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规”蹈“矩”回归本色

2009-04-23张其林

教师·上 2009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学科评价

张其林

在上级对我校的一次检查中,专家抽到了我校高一年级的两摞语文作业。其中一本是专设的课文默写本,一本是生活随笔和作文提纲训练。在作业的批改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非常严格,对有错别字和语病的地方都作了详细的批注。对此,专家大加赞赏。他说:“设置专门的默写本虽然不是独创,但这种做法值得推广。语文教学就是要少些花架子,多一些实实在在。2008年的语文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作文中每出现一个错别字扣一分。这给语文教师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位老师的做法和专家的高见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实实在在,回归本色,这是教学观点多元化的情况下,教学实践者尤其要深思的问题,也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以下,我从学科教学和课堂实施两方面谈谈自己的肤浅之见:

一、就学科教学而言,回归本色,就是要将教学落实到对学科本质特征和学科教学基本规律的把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又不知不觉中出现了顾此失彼,舍本逐末的偏差。语文课,我们可能过多地强调审美冶情和个性张扬,却忽视了字、词、句的规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数学课,我们可能过多地强调思维的活跃和方法的多样,却忽视了过程运算的严格训练和主要方法的灵活运用;英语课,我们可能过多地强调语法的剖析和课堂设计的创新,却忽视了读准单词音节、记住单词的拼写,写好一篇文章和流畅对话的训练;文综课,我们可能过多地强调知识的拓展延伸和综合运用,却忽视了知识本身的生发过程和核心特征,因而表象掩盖了真相,资料代替了教材;理综课,我们可能过多地强调知识的纵横交错和思维的求异求新,却忽视了基本方法原理、事物基本规律和解题基本技能,因而学生在解题中总有遇到难题解不了,易题总出错的困惑;音乐、美术、体育和劳技课等,我们可能讲解了理论,介绍了方法,却没有真正教会学生唱好一首歌,画好一幅画,玩好一种球,制作好一个手工作品。就体育课来说,活动活动当然可以消除学生久坐教室、凝神聚力、大脑紧张的疲劳,也可以强筋健骨,但能教会欣赏篮球、排球等比赛,或者玩好篮球、踢好足球也是能使学生终身受用的啊!培养一种爱好有时比教会若干知识还要重要。换句话说,在岸上教会多种游泳的方法,不如让他下池去呛一口水。

在教学中,我们不妨静下心来,重新研读一下教材、课标和考纲,也许我们对学科教学本质的理解,和课堂教学艺术都会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二、就课堂实施而言,回归本色就是要找回课堂的基本程式和基本规范。随着课改的深入,“满堂灌”渐渐少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热闹了,但课堂教学的实效却丢了。在新课程实施中,大部分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其精髓,大胆创新,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有的教师却只抓皮毛,在改革中流失了自我,流失了课堂教学最本原的东西。目标不准,课型不明,思路不清,内容不实等低层次问题又出现了。课堂的基本程式和基本要求丢了,知识点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成了一纸空文,所有的教学理论都成了“空中楼阁”。学生无所适从,直接导致了课堂实效大打折扣。再说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吧,评价标准因校而异,同一学校也可能前后不一。评价标准要么面面俱到,应有尽有,要么笼统抽象,无法操作。因此,同样是对一堂课的评价,由于评价的标准不同,评价结果大相径庭也就不足为怪了。

教学常规应该是每一个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课堂上,学生看到的是一幅幅精美的多媒体画面,而难以见到黑板上教师提纲挈领的知识归纳和方法点拨,难以见到构思精巧,书写漂亮的板书设计。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除了饱食了一顿视觉大餐,其他的收获就微乎其微了。有时,我们批评学生书写马虎,也许对老师的评语同样如此,要求学生讲普通话,但自己却没有做到……

那么,关于课堂基本程式及其操作办法,也不妨谈谈一孔之见。一般来讲,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分为三种类型:新授课、练习课和试卷讲评课。新授课,其基本要素应该包括:预习检测,具体化系列化的目标设立,知识能力重、难点,师生活动过程设计,知识归纳和方法点拨等;练习课,绝不应该还是先做后讲,对对答案,其基本要素应该包括:知识再现与梳理归纳,针对性练习,问题发现,重点、难点突破,解题方法和要领点拨等;试卷讲评课,应该包括:分析试题特点和考情,诊断“病因”,确立讲评重点,知识联系与拓展等。课堂实施中,紧扣以上要点,既能落实知识传授和能力的训练,也能影响和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当然,这些要素并不是教条的,僵化的,而是需要灵活处理、融会贯通的。

新课程理念应该是我们推进课改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灵魂。那么,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不是一种静态的、孤立的、僵化的形式呈现,而应该是贯穿在教学环节中的一种动态的、灵活的准则和思想指导。有了新课程理念的指导,课堂的基本要求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实现,以符合课堂基本要求为前提,新课程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我们的课堂评价标准要切合实际,评价要具体客观。一堂课至少要达到以下要求:课堂目标明确具体,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学生活动方式设计优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强,一课一得真正落到了实处。事实表明:有效的教学须符合课堂基本程式前提,任何放弃或违反课堂教学的做法只能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兴味索然。至于教学常规,这里无须赘述,只是想强调一点,现代化教学手段再先进,也替代不了老师的激情投入和字正腔圆的精辟讲述,还有黑板上精美的板书设计,一笔一画浑然天成的每一个字。

以上说法或有纰漏,或有偏颇,只是想结合自己对有效教学的思考,阐述一个观点:本色的才是最美好的,教学也如此。

(责任编辑:谢先国)

猜你喜欢

新课程学科评价
【学科新书导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