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9-04-23刘红霞

新媒体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刘红霞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是充分发掘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65-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诱因,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

二、发掘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使命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自己内心的感受,不盲从他人观点,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在表达自己意见和思考问题时,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受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只管自己怎样教,不管学生怎样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一个个充满个性玫灵气的孩子都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对此,广大的语文教师要注重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学法研究,变教案为学案,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素质的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充分挖掘学科的特点

实用性是语文学科的最大特点。语文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人们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各科知识点的表述都离不开语文。而这一切都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因为创造能力不是空是楼阁,它需要建立在丰厚扎实的基础之上,大量的读写,大量课文的想象,与创新能力形影相伴。纵观小学语文的画面,以饱含情感的方块字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这很容易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激发情感。语文学科的这一形象性特点,对开发人的左右脑,使左右脑协高运转极为有利,以此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造能力密切相关。语文学科的丰富性,表现在对同一对象的表述,根据其表达需要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这种多维的思维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上这四性,使得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巧用策略,培养“创新能力”

创造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没有创造思维训练,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必须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入手。常用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1.发散思维,开拓思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比如,在教学《秤象》时,可鼓励学生再想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还有什么秤象的方法,(有的主张用沙代替石头,认为这样会更加精确;有的主张用人代替石头,因为人可以移动,可减少搬运环节。)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同样,还可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同一事物,同一题目的作文,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叙述方式,甚至还可以有标准立异的中心思想。这种多向的辐射,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包含了创新的因素。

2.大胆想象,促进创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的功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让学生对有关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扩展、接续。教学《坐井观天》,在学完课文内容后,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假设青蛙能跳出井口,它会怎样?请你说一说,再写下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踊跃回答,答案各异。这样增扩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与写作能力,一举两得。此外,还可以通过画画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生动形象,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要求学生把自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用图画画出来。例如教学《五彩池》,为了使学生了解五彩池形状的多、异,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从中受到美的感染,而且不同的作画,正体现了学生的理解和创意。又如教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可让学生把整首诗意画出来,对于难点“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该如何表示这间境,则让学生自由想象,各显神通,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绝好机会。

3.大胆求异,逆向思维。作为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突破定势。例如教学《司马光砸缸》,学生都懂得救人的关键是人与水相离,按常规是把人捞起,即人离开水,但不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司马光逆向思维,砸开水缸,使水离人,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找找现实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的例子呢?举一反三,大胆求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4.质疑问难,敢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鼓励他们敢想、敢疑,发挥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提出一二问题,也可安排在课中和课后,这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对学生所提出的在关键处、在点子上的问题,应组织学生讨论求得解决,同时,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在题目上质疑在似乎矛盾而又合性合理的地方(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的矛盾词:“焦急”而又“耐心”)质疑这样,学生在问中学,学中问,学会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在了实处。

(四)重视“学法”创新

1.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内在动因。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钻研好教材,把教材变成有坡度练习的材料,使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2.要让学生学会尝试探索。例如对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换词、扩词、联系上下文内容等方法,体会用词的妙处以及某个词在文章中的功用。最后,要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放手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教学《跳水》一课,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在当时的情形下,除了船长用开枪的方法命令孩子跳水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可救孩子,让学生在讨论、分析、比较中锻炼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蕴藏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无限生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创设美好和谐、自由宽松的课堂情境,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