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写作难的“紧箍咒”

2009-04-26魏运满

师道 2009年3期
关键词:紧箍咒神圣写作技巧

魏运满

我们的学生从孩提时就会说话,说出诗一样动听的话,可上学后却为写作文而叫苦连天、愁眉苦脸;他们能够被别人的文章感动得泪流满面、激动万分,却写不出自己的喜怒哀乐。长期以来,写作难就像一道“紧箍咒”,让学生怕它、烦它、躲它,却又不得不面对它。这是为什么?我认为其中有这么几个“奥秘”。

神圣的政治功能。三国时曹丕曾说过:“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皇帝金口一开,文章的命运和重任立刻不同凡响。诗圣杜甫也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的告诫更说明了作文的任重道远。于是乎,从小到大,孩子们的课本里充斥着崇高的理想、伟大的情感、不朽的功勋,诵读名篇名句成了他们的一项必修课。而这些,都远离了孩子们的生活和经历,高不可攀。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就这样夭折了,那些崇高的东西像压在其身上的大山一样,让他们的创造没有主见,想象没有翅膀。

沉重的前途命运。作文如此神圣,让学生们不敢“轻举妄动”,它还关系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让你不能不“举轻若重”。古代大名鼎鼎的司马相如原本是一介寒儒,凭着一篇《子虚赋》让龙颜大悦而一朝发迹。古人凭文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们说那是“八股文”、封建思想,可今天的人要想金榜题名似乎更不容易:因为除了ABC、XYZ,还要一篇能让考官眼前一亮的文章!文章,已经成为每个孩子人生的敲门砖。命系于考试让他们习惯了千人同腔地说话,千人一面地写文章,真是“不愿文章中天下,只愿文章重试官”。当所面对的作文关系着自己的命运时,学生们的触角还能敏锐吗,其笔触还会灵动吗?

高难的写作技巧。教师们一提到写作就会强调写作技巧:主题明确、题材新颖、结构严谨,好像写作暗藏着无穷无尽的玄机。前人创立的写作理论不是学生写作路上的启明星,反而是束缚其手脚的绳索。有些教师以传道者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打量学生尚且稚嫩的文字,慷慨的是批判,吝啬的是鼓励。在挑剔的目光下,学生们战战兢兢,尚未提笔心中早已茫然。还有的教师认为“文以载道”,一味宣扬立意要高,用成人世界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口味,只能刻意拔高,假话空话套话满篇飞。既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又何来作文的独创性?“文无定法”只能在“文有定则”的基础上提高,不然作文就成了“四不像”。

枯竭的生活源泉。孩子们生活在四面围墙一角蓝天的校园里,在教室里想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倾泻而下的雄浑;未曾登过泰山,一样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之博大气势。可是,他们却对身旁默默流淌的小溪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考高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变成了“三点一线”。远离生活源泉,除了书本材料还有什么?偏偏还“食古不化”,不会将书本材料融汇贯通,最后只能胡编乱造,矫情做作了。

“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区区几百字的一篇文章,怎能背负如此沉重如此神圣的责任?如果文章只是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体验,只是其想说给别人听的话,而不再成为政治的工具、技术的堆砌、命运的枷锁,那么也许,写文章对学生而言就不再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了。

(作者单位:广东五华县南山小学)

责任编辑?摇邹韵文

猜你喜欢

紧箍咒神圣写作技巧
我的“紧箍咒”
多角度优化写作技巧教学的方法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的策略分析
巧妙点拨写作技巧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FOR YOU, O DEMOCRACY
小学语文写作技巧教学策略
紧箍咒
妈妈会念“紧箍咒”
年轻干部要戴上“紧箍咒”
我们神圣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