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操作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2009-04-21李晓梅
李晓梅
笔者听了一节数学随堂课《三角形的内角和》,感触颇多,且先看其中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
故事引入:“三角形家族的争吵”
师:……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三个内角之和比你大。”小三角形毫不示弱:“别看我个头小,我的内角和不比你小。”……你们认为呢?
生:我知道它们的内角和一样大,都是180度。
师:有什么方法检验呢?
生:量三个角的度数看是否是180度。
师:你们身边都有小三角形学具,自己量量看。
汇报:
生1:90°、40°、50°
生2:100°、40°、40°
生3:80°、40°、40°。
师:第三个角是40度吗?
生连忙纠正:是60度。(坐下时小声说:“我算错了”)
师:很好,通过操作,你们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镜头二: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生不语)
师:你们的剪刀可不可以派上用场呢?可以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呀!信封里有三角形,开始吧。(操作开始,师巡视)
(笔者巡视,发现有的学生不知道老师的意图,不明白到底要干什么。)
汇报:
生:我剪下三个角后,就变成了三个三角形,都看不出原来是哪个角了。
师:有拼出来的吗?形成了一个什么角?
生:直角。(其他学生不语)
师:怎么会是直角呢?以后剪的时候要小心一点,看老师剪吧。
(师拿学生的小三角形进行操作,学生看)
师:通过剪,也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镜头三:
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办法吗?(生不语)
师:还可以折一折呢!拿出一个三角形试试看。
(笔者巡视,大部分学生不明白他们此时的目的是什么。有的同学不管怎么摆弄,三个角就是靠不到一起去)
(操作5分钟后)
师:好的,刚才同学们操作得都非常认真,现在一起看老师来折一折。
镜头四: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现在想对三角形家族说点什么呢?
(生不语)
师惊讶:怎么会没人知道呢?都操作了几次啦!无论是大三角形还是小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记住了吗?(记住了)
师:下面就来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思考:
数学学习活动中,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何为有效?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通俗地说,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增加了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因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究竟怎样操作才能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操作目的要明确
根据教学内容老师在备课时多问问自己:此环节为什么要操作?不操作可以吗?既然一定要操作,那么每个操作环节为达到知识的彼岸架设了什么桥梁?
上述课例中重点研究内容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既然有学生说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接下来的操作活动都是为验证它是否正确而服务,首先引导学生想办法证明,弄清为什么用这样的办法证明,从而使所有学生明白:操作的目的是什么。如: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看看是否是180度左右(允许存在误差)。或者用剪拼的方法,为什么用剪拼的方法?因为以前学过平角是180度,如果能转化成平角,就能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折的方法也是如此。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操作亲身体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样就不会出现上述课例中学生把要研究的知识当条件用的现象。
二、操作方法要恰当
操作方法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要求,但信手拈来、草率从事的做法不但达不到目标,而且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例中让所有学生按老师的指令把角都剪下来再拼,有扼杀、阻碍学生思维之嫌。为什么一定要剪下来再拼呢?学生直接折成平角不是也很好吗?如果折的时候遇到困难,(如三个角靠不到一起)再想办法剪岂不是更好?其实剪和折的目的只有一个:把三个小角变成一个大平角。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再用一个较大一些的三角形进行操作,既进一步证明所有三角形不管大小内角和都是180度,又做到首尾呼应,就不会出现镜头四中,学生没话可说。所以教者要理清思路,运用恰当的方法,让操作变得有序有效。
三、感知对象要突出
操作时加大感知对象与背景材料的差异,突出感知对象,对提高知觉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可通过颜色、声音、形状等方面来实现。
上述课例的镜头二中,有一学生说:“我剪下三个角后,就变成了三个三角形,都看不出原来是哪个角了。”如果课前把三个角分别标上l、2、3,或者涂上一点颜色,突出要研究的对象,就不会出现上述无意义的生成现象。另外镜头二、三中,老师都是用学生的小三角形示范操作过程的,同样因为感知对象不突出,导致学生毫无兴趣,教学效果不言自明。
四、操作过程要有序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顺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过程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
上述课例中要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可从特殊到一般,涵盖所有类型的三角形,如:从直角三角板的内角和是180度(旧知)到锐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再到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或者让学生剪任意三角形证明内角和都是180度等,最终让学生得出结论。
除上述几点之外,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老师在备课时要多把自己当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动手做一做,更好地了解学情,最大程度地预计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活动时教者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反应,倾听学生中不同的声音,针对操作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应及时作出相应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