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期猪肉价格波动分析及对策

2009-04-22黄跃云隋燕娜

北方经济 2009年20期
关键词:养猪业猪肉疫病

黄跃云 隋燕娜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消费国和生猪生产国,猪肉价格-而使养猪户严重亏损,时而使市场肉价快速攀升。养猪生产者深刻地感受到养猪业存在的风险、机遇和挑战。在经历了2009年上半年的下跌后,从6月份猪肉价格连续10个星期回升。因此,分析近期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对探寻稳定我国猪肉价格的思路和对策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猪肉价格波动分析对策

一、近两年猪肉价格走势

2007年的中国养猪业着实地火了一把,名副其实地当了一次市场的主角。2008年总体来讲是比较好的一年,上半年全国猪肉平均价格涨幅低于生猪和仔猪价格。多数地区稳定在24—27元/公斤,最高价位出现在2月份,达到26.2元/公斤左右。此后开始持续回落。进入10月份猪肉价格开始加速跳水。11月份生猪价格下探之后出现小幅反弹,春节过后再次出现下滑。

2009年上半年,我国生猪市场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在延续上年末短暂的上涨行情后,生猪价格可谓是一路下滑。对上半年我国生猪市场可以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春节前最后一搏。春节前夕我国生猪价格在逐渐远离“瘦肉精”阴霾影响后,生猪市场由亏损转为盈利:第二阶段:节日效应过后一路走低。春节前一周猪价已经开始回落,主要是屠宰企业陆续放假,生猪收购减少,生猪价格由2月初的13.24元/公斤一直下跌到5月初的9.7元/kg,跌幅达26.74%。第三阶段:启动预警,市场回暖。5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出三级预警响应,猪粮比价跌破6:1,生猪价格跌破利润平衡点,在连续四周下跌后,6月13日发改委再次启动冻肉收储计划。通过收储,发挥“蓄水池”的作用,自6月下旬起全国猪肉价格回暖,连续10个星期回升。

二、猪肉价格变动原因分析

(一)生猪生产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生猪饲养模式仍以农户散养为主,虽然这种家庭养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据有关研究表明,生猪供给的75%仍来源于散养农户,25%来源于规模养猪场。散户养殖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1生产不稳定,赚钱就养,不赚钱就停;2缺资金,缺技术,抗风险能力低;3适应市场能力差;4“从众性”强,容易形成“一哄而起,一哄而下”的现象,从而加剧生产的盲目性;5散户获取市场信息滞后;6养殖方法不科学。正是由于存在以上诸多弊端,一旦有风吹草动,易产生“市场火时跟风,冷时罢养”。猪肉供给发生断链,引起肉价波动。

(二)猪肉供给大于需求

2006年,受生猪价格过低和突发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影响。我国生猪生产下降较多,导致2007年5月份以后生猪价格快速上涨,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生猪生产。受生猪生产周期性因素影响,2007、2008年我国生猪饲养收益较好。生产迅速恢复并大幅增长,形成市场供大于求。

(三)生猪价格波动规律使然

根据国内生猪价格的波动,大约3—4年间养猪产业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周期。今年上半年猪价已经接近谷底,有望在第四季度开始回升。我国2006年8月份从养猪低谷慢慢开始回升,进入2008年4月份生猪价格逐步下滑,进入调整期,这是自然规律所致。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4月份生猪价格已至10元/公斤,猪粮比5.88:1,大多数规模场已步入亏损期。这也是上半年猪肉价格一直下跌的原因之一。

(四)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

养猪业是公认的高投入行业,其成本主要有饲料、人工、疫病防御、猪种、管理等,在全部的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到70%—80%。因此,饲料成本是影响猪价的最大因素。近年来,随着能源供应紧张,玉米作为加512K,醇的原料被大量用作工业原料,导致了饲料玉米的减少和价格的飞涨。由于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国际上的优质鱼粉来源也大受限制,作为优质的蛋白饲料,鱼粉的价格在近几年居高不下。由于这些因素决定,2006年以来,玉米、鱼粉、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呈直线上升趋势,部分维生素等饲料添加剂价格成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上涨,使饲料成本提高20%以上。

2007年1月玉米价格已经上涨到1.62元/公斤,9月份达到1.76元/公斤。豆粕的价格也是一路飙升。据测算,每吨育肥猪料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了250元左右。每出栏一头育肥猪,仅饲料一项就要增加成本100元左右,生产每公斤肉猪成本上升约0.9元。2008年下半年开始,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开始回落,随着饲料价格的下跌,生猪成本线也随之下降,这样生猪亏损的程度也就随之减轻。

(五)疾病控制水平提高,生猪成活率普遍上升

2005—2006年是国内一些养猪大省疫病泛滥的2年,经历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大暴发,造成大面积仔猪、中猪死亡,大量生猪被扑杀,出栏率下降,猪肉锐减。2008年以来,通过提高免疫率、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和隔离等有效防治措施,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得到有效控制,哺乳仔猪和中猪的成活率有了极大的提高。因此,生猪出栏率明显提高。

三、稳定我国猪肉市场价格的几点对策

(一)鼓励农户发展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以促进价格稳定

千家万户的小农分别从事养猪生产,使得我国的养猪业始终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之中,饲养规模难以扩大。影响了养猪业成本的降低。如果实行“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就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猪饲养主体。在这个主体中,由于公司的服务和带动。可以使每户的生产规模相对大一些。这样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户收入,也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养猪业的产业化经营可以使高度分散的饲养户实现一定程度的组织化。并通过组织化来稳定生猪生产。进而促进市场猪肉价格的稳定。

(二)建立饲料粮调控机制

饲料成本占整个养猪成本的70%—80%,饲料粮价格的波动对于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有直接影响。如果国家建立起饲料粮储备机制,就可以在粮食大幅度降价时大量购入,在粮价大幅度上升时低价抛出,有效平抑饲料粮价格波动。从而起到缓解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的作用。

(三)建立和完善防疫体系

我国养猪业多次经历大面积的疫病流行。说明我国的疫病防控体系不够完善和健全,不仅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市场供给。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一方面要防病于国门之外,加强国外疫病的调查,严格进口检疫措施:另一方面要灭病于国土之内,坚持生产发展和防疫保护并重的方针,切实加强生猪疫病的防控。加强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的管理。认真治理畜禽环境污染。加强检疫和重大传染病强制免疫,建立生猪免疫档案。严格生猪流通的检疫和监管,防止疫病的流行。积极推行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定期发布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生产状况和检测报告,

(四)国家权威部门应建立正常的农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发布渠道

我国农户的高度分散化经营状况,使农户单独正确地制定经营决策几乎成为不可能。现实中信息反馈的不及时。工商企业和农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都限制了农民的正确决策。从全社会来看,这对稳定猪肉价格和稳定猪肉的供应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国家的权威部门应建立正常的、及时的、真实的信息发布渠道,并通过大众传媒发布,使每一个农户都有可能获得及时、真实、全面的信息,促使农户做出科学的决策。这对稳定猪肉市场价格是十分必要的。

(五)发展猪肉深加工产品,促使猪肉价格稳定供应均衡

通过发展猪肉加工业,可以使猪肉的食用期限延长。并以多样化的制成品满足大众的需求。我国猪肉的加工能力滞后,加工技术水平低是人所共知的,国内的猪肉加工量占猪肉生产量的比例过低,这对稳定猪肉市场价格是不利的。因此,促进猪肉加工业的发展,延长养猪业的产业链,应作为一项稳定猪肉市场价格的重要举措。

(六)国家对养猪业的扶植政策要长期坚持

为防止生猪市场大起大落。国家应对养猪业制定长期有效的扶植政策。保证养猪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市场猪肉价格的基本稳定。

猜你喜欢

养猪业猪肉疫病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2020年养猪业盘点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猪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