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伦理研究的系统力作

2009-04-23周谨平

道德与文明 2009年2期
关键词:丛书正义伦理

周谨平

公共领域的扩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对于公共权力的支配、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公共规范的建立与遵守都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在观点、理念上的相互差异,为公共生活提供应然性基础就变得尤为困难。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对于经济效率、经济理性的片面强调和追求,又使公共观念面临着被平整化的巨大压力。商业平整化的结果之一,便是道德似乎正渐渐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的视阈。但是这种远离仅仅是一种现象,并不能改变社会对于伦理、道德的内在期盼与需要。在现代社会中,以家族为基本单位的传统社会逐渐退缩,以个体为单位的公共领域日渐膨胀。探寻公共领域的合理性基础,为公共生活提供道德价值的引导,成为当代社会的急迫需求。

我国公共管理和伦理学界的学者们都开始把视线投入公共伦理领域,使之成为学术热点。但是,以丛书的形式全面并系统研究、论述公共伦理问题的学术成果似乎尚在期待之中。最近,李建华教授主编的《公共伦理丛书》正式出版,无疑使期待成为现实。这套丛书的面世,无论是对中国的社会公共领域治理,还是公共伦理研究,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就丛书的整体结构而言,《公共伦理丛书》从多个视角探讨了公共伦理问题,内容覆盖了公共伦理的主要领域。丛书所涉及的广泛论题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建立了从微观到宏观的立体公共伦理框架,为读者展现了宏伟而细致的公共伦理图景。

从丛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看,丛书以现代社会形态为背景,紧紧把握住了公共伦理的关键问题。公共治理的核心问题在于:构建正义的社会制度体系、培育公民的公共伦理精神。我国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其中心内容便是如何实现社会正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正义的实现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基本结构、社会规则的建立;二是人们对于社会价值的认同,对于社会规则体系的内化。确立社会公共伦理价值体系、构建正义社会制度、培育公共伦理精神成为现代公共伦理的主要目标。

李建华教授和丛书的其他作者们深刻领会了公共伦理的基本问题,准确地把握了现代公共伦理的实质。在李教授撰写的《公共治理与公共伦理》中,作者从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和公共关系三个公共领域的主要维度探寻、论证公共伦理精神的现实基础和价值取向,并对公共行政予以新的解读。在此基础上,该书从伦理学的角度考察了公共组织的伦理精神构建机制、公共物品分配模式和公共权力的运用方式。在社会基本制度框架之内,该书进一步探讨了公共主体的伦理责任和道德培育。纵观此书,它为我们展示了以公共理性为依托、以善治为目标、以正义制度为支柱、以公共伦理精神为内核的公共伦理体系。

如果说《公共治理与公共伦理》在理论上为我们提供了完备的善治价值体系,那么《公共伦理案例与分析》(下简称《案例》)则在实践层面为读者展现了直观、具体的知识文本。此书中所选用的案例都非常典型,有的案例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案例的选用便可窥见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难能可贵的是,《案例》避免了事件的无序堆积。作者根据其涉及问题类型的不同进行了归类和划分,以知识逻辑为主线,把事例很好地贯穿汇集在一起。

此外,《公共决策的伦理基础》、《执政能力的伦理维度》、《行政忠诚理论与实践》等书都彰显了公共伦理精神,把社会公共制度建设与主体道德修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套丛书的另一特点在于,紧跟时代趋势,具有广阔而独到的学术视野。丛书不但讨论了国内社会的公共性问题,而且把国际、甚至尖锐的国际社会问题纳入考量和研究的范围。左高山撰写的《战争镜像与伦理话语》就从战争这一独特的视角阐述了国际公共伦理意义,并最终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

从丛书的写作方式来看,各书之间虽然形成了有机体系,却风格各异。正如主编李建华教授在序言中所言:“书系没有框定的思维和统一的风格,相反充满研究者个性的光彩。”每本著作都鲜明地展现了作者的学术风格和研究特色,为读者展示了多彩的学术风景。

总体而言,《公共伦理丛书》紧跟现代社会的前进步伐,站在公共伦理学发展前沿,体现出强烈的学术意识和良好的学术修养。丛书构建了从制度到精神的公共伦理体系,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引导价值的公共治理观念。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其重要方面。本套丛书丰富并发展了公共治理的相关理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丛书正义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人梯书库”丛书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