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芦岛市建昌县大青山南侧中生代火山岩构造蚀变带地球化学特征

2009-04-23郭宏伟

新媒体研究 2009年6期

郭宏伟 吕 丹

[摘要]建昌县大青山南侧中生代兰旗组中金的含量高于其它地质体,为矿源层。后经变质、再生及重熔等作用析出的含金矿液迁移到蚀变带的上部沉淀、聚集,后期的构造及岩浆活动使蚀变带中金富集成矿。

[关键词]兰旗组 矿源层 富集 构造蚀变岩

中图分类号:O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003-01

利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赋存规律在找矿中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试以建昌县大青山南侧中生代火山岩中构造蚀变带Au、Ag、Cu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赋存规律,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地质概况

大青山南侧中生代火山岩构造蚀变带,位于山海关隆起西北端,青龙锦西断裂构造带与新开岭西平坡火山喷发带交汇部位。

区内主要出露中侏罗统兰旗组:下部为溢流亚相安山岩、安山质角砾熔岩;上部为爆发亚相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北部为下白垩统义县组:下部为爆发亚相粗面质火山集块角砾岩粗面质熔结角砾凝灰岩;上部为大青山破火山机构中部的侵出相粗面岩。南部为晚侏罗世白庙子二长闪长岩岩体。

本区地处两个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主要为北西西向断裂,其次为北西向及环形断裂。北西西向断裂由于受明水塘土门子断裂的影响,具有多期重复活动的特点,它不仅控制了构造蚀变带的分布,同时也控制了一些岩脉的产出。

构造蚀变带呈北西西向展布,长约6km,呈带状中心式分布,其蚀变由外向内依次为绿帘石化、高岭石化、硅化、绢英岩化等,蚀变带仅局限于中侏罗统兰旗组安山岩中,推测蚀变带与兰旗组火山活动后期热液有关。由于蚀变带受后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的影响,使蚀变带局部形成了构造蚀变带,该构造蚀变带的产出成为本区成矿的主要条件。

二、地球化学特征

通过区内及蚀变带原岩光谱定量分析结果,统计了Au、Ag、Cu、Pb、Zn等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值、浓度克拉克值、标准离差(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兰旗组中金的平均值、浓集克拉克值(1.63)及标准离差(2.67),均高于全区其它地质体的金含量,这说明金在兰旗组地层中具有含量高、离散程度大的特点。作为金的伴生元素Ag、Cu等在兰旗组中的平均含量及标准离差也较大,而蚀变带中Au元素的平均含量(2.8ppb)高于兰旗组的1.55倍,其它Ag、Cu、Pb、Zn等均高于兰旗组的平均含量。以上表明,兰旗组火山岩特别是构造蚀变带与金矿化有密切的关系。

利用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分析,统计了Au、Ag、Cu、Pb、Zn等元素在各地质体分布区的有关地球化学参数,在兰旗组分布地段的沉积物中Au、Ag、Cu元素的平均含量或浓集克拉克值均高于全区其它地区沉积物中的含量,表明了金在兰旗组中的集中或富集的趋势。

从1:5万水系沉积物中金的地球化学图上可以看出,Au元素的浓集中心主要集中于王家窝铺、色林子、北沟里一带兰旗组火山岩分布区。异常展布方向与构造蚀变带的方向基本吻合。

通过对构造蚀变带中的土壤分析表明,金的高含量带明显的受北西西向构造的控制并具有较好的浓集中心。Au元

素含量高,离散程度大。

三、矿化特征

该构造蚀变带普遍含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本区的主要矿床类型。该类矿床多集中于构造破碎蚀变带上,含金硫化物胶结断层角砾,呈挤压扁豆体或充填于挤压片理中呈雁行状细脉出现或者在石英晶洞中与石英交互产出。从已知的构造蚀变岩型大石沟金矿及对大青山蚀变带的研究表明,该区的成矿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金、菱铁矿、黄铁矿阶段。比阶段的金约占全金的10%,以包体金的形式赋存于早期黄铁矿、石英中;岩石蚀变以绿泥石化、高岭土化为主。(2)金、石英、大量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此阶段金主要以晶隙金、裂隙金状态存在于黄铁矿、石英及硫化物的晶隙和裂隙中,占全金的66%。该阶段受后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使原蚀变岩石又进一步蚀变,主要有硅化、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等。(3)石英、绢云母阶段,本阶段只有少量金析出,岩石蚀变以石英岩化、绢化母化为主。

四、本区找矿方向

在本区蚀变带原岩中金、银的含量明显地低于构造蚀变带中金、银的含量;而其高含量均分布在硅化、绢英岩化地段。这表明后期的构造及岩浆活动是蚀变带中金富集成矿的主要因素。在王家窝铺构造蚀变带矿化中,地表金的品位为3.04g/t,探槽中的品位为42.16g/t,表明越向深部金的含量越高。

综上所述,该构造带的成矿机制是由于火山喷发后期热液沿裂隙通道上长至浅部,压力减小,使热液转化为挥发分的中弱酸性气化热液渗透到这安山岩,造成了安山岩的大规模蚀变,此阶段的蚀变可谓矿前蚀变,它对于矿化物向地表的迁移显得微不足道,不能使矿物聚集形成一定规模的矿床。而后期的断裂构造及岩浆活动才是决定该蚀变带成矿的主要条件。这是因为成矿前的蚀变一般处于矿田顶部,矿化物在蚀变带中呈分散状态。由于后期断裂构造特别是明水塘土门子断裂及多次的北西西向和北西向断裂活动的影响,使得岩浆热液沿着新的构造裂隙从含金较高的兰旗组及蚀变岩石等矿源层带出金之后经过多次的变质、再生及重熔等作用而析出的大量含金矿物随溶液迁移到蚀变带的上部沉淀、聚集形成具一定规模的矿床。

综观区内及构造蚀变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认为,在该构造蚀变带中寻找金(多金属)矿应以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主要类型,其次为脉岩型金矿。根据本区岩石、土壤及沉积物中金的地球化学异常,在该构造蚀变带中找金矿,重点应放在金异常明显的王家窝铺、色林子及北沟一带,应向其深部进行细致的探索和研究,以期取得较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区域地质志,1982年.

作者简介:

郭宏伟,辽宁葫芦岛人,辽宁省第十一地质大队,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