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于掌心的残酷和温柔

2009-04-24王方晨

当代小说 2009年4期
关键词:休宁飞云双手

王方晨

我对赵德发长篇新作《双手合十》的阅读,是在反复的诘问和体认之中进行的,其开篇第一页即让我划下两个问号:“心性须平易么?修道何为?”很快,灵机似乎闪现,简直令我怀疑这是否就是佛家所谓“开悟”的前兆,但我立时告诉自己,且慢,不妨先看看赵德发到底有什么道理。实际上,赵德发已让生命的悲语响彻:“给我一条生路!”而这恰恰切合了我对这部长篇小说阅读之前的想象和预期。

不得不承认,我对宗教是多么的陌生,《双手合十》却正是一部有关宗教的小说。赵德发通过《双手合十》,为读者揭开了“僧尼生活的重重帷幕”,但我情愿认为,这仍然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因此,它并没有让我感到陌生。红尘的纷扰、苦难,我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过,赵德发也同样描绘过。早在多年前,我就对赵德发的创作提出过一个命题:赵德发的残酷和温柔。这个命题同样也适于赵德发这部不寻常的力作。

《双手合十》中的人物多是佛家弟子,他们出家因缘各异,人生本相无二。慧昱和尚出生在备受世人歧视的家庭,欲借高考给父母争气,却惨遭陷害,致使名落孙山,而后开始了自己艰难坎坷的人生之路。师父休宁和尚的女儿盂悔借卵生子,走进的却是丈夫所设的圈套。种种匪夷所思的事件,在赵德发笔下屡屡发生。佛界本是清净之地,但佛堂之大,却已难以安放两爿清心打坐的“屁股”。冲天铜臭之气把休宁、慧昱师徒二人熏出了通元寺。慧昱考入叠翠山佛学院,偏又与暴发户儿子觉通同居一室,时时受其蛊惑和骚扰。休宁师父逃至芙蓉山,自以为“有了个好道场”,红尘却随后滚滚而来。当地政府以开发旅游资源为目的,拟在芙蓉山重建早年被毁的飞云寺,投资方竟然是学僧觉通的商人父亲。休宁师父再次逃离,并在朝拜五台山的路上遭遇车祸。飞云寺建成后,不学无术、视佛戒为无的觉通却自然成了飞云寺住持。在觉通的住持下,飞云寺乌烟瘴气,与通元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这样一种现实,我不乐观。但我看得出来,赵德发是乐观的。他似乎找到了对应的办法。通过苦修,慧昱提出了自己平常禅的观点,得到了佛学界的肯定,并有幸当选为省佛学会新一届理事,而后顺利出任飞云寺住持。即使通元寺,也已经回复了往日良好的道风,慧昱在听到消息,合掌称“善”,一切都好像是如此的圆满。

但赵德发心性的温柔,更重要地表现在他对生命的温情体恤之中,正是这个,似乎更能够回答我最初“修道何为”的疑问。不论僧俗、正邪,赵德发都满怀同情、怜悯之心。休宁与慧昱的师徒情深,在小说中被描写得尤为感人。即使所谓的“邪”,那些蛀蚀佛祖莲座的“蛳虫”,赵德发本心也不会让其天诛地灭。“蛳虫”的两个突出代表,一是飞云寺的觉通,二是通元寺的明心。觉通屡犯戒规,赵德发没让他面目可憎,相反,他的言行虽有违佛法,倒多有通达之意。比如他对慧昱说“我做秽土,做污泥”、“衬托”慧昱“清净与高洁”的话,就非常令人莞尔。明心败坏了佛门,大受挞伐,还俗后把贪污的钱财全部交还给寺里,并跟同居多年的女人结婚相守。赵德发之所以这样处理,相信同样出自他的不忍之心。虽然最后觉通死于非命,但也绝非善恶报应。他的死,实际上应是对另一个人的拯救。一个为情所困的女人,一个深陷欲壑之中不能自拔的女人,一定是发生了慧心萌动的一刻,这就是休宁的二女儿孟悔。为避免觉通沾染佛事,她坚决地拒绝觉通的归来,不惜与其粉身碎骨。赵德发生动地为读者描绘了这几乎算得上全书最为光彩的一幕,并最终把孟悔引向佛祖身边,像她的父亲,像她曾无比钟情的慧昱,像无数的高僧,把双掌合起,于佛灯照耀下,“拈花微笑”。自度度人也罢,做济世菩萨也罢,掌心相对,即有大温暖。

尽管在当今时代,已经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太多太多的财宝故事,但赵德发最终仍旧危险地给我们揭开了一处丰饶的窖藏。一大堆残破佛头,闪烁贯穿亘古的光辉,直视之,亦不免炫目。

本栏责任编辑:孔燕

猜你喜欢

休宁飞云双手
洗好双手七步走
休宁县油菜品种对比试验
飞云江
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模式探究
我用双手改变贫穷
飞云江的云
飞云江的云
双手握生死
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
休宁中学非搬不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