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计算机教育的思考
2009-04-23兰娅勋
兰娅勋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能操作、编程、应用的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是高职计算机乃至理工科专业教育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 应用能力 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44-01
目前,高职院校已正式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作为高职的必修课,列入了教学计划。这使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及。但是,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明显的暴露出来。这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缺乏层次性;教育资源的配置及利用缺乏合理性;师资队伍建设急需加强;考试、考核制度尚需完善等等。为培养大批面向21世纪的合格人才,我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关于高职计算机教育的几个问题。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的任务及教育原则
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计算机课程的教育任务是: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具有在未来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利用计算机作工具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初步能力。根据这个教育任务,应遵循如下教育原则:
1.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为重点。由于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所包含的知识面广、内容多,更要注重各类知识点和技能点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特别是通过掌握典型机型和软件,使学生能触类旁通,较快地掌握新的机型和新的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继续学习,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强化实践技能训练。计算机应用是一门要求实践技能非常强的课程,其教育效果也有很大大部分体现在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高上。所以,课堂教育内容和上机操作应紧密结合,要注重上机操作的课时安排,通过上机实践,使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3.及时吸收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学科具有发展快、更新快的特点,所以教育内容除了最基础的知识之外,还要紧跟计算机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特别要注意典型应用软件的更新换代,保证内容的先进性,开阔学生思路和眼界。此外,还要充分考虑现实可行性,正确选择结合实际的教育内容。
4.注重与专业内容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专业面临的问题的思考方式,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应根据不同的专业情况,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结合计算机技术在专业领域中的运用,逐步养成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高职计算机教育的课程设置
有专家曾提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培养目标上的应用性,人才规格上的复合性。因此高职计算机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打破普通教育中所遵循的传统的学科型的教育体系,应按“宽基础,活模块”的框架设置。即在课程设置中采取两段组合模式。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着重解决宽基础的问题。二是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进行模块化课程设置。
在宽基础部分应该开设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录入编辑技术、数据处理等计算机基础知识。其培养目标是:具有使用计算机及常见外部设备的能力。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具有使用操作系统的能力。掌握键盘录入技术,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具有文稿编辑排版的基本知识,并掌握常用文字编辑与排版软件的操作技能。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环境及系统的主要功能,具有数据库文件的基本操作能力,具有运用数据库进行简单程序设计的能力。
活模块部分则针对某一定岗位的需要,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使学生掌握多种计算机实用技能,为学生提供多种就业门路。
宽基础是统一的、必然的,活模块是灵活的、可选择的。根据社会的需求,各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自行安排,可以是深入学习计算机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把计算机课程与其它专业的主干课程相结合,如计算机财会、计算机广告设计等。
三、几点建议
1.理论联系实际,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实现计算机教育目标的主渠道是课堂教育。因此在教育中,应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课程目标、规律和特点有充分的认识;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育的基本原则,合理组织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提高计算机的教育效益;再则,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转变教育观念,以现代职教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为此,在计算机教育中应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1)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系,即理论知识为基本技能的掌握打基础、服务。
(2)处理好系统性与实用性的关系,突出实用性,即以计算机最基本、最核心、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重。
(3)处理好传统知识技能与计算机发展的关系。即要求学校和教师有超立脚点意识,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但也是最简单、易用的操作环境,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既兼顾了长远发展和先进性,又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马上用到。
2.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效益。为了保证高职计算机教育的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各高职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符合教育条件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网络和校园网络。机房要保证每个教育班一人一机,还应配一台大屏幕投影仪。机器的配置也要满足教育的要求。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是现代经济社会价值观在教育领域的反映,也是适应我国教育资金投入有限的具体国情的现实需要,其理想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如在计算机教育中,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这类电脑的配置要求不高,用一些中档普及型计算机即可实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育就应配置以高档多媒体电脑为主。另外,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学校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教师的教育经验)的作用,高档机与低档机适当搭配,基础课程与选修课程有机结合,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水平。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学生是通过教师的教,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实现其学习目标的。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各校在投入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应把教师队伍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培养师资,如送高校进行专业方面的深造,积极参加省、市及全国的有关教研活动,承担教科研任务,勇于进行教育改革与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4.加强教育管理与研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科学的理论与评价,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障体系,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计算机教育目标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进一步加强研究,为教育评价提供依据;二是对教育过程的进一步研究,为教育的合理化管理提供依据。逐步建成市级、校级的教育管理办法和评价方法。
以上是我对高职计算机教育的一些思考。如何开展计算机教育,培养出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人才,是一项艰巨而又大有希望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