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
2009-04-27朱杰人等
朱杰人等
从小就爱书,从小就想当教授,从小就希望能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
可是,我却一直无法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面对堆积如山的图书一筹莫展。当为了寻找一本书而弄得汗流浃背却一无所获时,什么灵感、什么激情、什么思路、什么理念、什么创作的欲望,都在精疲力竭与懊丧烦恼之中烟消云散了。
直到人知天命之年,才终于有了书房。这一次命运却同我开了个玩笑——当拿到分配给我的期房,知道很快就将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时,我从教学与科研的岗位上调动到出版社。我竟然没了“占有”自己书房的时间和“使用”自己书房的精力。书房,对于现在的我,竟成了近乎摆设的奢侈品。但是我想起“前人”。既当好社长,又做出学问的大有人在。即使是“令人”,也不乏其人。
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等老了,总可以埋首于我心爱的书斋了吧,
——出题者语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顺畅,偶有语病。
四类卷: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无中心。(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500字。
石蕴玉而山晖
黄玉峰
“书房”是一个很好的作文模拟题。首先是它与学生的关系密切,每个学生都有“书房”,或大或小,或专用或兼用;其次是它与学习生活直接有关,可以写在书房中的学习体会。可以写书房中发生的各种趣事。还可以由此联想开去,写与书房有关的种种思想、故事。
要写好这篇文章,首要的在立意。泛泛而谈地介绍自己的书房。很难出彩。为了确立文章的“意”,在写作前。应该首先“追问自己”。为什么要写“书房”这个题目,它的价值何在?它与读书意义的认识有什么关系?良好的环境对读书有什么作用?书房的大小与读书有没有必然的关系?等等。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有一个“意”。如果写“书房”不确立一个“意”,拿到题目就写,东拉西扯,不集中,不突出,停留在對“书房”的外部形态的描写和阐述上,那就肯定拿不到高分。
当然,有了核心的“意”。还应该有具体的内容,要善于联想。可以从古今中外、正正反反各个侧面去联想,联想到古人的书房、名人的书房,联想到前人有关写书房以及读书的文章,联想到走出书房、到处游学的“孔子”。联想到以大自然为书房的徐霞客……谁的联想越丰富,而且选择越精当,就越能说明道理,文章也就越精彩。
在具体写法上,这样的题目,可以由实到虚、由近及远地展开,最后归纳到你要表达的核心上来。
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的便是写文章如学写书法,写好书法必须要临帖,凭空写,是很难写出好作品的。同样,写文章也要“临帖”,一定要学会模仿。所选文章中有两篇很明显有“临帖”的痕迹,一是临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一是临袁枚的《黄生借书说》,“临帖”能使文章更有章法,更有书卷气。
此外,恰当地引用“诗文”,也是一种使文章厚实、富有书香的重要手段。
所谓“石蕴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在写作的时候,读的书多不多将直接影响到美妙的诗文是不是能够自然而然地跳出来。
A书房
龚雨皓
我有一个梦想,一个从未对别人讲过的梦想,我想拥有一个大书房。
我梦想可以拥有一个大书房,木质地板散发着自然的清香,墙壁中嵌着黑色的大书柜。我的书,那些真正属于我的书。安静地背对着我。露出一目了然的书脊,等待我伸手抽取其中的一本,花上一个下午慢慢阅读。我可以在书房里待上一整天,阳光从门缝里透进我的书房,几道光束将浮游在空气中的灰尘照得亳发毕现。时光在“沙沙”的翻书声间放缓了脚步,我穿梭于书本间,就像漫步于爱丽丝的梦境中,任凭书房外的世界喧闹着向前奔走,我在我的书房里堆砌我的王国。
而现实中的我何曾有这般的乐土,拥有的书本少得可怜,更何谈拥有安妥的书柜。我喜欢去学校的图书馆,它不取分亳地任大家借走高高的一摞书,无论你是老师、同学眼中的优等生。还是默默无闻却钟情阅读的学生,它都敞开怀抱。就算不借书,在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前闲步,寻找,触摸,嗅闻空气里纸页与墨字的特殊香气,想想这些书中文字从作者的脑中漂洋过海、翻山越岭来到了我的面前,就满心欢喜,满心感谢。
书房是储放书本的房间,更是承载知识的无界限的空间。古时一位母亲以土为纸、以枝为笔教出了一个欧阳修。他的书房就是这个世界,那鸟儿的百啭欢啼是自由的教授,堤岸垂柳的袅袅摇曳是温柔的投影,一草一木,皆是他书房里灵动的书本。“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鸣”是你在大自然中畅快奔跑后感受到的自由吗?“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是你与春天秘密的约定吗?才知书房又何须以铁窗木门的禁锢来圈一方与世隔绝的安谧,窗外的学问不是更投求知之心所好嘛!
书房是行笔者将灵感付诸笔尖的房间,更是承接心底呐喊的天地。坐落于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是当年安妮的“书房”。二战时期。为了躲避纳粹对犹太人的斩尽杀绝,安妮一家躲进了密室。恐惧、谨慎、约束、藏匿是生活的主旋律,在那漫漫无期的日子里,安妮在这特殊的书房中写下: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冒险,充满危险与浪漫,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一个活动自由受限制的小姑娘,她的灵魂并未受囚禁,反而在本就属于她的光明下昂首挺胸地迈步。才知书房又何须窗明几净,一支笔,一本日记簿,蜷缩在密室里的安妮,在天空俯瞰战争的硝烟,以笔行路。
我又何苦寻求那梦想中的书房?它终究只是一个房间,而天地之大,我徜徉其间。在读得“春江水暖鸭先知”时,去一探初春的水温不也很美?我在田野里阅读,我在人群嘈杂中思考,我在墙壁上涂写。我的书房不设一桌一椅,它自坐落于我心间。
点评
苏东坡有诗云:“专心安处是我家。”本文作者表达的也是类似的想法,哪里能安心,那里就是你的“书房”。
文章从梦想有一个“大书房”写起,转而写现实中自己没有“书房”,只能到图书馆去体验读书之乐,继而想到大自然也是一个大书房,再进而写“安妮的囚室”也是一间极好的书房——虽然它并不窗明几净。文章层层深入,到此极为感人。最后。卒章显志,推出“我的书房……自坐落于我心间”这样一个精彩的论断!
这是一篇优秀作文,既有
峰回路转,又有层层推进。立意高,语言美,诗句的引用更使文章文采斐然。
根据高考评分标准,本文可评为一类卷。
B书房
高野良
书房这东西,不可说,不可说。每当听到“书房”二字,心中总莫名有些不快——几本书放一块儿,须用书架;稍微多些书,就要用书柜:再多一些书。那就得辟个房间来专门放书一名之日“书房”。
但我始终觉得现代人用“书房”来称呼放书的地方是很不贴切的。因为我们的先哲先贤、文人墨客已经让一个简单的“放书的地方”渲染上令现代人望而却步的文化气息。旧时读书人都竞相为自己的书房、书斋命名——“阅微草堂”、“饮冰室”、“绿天庵”……在生活并不丰裕的时代,那些书房可能不及现在孩子的卧室大,但先人们将书房与书,与个人的高尚情操,与人文素养融合在了一起,他们将身处书房视做一种精神的享受。试想,在弥漫雾气的江南早春,坐于书斋窗边,满眼青翠欲滴,野芳飘香,此时信手翻阅几本簿册,灵感忽至,挥笔即就——书房之乐,尽在其中。
或许。时代的发展抹去了书房的诗意。可近代乃至当代的大师们,在这书房的概念渐而淡化的时代,却依然留住了最重要的东西——“书”。大學者钱锺书自称“无书房”,然而他家中每一个空处都被他填满了书。这些书,化为宝贵财富,融入了大师的作品中。
可是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又有几个人能把读书当做享受,当做精神的熏陶?一次,我妈一朋友找我,对我说:“我知道你读书读得多,见多识广,麻烦去书店为我推荐些书。”我当时欣然同意,心想好书不能自觅。找人推荐也是好事。于是,边挑边建议:哪本适合闲暇之余随意翻阅,哪本适合夜阑人静细细品味,哪本虽是好书却不可尽读。谁料他竟摆摆手说:“这些书我也不会仔细看,给书房添个排场罢了。”“添个排场?”我立即没了兴致,随便点了几本,他倒爽快,“天价”书费。银行卡一刷了事。想到那些书如《黄生借书说》中的富贵人之书的下场,心中不免一阵揪痛。
其实,我的顾虑又似乎多余——在这个似乎金钱至上的时代,用钱确实可以买来所谓的排场。当我看到表弟的书房之中尽是“某某题库”、“作文大全”之类的书时,我只得慨叹当下的世风——功利、追求“面子”、追求“分数”,却忽略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其中受害者之一便是书,书房因而被蒙上了一层灰,不见天口。
不欲多说,竟又说了这么多。坐在自己的书房里,总觉得有些不适。默然四顾,发现自己的书房不知何时起,也蒙上了一层灰,不禁打了个寒战。
点评
这篇文章高出一般文章的地方在于作者在讨论书房的本质,并且批评当今的买书与读书的现状。
文章一开头先谈论“书房”的含义,接着谈古人在书房中的雅致生活。然后笔峰一转,谈到其实关键不在有无书房之名,而在于是否真正读书。文章举了钱锺书的读书而“无书房”的例子,接着文章又举了一个“大款”把书作为摆设的事,与之对比,从反面证明读书不在乎有没有书房。
文章最后回到当今学生的读书状况,现在的学生也许书房很宽敞,而其实并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做习题,为应付考试,连作者自己也不能幸免。
比起一般只说在“书房”中为何读书之类的文章,这一篇比较有思想,比较善于“想开去”,“谈开去”。但本文的废话不少,开头那两段关于书房“定义”的说明实在没有必要。那“不可说,不可说”的调侃语也不适合出现在考试作文中。有关母亲的朋友这一段也不必要这样写,三言两语就可以概述了。节省些文字可以举人们在书房中苦读的例子来说明有书房毕竟是好的。
根据高考评分标准,本文可评为二类卷。
C书房
徐旖旎
我的书房正对着南面,望出去便是上海的几座标志性建筑。透明洁净的四扇窗户,一个凸出的小阳台围绕着我的书房,将屋子照得透亮。
闲暇时,我总会一个人泡在书房里,享受暖意。
蔚蓝的天空里,飘浮着朵朵白云,和煦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屋子,明晃晃地映在地板上,倒映出我的影子。
我想,这个房间本该属于父母,因为它将近十七平米,朝南,是带阳台的景观房。然而父母执意住在另一间本该属于我的十二平米朝东的小屋子里,他们把最好的阳光房给了我。
温暖的阳光柔和地洒在我身上,像是母亲的体温抚慰着我,静悄悄地,奉献着力量与光芒。书橱里的那些书开始微微泛黄了,这又是阳光的杰作。经年累月,书开始发脆了,轻轻一碰,便碎了。那些承载着文字的纸张何等脆弱,然而那些道劲有力的文字却又承载了多少世界文明。即使是藏经阁,所藏的书也有数尽的一天,但书中的知识却像阳光一般滋润着一代代莘莘学子,也成就了一代代国家栋梁,造福世界。
知识如阳光,虽书房有限,然阳光无限,知识无限。我们好比是花儿,只有阳光普照,才能获得滋养。
坐在洒满阳光的书房里,捧起一本书,阳光洒进心田,暖暖的。
书房的某个角落里。藏着一本无法被阳光照到的书。这是一本小小的成语词典。翻开第一页,上面有一排并不漂亮却看得出很用心写的字:“祝旎旎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旁边还有署名——“外婆”。这是已经去世四年的外婆生前送我的最后一份礼物。外婆不识字,为了给我买一本书作为生日礼物,她拉着阿姨跑了好几趟书店。买好书后,却又为题字犯难了。最后,外婆决定让阿姨把她说的内容写下来,然后外婆对着这几个字练习了很多次才最终写到书上。尽管那本书并不贵。尽管那几个字并不漂亮,却因为那份祝福,那份期望,变成了无价。
晴朗的日子里,我依旧喜欢坐在阳台里,闭上眼睛静静感受阳光的滋润。书房里弥漫着浓郁的书香,空气里的微小尘埃在阳光的照射下轻舞飞扬。捧起书来,纸张翻动的声音轻脆悦耳,文字掠过心田,爱在心中荡漾。
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点评
很明显,这位同学的《书房》模仿了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的写法:先是对书房的描写,由此引出生活中的诸多细节,不但写出读书之乐,而且写出了亲情,写出了父母、外婆对作者的殷殷期望。这样写,使文章富有情趣。
文章用“和煦”的阳光贯穿全文,不断提醒读者“读书”就是沐浴阳光,从而强化了读书的价值,应该说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本文的缺点是,关于“读书”的本身谈得太少,题目既然是“书房”,就必须要有相当分量的关于“读书”本身的阐述。另外。重复的语言多了些,“阳光”一词点到即可。不必一再描述。还有像“书开始微微泛黄了,这又是阳光的杰作”这些话,与主题无关。相反有损,不必提及。
根据高考评分标准,本文可评为三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