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论语》中的“仁”

2009-04-26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修身治国爱人

李 雪

[摘要]本文试图从《论语》中有关“仁”的几段师徒间的具体问答,来阐释对“仁”的理解,形成理解“仁”的一条主线,以便更清楚分析孔子“仁”的递进性,从而获得些启示。

[关键词]仁;爱人;修身;治国

《论语》是孔子去世后,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当时孔子的言行记录整理而成的。孔子的言说都是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并且对弟子的影响更深。同样,“仁”的定义也见之于具体的情境中,这里的情境就是老师对不同的弟子,根据弟子们的资质学识,分别告之以仁的方法。

一、“仁”的基本含义

在《论语》中,“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贯穿通篇的一条主线,“仁”字共出现109次,其中105次都是关于道德问题的方法,而“仁”字从构成上看就是两个人,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人们如何相处、如何相爱、怎样互助、怎样互动。东汉古文字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仁者,亲也,从人二。”《中庸》曰:“仁者,人也。”这也就是“仁者人也,亲亲为上”。孔子在回答樊迟说“仁者爱人”,就不只是亲亲为上,只爱自己的亲属、亲族了,而是超越血缘、等级、宗法关系,推而及于“泛爱众”,爱一切人,这样在待人上才能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这就贯穿着孔子这种由内向外的不断升华的“爱人”精神。

二、“仁”的两方面体现

对于如何修己在颜渊第一章中就记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段话中关键在于对“己”的理解。一为汉学理解,将“己”解释为“身”,即自身。东汉马融说:“克己,约身也。”《十三经注疏》中孔安国说:“复,反也,身能反礼,则为仁矣。”一为宋学理解,将“己”解释为“私欲”。朱熹说:“己,谓身之私欲也。”我比较赞成前一说。再联系上下文,“克己复礼”与“为人由己”,作“身”来解释,整段才连贯。“克己复礼为仁”就指明了怎样对己。而礼是社会规范。对个人修身而言,一个人一旦其视、听、言、动皆不出礼的范围,那么他必然是一个时时处处都想着他人的人,而礼见之于行为,就能表现出恭敬、谦让,关键是在四个“勿”字上下功夫,约束自己,自我磨练,可见仁的获得,关键是“修己”。“修己”是为仁的决定因素。紧接着“为仁由己”,致力于仁的修养,固然要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但起根本作用的内因,主要在于个人主动能动性的发挥,这种由己是自觉的、心甘情愿的,这段主要还是说要行仁如何修身。

在《论语》中,关于“仁”的思想还有一方面体现就是为政者怎样治国。因为孔子教育的学生都是要做君子,出仕为官的,那么关于“仁”必然体现在这方面中。较为典型的一段为: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的意思就是:出门好像去会见贵宾,役使人民好像承担重大祭祀。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人。在朝廷做官时没有怨恨,在家赋闲时也没有怨恨。这就说了一个态度问题。为政者内心要像“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的态度对待人民,而正是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才能有这样的态度。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实现仁的途径。也就是体现了一个换位思考的问题。当“我”看待“他人”时,要用“我”之心衡量他人,要把“我”放在“他人”这种处境中去考虑,而这就是仁人之心的表现。

三、行“仁”的方法

从上面两段可以看出,关于如何修身和怎样治国关键都在于“仁”,那么究竟获得仁的方法是什么呢?《论语》中指出“仁之方”为“忠恕”。在《论语·里仁》中“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卫灵公》中“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上一段也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看作仁的途径,这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孔子给恕下的定义。在《雍也》篇中孔子在回答子贡时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也可看出“能近取譬”是实现“仁”的途径和方法。什么是“能近取譬”?邢昺疏:“能近取譬于己,皆恕己所欲而施之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谓仁道也。”能近取譬还是强调一个换位思考的问题。从这段解释中也可看出还是强调“恕”是实现“仁”的途径和方法。

孔子提倡的“仁”是处理“我”与“他人”关系时的一种最高境界和道德标准,是一个以人为本,以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家庭的亲爱和睦及社会的和谐有序为目标,心灵境界不断升华的伦理体系。它始终是由内向外,由己及人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克己复礼,泛爱众,把自己德行修炼到“仁”的境界,那么整个世界便“天下归仁”了。

作者简介:李雪(1984—),女,河北邯郸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修身治国爱人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我的爱人
在家风建设中如何增进亲子教育
明清家训“修身、齐家、处事”思想探析
爱人就是爱自己
下一世,你是我的爱人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
略论《尉缭子》的治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