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喜欢武大的“安静校庆”

2009-04-26雷泓霈

师道 2009年3期
关键词:校庆抗战时期乐山

雷泓霈

武汉大学建校115周年校庆,没有奢华和喧闹,以纪念抗战时期武大西迁乐山70周年为主线的系列活动很有创意,也给人以启迪:通过收集整理当年的人和事,让学生在参与校庆的活动中不断追寻并领略了大学的精神。由100多名武大师生排演的校园话剧《西望乐山》,艺术地再现了这座百年学府八年抗战时期的悲壮与辉煌,受到众多媒体的强力关注。

一次朴素安静的校庆为何能带来如此强的“眼球效应”?原因很简单,返璞归真的校庆回归到了大学精神的本位:摆脱了一哄而上的盲从“烧钱”和好大喜功,摆脱了乌烟瘴气和功利烟影。没有奢华和喧闹的校庆,就像一位谦恭知礼、不愿随俗、洁身自好的君子,迈着独立自主、高傲不群的步伐走进信息时代,带来令人敬畏和敬仰的视觉冲击。

然而,有一些大学的校庆则陷入了庸俗化误区:邀请各界社会名流和达官贵人,对学校进行长篇大论的美化吹嘘;动用轰轰烈烈的庆典仪式为学校形象涂脂抹粉,且一定要大场面、大景观和大气象,借此让学校形象更上一层楼。

这样的初衷当然无可非议,然对于学校而言,“道”的养成,即精神和人格的陶冶却是更为重要的。换言之,学校应该给予学生厚积薄发的人格知识积累、崇高而自信的专业信仰。若学校自身都如此急功近利,拼命“烧钱”,充满暴发户气质,热衷于“形象崇拜”,则大学精神本该具有的“大”——精神的博大和信仰的博大,注定就会行之不远,缺乏后劲和可持续发展动力。

为什么诸多大学对奢侈庆典乐此不疲,明知不可为而大家都在为?这就是一种可怕而麻木的行业约束力,谁如果跳出来了,反而会成为“行业另类”,受到冷眼。于是绝大多数高校宁肯怀揣庸俗,也不愿意跳至“清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肯定武大的“寂静校庆”,就不仅仅是对大学精神终极回归的呼唤,更是对不良世风、行业潜规则的叛逆和挑战,以及对良好风尚的鸣唱。

有论者说:“通过校庆,师生一同从追忆历史的过程中获取一种精神的力量和价值标准,明了什么是大学精神,明了什么是最好的大学教育,从而反思当下,面向未来,这才是最为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武大校长顾海良也说:“大学之大,首先在于大学者、大学术。尊重学者、崇尚学术,自然就成为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也自然成为大学不懈的价值追求。”武大这类“寂静校庆”活动多起来,中国大学精神的复苏和返璞归真才有望成为教育事实。

(作者单位:河南开封市教育局职业教育教研室)

猜你喜欢

校庆抗战时期乐山
论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与传播
参情
“120万买校庆特刊”值不值
郭怀宇作品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作为一种文化的校庆:本质、功能及其发挥
多面乐山
杨志翠作品
从《电影与播音》回望抗战时期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