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灵魂唤醒灵魂

2009-04-23蔡艳红

教师·上 2009年3期
关键词:手纸小牛王某

蔡艳红

近段时间,一篇名为《女教师被逼向学生下跪后疯了》的帖子在网上热传。帖子讲述了攀枝花市新华中学28岁的女教师,当着两名校领导的面向一名学生及其亲属下跪。随后,该教师疯了,住进了精神病医院。事情起源于2008年9月27日师生间发生的一起冲突。当日课间,该教师召集初三(1)班的走读生并告诉他们,可以在不上最后一节晚自习或不上早自习之间做出选择。当问到学生王某时,其答复是“能不能早晚自习都不上?”女教师没有答应王的要求,随手拿出手纸扔到他身上,王某当即愤而转身欲离去,该教师要求王某把手纸捡起来归还,王某没有理会老师。当晚,校长把王某父母叫到校长办公室处理此事。在王某道歉以后,女教师依然不肯原谅学生,要求王某转班或者转学。最后,王某的家长纠集一些人逼女教师下跪,女教师下跪后精神出现失常。 (材料摘自华西都市报)

看了报道,我为之震惊,老师竟被逼向学生下跪,家长素质竟如此之差!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有所谓“天地君亲师”之说,教师历来受到人们的尊崇,而现在竟出现了家长向教师施暴的情况,我在心里实难接受这样的事实。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法制建设,切实保护教师人身安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教师只有“身安”才能“乐教”啊。我们教师自己也要挺直腰杆,敢于、善于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为教师,我也一直在深思事件当中的女教师,她为什么会拿出手纸扔到学生身上?为什么会对学生不依不饶?假如她不这样做而是采取其他疏导的方法,结果又会怎样?不难看出,这场师生之间的冲突,其实是由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引起的。作为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选择,他作出那样的回答,可以看作是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权利。当然,站在老师角度看,学生这样回答是不尊重教师,是对教师权威的冒犯。但事件中的老师却把手纸扔到学生身上,这是不尊重学生甚或侮辱学生;在学生道歉后,该老师还是不肯原谅学生,非要学生转班或转学,这说明了其宽容心的缺失。

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中,我们无力去把握它不是因为技巧的缺失,而是因为我们内在生命的缺失。我想,这个事件的发生,不是那位女教师缺乏教育技巧,而是她缺乏对人的生命及其人格的基本尊重,缺乏对教育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尊重,以及对教师权威的不必要的维持。教育要以灵魂唤醒灵魂,而不是以命令、权威、侮辱践踏灵魂!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尊,需要被尊重,成人是这样,作为“人”的学生也一样。有了自尊,人才能自爱、自重,才能知耻,才能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生命需要尊重,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具有鲜活生命的“人”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体会到被人尊重、被人喜爱的自尊和愉悦,进而学习尊重他人。如果连对人的生命尊严都做不到尊重,是不可能谈教育的,更不可能有成功教育的诞生。那种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采取讽刺、挖苦、辱骂等损害学生人格尊严的手段,往往是教师无能的体现。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不是控制、胁迫,而是引导、唤醒。我不由想到一个故事:爱默森父子想把小牛赶到栏内。父子俩,等小牛吮得正起劲时,轻拍一下,小牛乖乖地走进牛栏了。同样的目的,用了两种方法进行,得出的效果都是如此的不同,里,等小牛吮得正起劲时,轻拍一下,小牛乖乖地走进牛栏了。同样的目的,用了两种方法进行,得出的效果都是如此的不同,这不跟我们的教育一样吗?爱默森父子用的是粗暴和蛮力,但是女仆却用了真情和尊重,从而征服了小牛。我们的同行,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教育生活中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辱骂,换成启发、表扬、激励、唤醒,就会是另一种情景。我在想:假如该女教师能够冷静处理学生对自己的冒犯,用真情和尊重感化学生,也许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学生毕竟还是一个孩子,是成长中的人,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非常正常的,不讲礼貌、不守纪律、不尊重老师甚至与老师发生矛盾、冲突也是正常的。如果老师能有一颗宽阔的胸怀,“大人不计小人过”,宽容他的学生,会使学生内心受到感化,甚至还会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会比惩罚更强烈”。有一次上课,一学生趴在桌上睡觉,我便提醒他不要趴在桌上睡觉,想睡觉了就站起来醒醒瞌睡。谁知,他不耐烦地大声说“我又没有睡觉”。我告诉他,没睡觉好啊,请不要趴在桌上。谁知,他却回敬一句“不关你的事”。教室顿时静悄悄,全班学生都在望着我,为我捏了把汗,看我如何处置这一场师生冲突。我没有发难,我平静而坦诚地说:“同学,对不起,我向你道歉,我不该把你叫醒让你认真学习。”我发现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下课后,他主动找到我,向我道歉。以后上课,他都特别认真。我庆幸,我宽容了学生的无知和错误,我把学生真正当成了孩子而不是成人;如果我当时维护师道尊严,对该学生严厉惩罚,一场师生之战不可避免,教育效果也就难以预料。每当想起自己亲历的这个教育事件,我都不由自主想到爱因斯坦的一句话:“谅解也是教育。” 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更是开启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灵魂的钥匙!

当然,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小错误,并不是纵容包庇学生,更不是懦弱,而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换种方式处理问题。记得有一次政治课,大家都认真地看着多媒体上的学习内容,但有一个同学在埋头看着什么。经验告诉我,他的心思不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我悄悄走向他,直到靠近他他才看到我。透过他桌上的书,我知道他正在做一个数学题,他做得太入迷了,忘记了正在进行的课堂。他不好意思地抬起头。我没有说什么,慢慢地走开了,其他同学都没有看到这一幕“无声电影”。接下来,他丢下了入迷的数学题,很快融入了政治课堂。下课后,我找到他,首先我充分肯定他学习上的专注精神和入迷状态,并且鼓励他刻苦钻研。同时我也向他说明课堂的重要性,提醒他注意课堂纪律要求。以后的课堂,他学习非常积极,我们的师生关系也十分融洽。换个角度看问题,如果课堂上我对他严厉批评,只能激起他的逆反心理甚或对抗行为,还可能加深他对政治课的反感乃至厌恶。首先宽容他,让他自省,然后再伺机教育,这样就“水到渠成”了。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自动表现出对他们的地位或年龄的尊重。如果他们所期望的这种尊重没有出现,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处理事物,就会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苛刻和专制性方式,如辱骂、体罚、变相体罚等。也许,这是中国“师道尊严”传统的产物吧。其实,教师的权威不是来自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学生的顺从,而是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唤醒,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呵护,来自教师的智识和渊博,来自教师的人格魅力。因此,当学生没有如我们心中所愿的尊重和顺从时,我们有必要放弃对教师权威的不必要的维持,摒弃略带报复性质的专制性行动,我们能做的是:以心灵激荡心灵,以灵魂唤醒灵魂!

(责任编辑:黄佑生)

猜你喜欢

手纸小牛王某
做头小牛
小牛背鹭在哪里
喷火的手纸
快乐的小牛
代管人可以变卖失踪人的财产吗
一匹“宝马”引发的无间道
韦建昭
皇帝的丝绸手纸
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