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地区农民企业家培育对策研究
2009-04-22范栋华陈东红郑玉刚刘日星
范栋华 陈东红 郑玉刚 刘日星
摘要:为深入了解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2008年底课题组以赣西地区的宜春市为试点,走访了宜春市农业畜牧水产服务中心、农开办、就业局等政府部门,深入部分村镇调查了农村劳动力和农民企业家整体素质的现状。了解了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及其培训实施情况,基本摸清了制约农民企业家整体素质提升的成因,并据此提出了提升农民企业家整体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赣西农民企业家培育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企业家。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大力培养农民企业家,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一、赣西地区农民企业家现状分析
(一)目前赣西地区农村劳动力现状
2005年统计资料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长高峰期,出生人口逐步进入劳动力年龄段,赣西地区农村劳动力数量逐年增长。“十五”前4年。赣西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别比上年增长3.8‰、5.6‰、6.4‰和7.9‰,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04年底,赣西地区总人口达到78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3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9.95%,农村劳动力人口3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数的47.62%。
从年龄结构上看,赣西地区农村劳动力以中青年为主。2004年,16—25岁、26—35岁、36—45岁、46—50岁及51岁以上农村劳动力,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9,6%、17.4%、21.3%、14.5%、27.2%,而16岁—50岁的中青年农村劳动力比重就达到了72.8%。在这支劳动力大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所占比重较高。2004年,文盲或半文盲、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比重分别为1.6%、22.5%、58.4%,三者之和高达82.5%,而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三者之和仅为17.5%。由此可以看出,赣西地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总体偏低。
(二)农民企业家现状分析
目前赣西地区农民企业家数量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民企业家没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总体素质不高,发展后劲不足。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才总量严重偏少。据统计。赣西地区农民企业家1.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0.4%,农村乡土人才4.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4%。二是农村人才结构不平衡。农民企业家中,农业技术人员920人,畜牧业技术人员370人,林业技术人员560人;农村乡土人才中能工巧匠5350人,经营能人1420人,生产能手3380人。三是产业结构人才配置不合理。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三次产业比例渐趋合理,但产业结构人才配置不够合理,第一产业人才配置相对薄弱,文化程度高的比例偏低。由于农村人口多,耕地少,农业效益比较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年龄偏高,女性偏多,文化素质偏低。而文化素质较高、年龄轻或有一技之长的人多转向从事二、三产业。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近年来,通过农函大、农广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形式培训了大量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但真正掌握和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培育和塑造农民企业家的要求,在培育原则、内容、途径和机制上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虽然赣西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具体的培育措施,但由于人员、经费、条件等制约,真正面向农村的人才培训班几乎没有,与农民企业家的求知欲望和致富要求相差甚远,离中央文件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
就赣西地区而言,绝大多数农民只能从事传统的农业耕作或只有传统农业的经验和技能,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据调查,赣西地区农民受教育的年限仅为6.8年,农民参加实用技术培训比率仅为13%。
(三)农村人才总量偏低,整体素质不高
据相关调查资料分析显示,赣西地区农村人才总量明显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具有较高素质的实用人才稀缺,能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人才更少。赣西地区630万农村人口中,实用型人才仅为43.155万余人。占农业人口的6.85%,在这些人当中,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数不到7%,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开阔,很难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步伐,很容易在经济和科技的激烈竞争中落伍。
三、对策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
缺少资金是制约农民企业家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财政应将每年农民企业家开发培养经费纳入部门预算,保证支付给承担农民企业家培养任务的机构。政府应建立农民企业家发展专项资金,继续加大农民企业家教育培训的投入。对实施的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争取逐年增加投资。通过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企业家的培训力度,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网络,拓展信息传递渠道。按照投资、收益和承担风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鼓励、支持和带动农民企业家在创业中发挥作用。畅通渠道,及时把各类项目和先进技术优先传递给农民企业家,扶持农民企业家优先参与由政府资金支持的农业项目。支持农民企业家领办或创办经济实体,开发农业示范项目。要鼓励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外来投资参与农民企业家的开发培养。
(二)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要造就和培育农民企业家必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必须抓好农村基础教育。首先,要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坚持基础教育面向农村全体学生。不能将农村基础教育变成升学教育,应当通过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意识,克服农民在教育投入中的“短视”行为。只有使全体农村儿童和青少年基本素质都得到普遍提高,才能达到普遍提高未来赣西地区农民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其次,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要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使农村基础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再次,农村基础教育要与农村社会经济实际紧密结合。要通过分析农村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村青少年学会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应增设一些能够适应本地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一些从事生产和工作的实际本领。
(三)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农村中青年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的技能素质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健全和完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的原则,把农村的文化教育与科普教育结合起来,将扫除文盲与扫除科盲同步进行,采取措施从人、财、物各方面来提高农业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比重。二是稳定和完善农林牧水等技术人员队伍和网络。农林牧水技术员是推广农村新技术的带头人,要充实和稳定这支队伍。每个乡镇要建立和完善农技站、畜牧站、水利站和林业站,确定编制,拨付事业经费,实行有偿和无偿服务相结合。每个村要有3-5名农民技术员,带动农村科技进步,形成农村科技培训网络。三是以产业为依托培训致富能手。要从本乡本村实际出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大力发展农村支柱产业。把发展支柱产业和培育农民企业家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培训课堂放在田间地头。把科技知识送到有支柱产业的农户中,使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支柱产业的建立,带动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学,实现人人懂技术。户户有产业。
(四)努力提高农民企业家的素质
企业家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生命力,企业家的多少又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农民企业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实践证明,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与企业家素质的高低是息息相关的。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对农业企业家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快农民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农民企业家的素质。面对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和国外农业企业的挑战,作为农民企业家要始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技能和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把握农业企业的运作规律,勇于实践和总结创新,培养自己的好学精神,善于从自己及别人的成功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有世界眼光、有战略思维、有经营管理能力、有工作激情、有魄力和自信心的经营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