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专业内涵 英语特色专业

2009-04-26俞石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特色专业培养目标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使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有效措施。本文从认识外语专业的内涵开始,得出在外语专业的办学中应更新教学理念,从而实现外语专业的“专业”内涵和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外语专业内涵;特色专业;培养目标

一、 引言

“所谓特色专业,是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邓楠 张俭民2008:54)。” 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使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有效措施。我系英语专业将按照学校办学定位,即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服务于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既具备较高的文化底蕴、人文素质和英语水平,又精通某个专业领域的新型人才。这是我们这个时代赋予英语专业教学的新的内涵和使命。

二、外语专业内涵

外语专业教学一直摆脱不掉对所学外语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但是外语专业教学以技能培养为主的话,则与语言培训无异。因为外语作为专业,它不仅仅是被学习和掌握的对象,还应该是被研究的对象,这是外语作为专业的前提,是与公共外语及语言培训班相区别的地方。认识外语专业内涵会直接影响到外语专业教学理念。张冲老师对英语专业定位作了如下描述:“英语专业是人文学科之一,其内容是英语语言技能的专业训练和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专门研究,它在大文科中与历史、文学、语言、哲学等相关专业部分交叉互补。英语专业的特征是:技能加专业、复合而开放;其培养目标为:纯熟的语言能力、自如的语文转换、深度的专题研究;其专业研究范围主要包括:英语语言研究(英语史、英语研究、英语语言学研究)、英语文学研究(英美文学史、英美文学、文学批评理论)、英语文化研究(英美社会与历史研究、英美思想文化研究、其他主要英语国家研究)、跨文化交流研究(中西文化思想交流与冲突、中西文化思想比较)。”“在英语专业内涵中,‘跨语(言)文(化)的专门研究是核心的培养目标”(张冲2003:7)。这样的定位使外语专业的内涵得到了充实,所培养的学生也不同于一般通晓英语的人才。他们是高层次外语人才,这批人既可以满足高层次翻译的需要,也可以输送到政府部门、企业或公司从事与国际交往有关的工作,还可以录取为研究生进一步培养成研究人才及高校师资。

三、特色专业建设

1.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前提。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大纲。专业教学的一切活动与教学环节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如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的规格、课程体系――为适应形势发展, 结合我国的涉外行业改革实际以及21世纪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坚持素质教育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构以英语语言课程为基础,外贸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为核心,信息技术应用和实践课程为重点的课程群组,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动手能力强、能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2.加强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外语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特色专业的基本特色必定要在课程建设中有相应的体现。即以专业核心以及特色课程为主,在现有的校级精品课程《综合英语》基础上再建设2-3门校级精品课程,争取1-2门省级精品课程,构建高品质课程体系。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前提下,这类课程应由以下几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组成。

1)语言实践课程模块:旨在使学生具备一个外语专业本科生必备的听说读写译等口头、书面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要课程包括:综合英语、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翻译、英美报刊选读等。

2)语言理论课程模块:旨在使学生对语言结构和使用规律有一个理性、科学的认识。主要课程包括:语音学、语言学、词汇学等。

3)实用语言课程模块:旨在学生分流培养时,配合其跨学科专业的学习。主要课程包括: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旅游英语、新闻英语等。

4)文化修养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主要课程包括:外国文学、英美文学选读、大学语文、语言与文化等。

5)跨学科课程模块(自选):旨在学生根据本人爱好、特长、市场需求进行跨专业、跨学科、跨系修课时,培养其复合性能力。主要课程包括:全校公共性选修课及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等。

教材也是体现专业特色的标志物。继续加强教材管理与建设,重点选用教育部推荐的“十五”规划、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优秀教材;组成教材编写团队,参与编写或自编符合办学层次、学科领域和服务面向的特色教材。

3.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培养的关键。实施特色战略,必须把人才资源摆在突出的位置。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校外语系的教师大多属于知识结构单一的“语言型”或 “英语与文学相结合”的人才,其基本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胜任一、二年级的基础课程不成问题,但大多数并不具备相关专业课的基本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力争早出人才,多出人才。提高学历层次,提高高级职称比例。对语言教师也可组织每年假期游学,时间可三周至一月,轮换派出,集中培训语言学,教学法和应用性专业相关课程。

4.深化教学教学改革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动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依靠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这个动力来支撑。教学改革可以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全面推进。本专业将依托福清市坚实的产业基础以及港口特色,新建实习实训基地2-3个,通过校企结合,力求使本专业能服务区域经济,面向海西建设,适应社会未来发展,通过几年的建设后力争申报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按照专业建设的既定目标努力建设特色专业。

5.创建重点学科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保证。虽然我系的英语学科不能按老牌本科大学那样在创建一级、二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来推动专业的建设,但我们通过对专业所涉及的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进行了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这是提高特色专业内涵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直接促进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一个特色专业如果没有强势的学科或学科方向来支撑,那也很难形成特色。所以,重点学科的建设是特色专业培养的根本保证。

四、结语

认识外语专业的内涵很重要,尤其在我国公共外语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外语培训班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更应该明确外语专业的特殊性及其与公外、培训班的区别。在新一轮的教学大纲中已经提到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外语专业的内涵,紧密结合服务区域经济,面向海西建设特色英语专业,为适应社会未来发展,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努力提升层次。

参考文献:

[1]戴炜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我国外语教育事业发展[J].外语界,2008,(5):24-29.

[2]邓楠,张俭民.地方新建院校特色专业的培育[J].教育旬刊,2008,(9)中:54-55.

[3]何兆熊.办好外语专业之我见[J].外国语,2003,(2):46-50.

[4]姚乃强.提高文化素养 培养创新能力[J].外语界,2001,(1):14-18.

[5] 张冲.关于英语专业定位的思考[J].外语界,2003,(4):7-13.

作者简介:俞石明,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外语系教师。

猜你喜欢

特色专业培养目标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校企共建高职药学特色专业
对广西高等艺术教育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思考
农林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特色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