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载诗歌研究综述

2009-04-23徐冬香

文学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文学史诗歌评价

后世史家与读者认为元代文治逊色于武功,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学术研究,除了杂剧能独有斐然成就,其他只是零星点缀。所以在对中国诗歌的研究中,元代诗歌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可说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其实,元代诗歌自有一代诗史的规模,也自有其特色。元诗紧承宋诗之后,却与宋诗迥然有异。在中国诗歌史上,元诗自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胡应麟《诗薮》评论元诗:“上接大历、元和之轨,下开正德、嘉靖之途”。把元代诗歌放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做宏观观照,有其不可替代亦不可小视的价值。但元诗研究还是很薄弱的,许多问题还需要解决。比如关于作家作品的微观研究不足,所以宏观概括的基础就不够坚实。一些本应纳入元诗研究范围的作家作品,被研究者人为地排除了。

杨载是元中期诗风较早的倡导者,虞、杨、范、揭这四位诗人,被称为“元诗四大家”,在元代诗坛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一是因为他们在当日文坛上享有很高声望,天下文士闻风归趋;再则是他们都有诗论著作,有明确的理论主张,成为当时社会审美思潮的代表。他们的诗歌雅正典丽,一洗宋末枯拗僻涩、琐屑卑陋的弊端,代表了元代诗歌的主要风格特点。元代诗坛,诗家众多,诗作汗牛充栋,而“四大家”的成就在其中是非常突出的。因而在元代文学史上,乃至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杨载代表了元诗的特色所在,是值得文学史家深入探讨的。现对杨载诗歌研究做个简要的梳理。

对杨载诗歌最早给予评论的是四大家中的虞集、范梈。虞集说“仲弘诗如百战健儿”,后胡应麟解释道:“百战健儿,悍而苍。”“仲弘骨力伉健”。虞集对杨载诗风是高度精炼的概括,而范梈则充满感情的对杨载给予高度评价。在致和元年(1382)范梈为杨载的《杨仲弘诗集》写了一篇著名的序,“余尝观于风骚以降汉魏,下至六朝,弊矣。唐初陈子昂辈,乘一时元气之会,卓然起而振之。开元大历之音,由是不变。至晚宋又极矣。今天下同文而治平,盛大之音称者绝少。于斯际也,方有望于仲弘也……盖仲弘天禀旷达,气象宏朗。开口论议,直视千古,每大众广席,占纸命辞,傲睨横放,尽意所止。众方拘拘,己独坦坦。众方纡徐,已独驰骏马之长坂,而无留行……要一代之杰作也。”(《元诗选·仲弘集》)序中既有对杨载友谊的追述,有对挚友早逝的痛惜,更对杨载的诗歌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其诗是“一代之杰作”,代表元代的“盛大之音”。《元诗》本传说,杨载“于诗尤有法”,“自其诗出,已洗宋季之陋”,这等于是说元诗成熟于杨载和“四大家”。应该说,杨载在元朝是很有声誉的。

明朝瞿祐的《归田诗话》对杨载评价也较高,说“杨仲弘以宗阳宫《玩月》诗得名,”“沉雄典实,先叔祖每称之。长篇如《古墙行》《梅梁歌》,亦皆为时所推许。”

纪昀在《〈杨仲弘诗集〉提要》中说“元代诗人,世推虞、杨、范、揭。”“载生於诗道飏坏之后,穷极而变,乃复其始。风规雅赡,雍雍有元祐之遗音。史之所称,固非溢美。故清思不及范梈,秀韵不及揭徯斯,权奇飞动尤不及虞集,而四家并称,终无怍色,盖以此也。”认为杨载对元诗有首倡之功。

但清代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因极力推崇虞集而对杨载批评较为激烈。认为“杨仲弘诗,骨力既孱,格调复平,设色赋韵,亦未能免俗,”而且不解何以与虞齐名?说“仲弘格力,尚在袁伯长、马伯庸之下。乃铁崖《西湖竹枝序》云:‘我朝词人能变宋季之陋者,称仲弘为首,而范、虞次之。此真不可解也。”评价可谓甚低。

元诗四家并驰,体现着较为一致的审美倾向,似乎体貌如一,论者也往往把虞、杨、范、揭作为一个概念来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明代著名诗论家胡应麟从诗体批评的角度批评延祐之诗缺少个性:“格调音响,人人如一,大概多模往局,少创新规,视宋人藻绘有余,古澹不足。”(《诗薮·外编》卷6)批评得颇为尖锐。而清人宋荦论述元诗的历史发展脉络时说:“遗山(元好问)、静修(刘因)导其先,虞、杨、范、揭鸣其盛,铁崖云林持其乱,沨沨乎亦各一代之音,讵可阙哉!”(《元诗选序》)把“四大家”视为元诗的鼎盛之峰巅。《元诗选》的编选者顾嗣立也说:“延祐、天历之间,风气日开,赫然鸣其治平者,有虞、杨、范、揭,一以唐为宗,而趋于雅,推一代之极盛。”(《寒厅诗话》)

总之,明清两朝对杨载和四大家的关注较多,评价也较高。但至20世纪,由于对整个元诗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所以对杨载及四大家的研究相对也少,一般只会在探讨诗史或编文学史时,才会涉及四大家,才会用很少的篇幅提到杨载,很少做杨载的专题研究,评价因各自的视角不同,结论也不相同。

1928年石棱精舍出版的李维《诗史》论元诗说:“元诗独不袭宋,而能以幽丽出之,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四大家,其代表也。”1943年湖南蓝田新中国书局出版的钱基博《中国文学史》对元诗有具体的肯定,认为杨载和四大家以唐矫宋,以晋参唐,意趣冲旷,语参游仙,一祛江西粗犷之弊而趋于和雅,出现了“一时之盛”。五六十年代没有专门研究元诗的论文,几部重要的文学史中,元代诗文所占篇幅都非常小,对元诗的评价,比三四十年代要低得多。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也说:“统观元朝一代诗文,没有杰出作品也没出现杰出作家,很难说什么繁荣。”这一时期评价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很重要的就是看它是否反映了社会重大问题和重大事件,是否有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内容。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中国大陆没有元诗研究的论著。80年代,元诗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元诗研究还是很薄弱的,许多问题还需要解决。《元朝文学史》认为“他们的诗文作品总的说来,成就不算很高,未能超过前期的刘因,但数量很多,名声很大。”

1982年第6期《语言文学》发表了范宁、吴宇的《元代诗歌散论》。认为“他们的作品内容虽然贫乏,但都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杨载的一些比较好的诗,特点是“含蓄委婉”、“老练而不陈腐,尚有新意”。

90年代后,元诗研究多些了。林邦钧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上发表《元诗特点概述》,他概括以“四大家”为代表的元诗风格是“气韵典雅,法度严密,音调婉转,辞藻工丽”。

章培恒和骆玉明的《中国文学史》认为四大家“从总体上说,他们在艺术上也呈现出明显的整一性,即讲求法度,形式工整,措辞典雅,不追求情感或个性的激烈或纵恣的表现,而崇尚一种合乎正统美学趣味的风格。”“如果单论诗歌写作的精致,他们确实是元代最突出的,但要说由热烈的抒情而形成的诗中的生气,则四家的诗比较前期、后期均为逊色。我们只能说它是元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无法给予太高的评价。”认为杨载在四家中“多一些浪漫的诗人气质,体现为一种潇洒,富有雅致的意趣,能够避免平淡,但显得中气不足,境界不够开阔;‘放浪仅暗示着个性的某种意向,未得到多少发展。”

王春庭《论元诗四大家》,(《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6月)论述了四大家诗歌的共同点,查洪德《元诗四大家》(《文史知识》)以四大家为专题撰文,认为杨载诗歌有“大气磅礴之作,具有动荡心魄的力量”。陈庆元《具有大漠草原气象的杨载诗》,(《文史知识》,1996年7月),康丽云、涂序才的《杨载诗歌浅论》,(《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年9月),是目前仅有的两篇专述杨载的论文。陈庆元认为杨载诗歌具有大漠草原的气象,骨力伉健,并认为杨载是受到了大漠草原文化的熏陶才有此特点。康丽云则对杨载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成就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对杨载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陶文鹏、韦凤娟先生主编的《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4月版)则从山水诗的角度认为杨载“擅长以律诗写山水,较为严整的律诗形式与山水境界的刻画浑融地结合在一起”。认为杨载具有“脱略束缚、横放杰出的艺术气质”。

从上面梳理可知,对杨载的评价今不如古,但无论古今,杨载总是和虞集、范梈、揭傒斯一同出现的,对杨载个体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很少。元诗研究还很薄弱,许多问题还需要解决(比如关于作家作品的微观研究不足,所以宏观概括的基础就不够坚实)的局面下,对杨载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徐冬香,女,江西鹰潭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文学史诗歌评价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文学史的语言学模式与“话语”的文学史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百年后的文学史“清算”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