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茅盾的“作家作品论”

2009-04-21王永鑫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茅盾启迪内涵

李 贞 王永鑫

摘要:茅盾文学批评在论说方式上独树一帜,“作家作品论”批评方式就是他的创新。文章从这一点出发讨论了茅盾文学批评的特色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正因为他在文学批评中能够秉承一些原则使得他的批评方式永葆常青。

关键词:茅盾;作家作品论;内涵;启迪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5-0217-02

茅盾以文学创作成就著称于世,他同时又是一位成就显著的文艺批评家,一位我国现代文艺批评的开拓者。在文艺批评方面,不仅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文艺理论主张,并且长期从事文艺批评实践写下了数百篇文艺批评文章。茅盾的批评不以个人才华而彰显,他不属于那种特别富于创造性的批评家,也不大讲究批评的个性色彩,他理论的批评境界是既稳健又能充分适应时代需求,为文学主潮推波助澜,起一种指导性的作用,而不是被动地随波逐流。本文将重点从茅盾的“作家作品论”批评文体来谈一些想法。

一、茅盾的“作家作品论”

茅盾的作家作品论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能体现茅盾文学批评的实绩。茅盾文学批评中,相当一部分是对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评论。对作家作品进行评价茅盾并不是第一人,然而他成系列地对作家作品进行历时性的跟踪研究却属首创。他的作家作品论既有微观的分析,又有宏观的把握。茅盾“作家论”的批评文体形成于20年代末到30年代前期,他运用极为冷静的态度分析研究文坛现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作家论,共计八篇:《鲁迅论》、《读〈倪焕之〉》、《王鲁彦论》、《徐志摩论》、《女作家丁玲》、《庐隐论》、《冰心论》、《落花生论》。学者温儒敏曾总结茅盾作家论写作的过程说:“对时代要求—作家立场—作品倾向三者关系作阶级分析,重点是作品倾向的分析,这是茅盾‘作家论的核心。”以上种种特点其实都与茅盾现实主义文学观与“社会—历史”批评模式相辅相成。

在这里就且将茅盾“作家作品论”的内涵概括为以下几点:

1.阶级分析方法,即对作家的写作立场进行阶级性质的判断,以此作为评论作品意识形态性质特征的主要根据。因此,很自然会考虑作家的阶级出身、社会阅历和政治态度,等等。茅盾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的成效是能够比较明晰地结合时代变迁去把握作家思想和艺术的发展脉络,并善于从文坛的整体格局中考察某一作家的地位。然而这种将文学创作或论争中的许多问题完全放到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层面去解释也是不科学的。

2.品评作家作品时重视作家本人的创作历程,对其进行动态的跟踪性研究,并热衷于作品中人物系列的梳理。茅盾曾考察庐隐由《海滨故人》到《女人的心》十三四年间的创作历程,认为:“庐隐与‘五四运动,有‘血统的关系。庐隐,她是被‘五四的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了的一个女性;庐隐,她是‘五四的产儿。”显然,对作家的评论并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着眼于他们连绵不断的创作过程,这就避免了理论的僵化,也更有利于对作家作品价值做准确的定位。

3.“社会—历史”批评也使茅盾的作家论重视对作家本人思想意识形态的研究,也更重视文学的外部研究。他认为作品的题材能反映作者自身的心理与思想,表现出浓重的题材决定论倾向。因此是否选取重大的社会题材,创作涉及的社会图景可否延伸到尽可能广阔的社会领域,能否关照到社会最底层民众的生活就成为他评判一个作家创作思想是否合格的标准。因为“一个作家在某一时期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在他所处理的题材中也可以部分地看出来”。针对中国的社会现实,他更欣赏“革命性的社会题材”。

4.茅盾撰写的文学批评,不仅是从分析作家作品的实际入手,而且能从作家作品的整体或从文坛的整体着眼来进行深入分析,故而能站得高,看得远,常常能抓住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意见,这对作家创作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二、茅盾文学批评给我的启迪

从茅盾评论文章中易看出,他对于作家作品的文学评论是在坚持一定的原则基础上创作的。这些原则也就是茅盾给我们当代人的启迪。

(一)实事求是

在茅盾文学批评中,“真实”同样永远是他最为珍爱的批评准则。历览茅盾六十余年的文坛经历,茅盾一直力求在说真话,尽量真正站在文学批评角度看待作家作品。这种实事求是的批评品格,直到现在仍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在鲁迅小说尚未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甚至被片面否定的年代,茅盾从鲁迅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鲁迅作品发表当时的文坛整体情况出发,首次将鲁迅的小说和杂文结合起来加以论述,不仅方法独特,而且见解精辟,从而给鲁迅作品恰如其分的评价。可以说,在鲁迅研究史上,茅盾是深刻理解鲁迅作品并给与其伟大成就以客观工整评价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人。

凡是有生命的文艺评论都是实事求是的。茅盾写作文学批评的根本性原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不避嫌,也不护短,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俄国著名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一般说,文学批评总是根据文学所提供的事实而发挥的,文学作品总是批评结论的必要材料。”

(二)客观独立

注重理性、崇尚客观,是茅盾文学批评的特色。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一文中,茅盾主张文学家对于人生应“完全用客观的冷静头脑去看,丝毫不掺人主观的心理”,真实地透露出茅盾对于客观理性的珍爱。茅盾与创造社有过论争,而且还被郁达夫讥为“清水粪坑里的蛆虫争食”的批评家,但他却率先推崇郭沫若的诗剧为“空谷足音”,大力赞扬田汉“力丰思足”的想象才能,真诚感叹郁达夫“惊才绝艳”。

(三)视野广阔

茅盾的文学批评,注重于现代文学运动的广阔政治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的考察,这种考察又是放在对作家、作品的具体分析上的。茅盾善于把对作家作品的美学评价和特定时代规定性、整个社会大思潮联系起来。茅盾往往在体会具体作品思想艺术特色的同时,关注着同一作家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可谓登高望远、洞幽烛微。

《徐志摩论》把徐志摩的创作分为两个前后截然不同的时期,然后将这些不同点放在时代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以及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去考察,全面深入地把握徐志摩创作个性,以及创作变化发展中的成败得失。茅盾极为准确地指出徐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

正因为茅盾评论具有以上一些特点,茅盾的文学批评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当前文学批评界的浮躁与贫乏,更凸显出他的崇高品格和理论光辉。他对于当下如何正确开展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历史反观和现实借鉴意义。

三、结语

茅盾“作家作品论”的理论与实践使得在评析作家作品时有了一条比较清晰的评论脉络,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批评界很受推崇。尽管他的批评在审美力的参与上存在一些缺陷,但我们还是赞叹他批评的诚恳和耐性,尤其是他自始至终实事求是、客观真实、视野广阔的批评原则。这都奠定了茅盾在文学批评史上名家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茅盾.鲁迅论[J].小说月报,1927.

[2]茅盾.庐隐论[J].文学,1934.

[3]陈桂良.茅盾艺术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2004.

[4]温儒敏.中国文学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茅盾.徐志摩论[M].茅盾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6]茅盾.我走过的道路[M].茅盾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7]茅盾.研究鲁迅,学习鲁迅[A].茅盾全集.2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社,1996.

猜你喜欢

茅盾启迪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茅盾手稿管窥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茅盾文革期间撰写回忆录
自然的启迪
“不等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