际上只有消息,不分好坏”,对于浣熊的不自信,乌龟又一针见血地指出:“老朋友,熊猫不可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你也一样,除非你不再让错觉控制你。”离世之前,乌龟再次点化浣熊:“只要你愿意引导他,教育他,信任他,只要你有信心就行。”

与师傅因不自信带来内心的不宁静相比,熊猫的不自信招致的是五猛将和师傅的嘲弄及痛打。师傅的不自信使熊猫变得更不自信,熊猫指出:“你(师傅)自己都不信(我能赢,我是龙之武士),你一直不相信,从我来的第一天起,你就想赶走我。”但师傅的自信还是支撑起了熊猫的自信,师傅告诉熊猫:“你要相信,真正的武士从不放弃……你能赢,因为你是龙之武士……现在你要相信你的师傅……”熊猫告诉师傅当初尽管师傅每次都向它抛砖头,说它口臭,赶它走,让它很伤心,五猛将也对它很不友好,熊猫之所以没有离开而选择留下来的原因是因为它相信有人能改变它,让它有所不同,而那个人就是浣熊师傅,全中国最伟大的功夫师傅。熊猫的自信树立并加强了师傅的自信,两者在自信这种魔力的支撑下,一个悉心调教,另一个刻苦习武,最终使熊猫成了真正的龙之武士。片尾在熊猫要去和太郎决斗之时,浣熊师傅一句“you can defeat him(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更是强化了熊猫的自信。而猫爸爸“你想要做什么特别的东西,你只需要相信它是特别的”的话更使熊猫顿悟出了打败太郎的秘

诀,它立马转身去迎战并制服了太郎。所以可以说影片从头至尾通过师徒两个彼此的不自信和师傅的自信会加强猫徒的自信这样的方式来强调自信在打败太郎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

2典型的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中国文化中,个人英雄主义向来是被人们反感的。个人离开了集体,是无法成为英雄的,这与中国的主流文化集体主义是一脉相承的。集体主义源于周朝时期,此后的道教思想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又进一步对这种文化的形式进行了阐释。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强调集体力量的伟大,个人力量的微不足道。从中国远古的神话传说到古典小说再到现当代文学,集体主义一直是中国文化强力弘扬的主题。“人多力量大”就是一个体现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的很好例证。

相比之下,美国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盛行的社会,但他们的英雄主义以平民英雄居多。美国影片的个人英雄主义很浓,几乎片片不例外,《功夫熊猫》也正是宣扬了这种思想。太郎逃脱牢笼之后,师傅无可奈何,五猛将的联手在太郎那里不堪一击,倒是熊猫最后单独结果了太郎,这一情节正是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好例子。另外,五猛将的失败隐喻了影片对集体主义的贬抑。因此可以说,和中国的英雄离不开大众这一点相比较,美国式的英雄是单枪匹马,所向披靡,无所不能的。

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清教主义而来。州对于个人英雄主义,美国人是向来不会吝啬他们的溢美之词的。而在中国,奴性哲学与堂而皇之的集体主义,则自然把个人英雄主义当做批判的对象。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在今天表现为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中动不动就以老大自居,处处干涉别国事务。好像只有美国才能维持世界秩序。出席世界环境会议的一位美国官员这样说:“…We(America)provide the leadship neededtO put all nations on a cleaner,more sustainablepath to prosperity…”∥(美国会引领着世界各国走上一条通向繁荣的更洁、更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道路。)

三、结语

《猫》是一部宣扬美国文化及思想价值观的广告片,从异质同构的角度来说,制片者是利用了中美两种异质的元素通过逻辑意义关系同构出了美国的文化及思想价值观。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猫》通过使用中国的盒子,填充美国的内容而取胜。在全球化的意识形态领域,我们要反对两种倾向: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部落主义。文化霸权主义使文化变成一元化,会使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种多样的文化生态遭到不可逆转的损害,而文化部落主义会使本土文化因缺乏更新和新元素的注入置自己于艰难的发展中,这两种极端对文化、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文化与文化之间只有相互交叉、渗透、对话,相互吸收对方好的东西,才有利于各种文化之间的融合,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世界,和平的天下。

猜你喜欢

浣熊英雄主义太郎
浣熊街的热闹事
浣熊侦探上班的第一天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猪太郎
猪太郎
猪太郎
“表里不一”的浣熊
猪太郎
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