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航海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009-04-26占毅
占 毅
摘要: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由于本身的行业特色决定了既是学科性教育又具有职业性教育特征,是培养高级航运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本文试就航海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素养、军事素养、人文素养、学习能力素养、身体与心理素养、外语与交际能力素养以及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素养的培养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促进未来海员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航海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
我国高等航海院校是培养高级航海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从事航海教学、科研的主战场。航海职业的鲜明特色决定了航海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是一种既具有学科性教育又具有职业性教育特征的特色教育。同时,作为交通运输主体行业之一的航运业,是通过水上客货运输与国内、国际各地区的口岸相联系,有着独特的时空范围及特殊的工作方式。由此,航海教育的特色、航运人才的特点以及航运业在国际国内的特殊地位又决定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特殊性。我国高等航海教育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比较突出的办学特色,行业特点十分明显。
在新世纪新时期,我国作为国际海事组织的A类理事国,正在从世界航运大国向世界航运强国转变,并且随着国际国内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内河、海洋运输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未来海员的摇篮,航海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显得更为举足轻重,以更好地发挥我国海员的独特优势:世界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联系纽带与桥梁;国际交往的友好使者;我国海上军事力量的后备队。对于航海工作的要求而言,海员的素质主要是指海员良好的敬业精神,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航海经验,较高的安全、环保、保安意识及健康的心理。从人文因素考虑,海员还应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经济意识、法律意识、团队意识等等。所有这些构成了高素质海员的基本要求。本文尝试就政治理论与思想道德素养、军事素养、人文素养、学习能力素养、心理素养、外语与交际能力素养以及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素养等几个方面来谈谈航海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强化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素养
航海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是提高未来海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的主要途径,重点是要对这些青年学子的思想、道德观念等进行引导、教育和塑造。航海院校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内河河运、国际海运相关的远洋船舶运输工作,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船上,相对陆上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作业环境比较艰苦、单调而枯燥。尤其是从事国际海洋运输的海员,还要求他们能够自觉抵制国外一些不良因素的侵蚀和影响。职业道德教育能使从业者或即将从业的人员形成自觉的职业道德观念、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稳定的内在品性。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大多数在校期间接受的都是专业性极强的教育,因此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提高他们整体素质,为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职业道德基础。航海院校大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涉海工作,是未来的海员或者船员。这种特色职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非常高,因此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这些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为他们今后走上航海特种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航海院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航海类专门人才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有为振兴祖国航运事业而献身的牺牲精神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同时同步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通过参观展览、看电教片以及分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党的方针、路线和理论的自觉性,以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素养。
二、加强军事素养培育
众所周知,航海院校半军事化管理是培养合格的高级船员或海员的重要措施和途径。航海类专业早在高考新生录取时就是和军事院校一样属于提前录取批次,而且对考生有一定的特殊要求。航海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海上气候复杂多变,工作环境艰苦危险,生活单调,担负责任重大,船员涉外性、流动性都很大等等。这就要求作为一个航海者,不仅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还要培养牢固的集体观念,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服从指挥,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航海院校学生在校期间,航海类学生除了入学开始的军训以外,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仍然是采用半军事管理,如平时经常要进行一些阅兵、升旗、会操等活动。军事素养的形成与强化对于航海学子今后适应和开展在大海上的新生活、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作风乃至为祖国的海上防卫储存后备力量无疑都具有重要影响。此外,由于当前国际形势复杂,竞争激烈,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给航海运输增添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和风险,这就要求航海类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好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必须具备深厚的军事素养,以应对多变的主客观因素和不利条件。所以,航海类学生的军事管理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科学化、正规化,严格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有一套严格的管理规范和制度。通过半军事化管理,能够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军容风纪,令行禁止,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同舟共济的集体主义观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要高度重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加强航海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航海院校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的需要,也是高等航海教育面向21世纪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战略举措。当前有些航海类学生重功利、轻价值,重理性、轻人性。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航海类大学生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理工科学生,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掌握普遍要好于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了解,理工科学生大都缺乏人文素养,这也是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亟待改革与完善的地方。为此,早前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院士就曾经呼盱要在理工科学生中加强人文教育,在文科学生中加强自然科学的普及,并身体力行,参与组织编写了《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系列丛书,对于帮助航海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塑造健全的品格、完善自我综合素养而成为社会和祖国需要的人才。
未来的航海职业要求航海院校学生平时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文化凝聚力。尤其是加强校园航海文化建设,了解我国航海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悠久历史,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熏陶和陶冶情操,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魅力、敏锐的机变能力以及乐观豁达的宽广胸怀。
四、要挖掘学习与交际能力素养
大学作为探索未知世界,认识发现真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文化支撑的前沿,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创新知识、促进社会发展的光荣历史使命。大学追求的目标是学术,同其他工科学校一样,航海类学生除了要学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航海职业的特殊性还要求航海院校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好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对航海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一方面,学生要拓宽知识面。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航海类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广泛涉猎经济、法律以及管理类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层次,开阔自己的眼界;另一方面,扎扎实实学好外语,提升涉外能力。与外国人打交道可以说是海员的家常便饭,自然而然对海员的外语听说能力要求比较高,否则在国外的港口码头甚至贸易很难开展工作与交流,甚至影响生活。
我国海员在国际航运劳务人才市场的竞争中,普遍的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外语水平比较低,在外事场合不能很好地用英文进行业务交流,有的学生即使是通过了现行全国大学英语统一考试如CET-4或CET-6,但也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即所谓的“哑巴”英语。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应强化口语和听力训练,多参加一些学校、班级或者支部组织的英语角、英语演讲或者英语辩论赛,全面强化听、说、读、写能力,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选修或自修其他小语种如日语、德语等,以适应未来海员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五、强化身体与心理素养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船舶装备越来越先进,但是现代海员的实际工作、生活环境还是比较特殊和艰苦,海员长年累月生活在大海这个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船舶这个特殊的狭小空间之中。海上的颠簸与摇晃、机器的噪音与振动以及恶劣的气候条件都对海员的身心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船上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养。在高考录取报名时就有相关的身体素质要求,入学后,还要进行一系列海上作业训练与考试,如游泳、潜水和救生等基本技能,并通过严格考核获取船员适任证书等资格证书。
航海类学生除了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二者缺一不可。海员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均呈极端性变化,所以海员的心理易于在两个极端间变动,久之,产生双向性格特征与矛盾意向。未来海员的心理素养对于航海职业来说举足轻重。大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和心理都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然而,面临繁重的学业任务、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以及复杂的情感问题,一些心理问题、精神障碍屡见不鲜,如意志力不强、抗挫折能力不足、自立性不够、情绪不稳等。航海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领域。航海院校大都设有心理咨询机构,一方面要积极发挥这些专业机构的引导、辅导咨询作用,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心理问题档案,实行跟踪干预机制,早发现、早干预、早疏导;另外也要通过宿舍或班集体、学校甚至家庭等多渠道疏导多方位地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交流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面对面、QQ或者MSN聊天工具、电子邮件以及电话等,培养造就大学生成为心理健康、乐观豁达的一代新人。
六、加强专业技能与实践操作素养
航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践。航海是一种技术性、应用性、操作性、都很强的特种职业。现代海员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与应变能力,是很难保证在远洋运输中安全行驶。事实上,由于传统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实习经费的投入不足或者实验室设备陈旧,加上有的学校实习船数量有限,学生上船实习的课时和质量难以保证;更有甚者,有的航海专业课程教师可能自己都没有真正的航海经历。由此造成很多学生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而动手操作能力、应变能力明显不足,学校必须要做相应的改进。
航海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指向性,航海院校要适应时代发展,按照职业岗位去开发课程与教学,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积极与航海类相关行业企业交流协作,让学生了解生产第一线的实用性、技术性要求,把校外实训基地作为相关专业的课程实习、假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些实践模式,真正上船下海,改变长期以来陆地生活的习惯,适应海上的生活方式,在老海员、船长或者轮机长的指导下熟悉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技能,为今后尽快胜任远洋运输任务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学校平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航海模拟器、轮机仿真以及航海历史博物馆、航海科技馆等,让学生了解航海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激发和提高他们的专业兴趣,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投身海运、投身国防的自豪感、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