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继发低钾血症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4例救治体会
2009-04-23安洪梅
安洪梅
[摘要] 目的:总结夏季各种原因引起继发低钾血症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例,希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方法:通过14例服用利尿剂吲哒帕胺或双氢克尿噻患者,糖尿病控制饮食者,有腹泻史者,及体力劳动者在夏季发生低钾血症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阐述治疗方法及救治体会。结果:1例死亡,13例治愈。结论:夏季要警惕低钾血症的发生。
[关键词] 夏季;低钾血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救治
[中图分类号] R591.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c)-168-01
在炎热的夏季,人体大量出汗,同时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及减肥人群中,因服用利尿剂,减肥药物,饮水少,或患胃肠疾病,易比其它季节更易发生低钾血症。慢性,轻型低钾血症的症状轻或无症状,而迅速发生的低钾血症往往症状重,部分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致命,危害极大。现将2006、2007及2008年3年夏季期间笔者所救治的14例继发低钾血症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例分析如下,望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男5例,女9例,年龄39~85岁。服用利尿剂:吲哒帕胺或双氢克尿噻8例(其中包括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史2例,有室性心律失常史2例)。糖尿病控制饮食3例 。1例有腹泻史,2例为体力劳动者,喜出汗。
1.2临床表现
5例以心悸住院,9例以自觉原发病症状加重入院,住院过程中发现室性心律失常。入院心电图检查表现: 窦性心动过缓3例。间断Ⅱ-Ⅲ度房屋传导阻滞2例。Q-T间期延长2例,分别为0.55 s,0.60 s。心房纤颤伴长短间期现象2例。余心电图表现正常。血钾水平:1.6~2.5 mmol/L 3例,2.5~3.0 mmol/L 4例,3.0~3.5 mmol/L 7例. 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类型:频繁室性早搏10例:其中R-on-T 6例,成对室性早搏,短阵室速3例。持续性室速并低血压,阿斯发作1例,尖端扭转室速1例,室颤2例。
1.3治疗过程
明确失钾原因。对能进食者给予富含钾饮食。大量补钾:血钾水平3.0~3.5 mmol/L,补钾8.0 g;2.5~3.0 mmol/L,补钾24 g;1.6~2.5 mmol/L,补钾40 g。但一般每日补钾不超过15 g为宜. 同时注意监测血钾水平,及尿量,每日尿量>700 ml,每小时>30 ml补钾安全。适当补镁,有助于钾进入细胞内。提升基础心率,缩短Q-T间期。应用利多卡因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对发生室颤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2 结果
1例死亡,13例治愈。
3讨论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3.5 mmol/L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摄入不足(长期禁食,少食)或排出过多(经胃肠或肾丢失)是缺钾性低钾血症的主要原因[1]。夏季不仅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机会,同时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也比其他季节明显增加。首先,一般高血压患者群中服用含有利尿剂成分的降压药比例较大,其次因疾病控制饮食及水果摄入,另外,出汗,腹泻等均可引起低钾血症。在夏季入院的患者血钾水平常常低于其他季节。而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或仅表现为无力,登楼困难等。当血钾水平进一步下降时,患者出现腹胀,便秘及心悸症状而就诊[2],临床医生就要注意患者的血钾水平,通过询问病史,服药史,平素生活状态,及就诊时心电图表现,进行血钾监测可以明确诊断,并予以治疗,防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低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2]:ST段下降,T波幅度下降,并出现U波,随着低钾血症的进一步下降,出现P波幅度增高,QRS波群增宽,Q-T间期延长[2],出现多源性期前收缩,室速,室颤,心脏骤停。而失钾总量可以从血钾下降水平大致明确[2]:血钾由 4 mmol/L降至3 mmol/L,机体失钾200~400 mmol,血钾下降至2 mmol/L,机体失钾400~800 mmol。在治疗方面,补钾同时治疗基础病,纠正引起低钾原因。给予富含钾的食物:其中肉,青菜,水果,豆类含钾量高,100 g含钾0.2~0.4 g[1]。静脉滴注的钾进入细胞内比较慢,细胞内外平衡时间约需15 h,疾病时更慢,故应注意防止一过性高钾血症,停止静脉补钾24 h后,血钾正常,可改为口服补钾(血清钾浓度3.5 mmol/L,体内仍缺钾约10%)[1]。补钾剂型KCl为最常用,含钾13~14 mmol/g。补钾过程要全程心电监护,并注意尿量,特别注意肾功能。注意基础心率慢者,一定药物(异丙肾上腺素)或临时起搏器提升心率[2],对Q-T间期长者可升高心率至100次/min以上。对发生室颤者进行心肺复苏。本组1例死亡,为高血压服用利尿剂,同时存在心房纤颤伴长短间期现象,低钾,室颤,心肺复苏无效死亡。
4 结论
夏季要警惕低钾血症的发生,对高危人群应加强宣传,并平衡膳食。发现无力等症状时要想到低钾血症发生的可能性,尽早筛查,防止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9-851.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1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17-919,1290,1442.
(收稿日期:200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