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声音的审美价值
2009-04-21吴艾玲
吴艾玲
摘 要:由科恩兄弟导演的影片《老无所依》获得了第8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项奖项。虽然在音效方面的两个奖项只得了提名奖,但这不能说明该部电影在音效方面没有特色。相反,凡是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无不对该片在声音方面所做的艺术处理留有很深刻的印象。“有声在无声之中爆发”给观众提供一种前所未有过的听觉审美体验。
关键词:电影声音;无声;有声;审美价值;电影艺术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Aesthetic Value of Movie Sound: Case Study of No Country for Old Men
WU Ai-ling
当我们说“看电影”或“观众”的时候,不得不承认电影对于观众来说首先是一种视觉艺术。但是,随着声音进入电影之后,电影艺术家们发现声音在电影中不仅仅能配合画面真实地再现现实,还原自我,而且还可以帮助导演生动地叙述故事,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给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审美感官体验。因此,声音在电影中的作用和潜能越来越受到电影艺术家们的重视。对于电影声音的审美功能,美国著名的影评人大卫•波德维尔在其《电影艺术》这本书里总结为五条:(1)它能向观众提供一种独特的感官体验模式,(2)它可以积极地帮助观众对画面的认识和理解,(3)它可以在同一个画面里对观众的注意力起潜移默化的作用,(4)它能诱发观众去期待可能发生的事情,(5)在编辑过程中,艺术家们可以创造出许多自己想要的声音。①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对电影的声音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他说:“在我给影片注入声音的时候,我浑身在颤抖,因为那是我最激动的时刻。” ②由于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声音的制作与画面的摄影是分开的,所以这就给电影艺术家们提供了一块尽情发挥声音魅力的广阔天地。获得8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美国电影《老无所依》(科恩兄弟导演,汤米•李•琼斯、贾维尔•巴登和乔希•布鲁林主演)虽然在奥斯卡评奖中只得了最佳音效剪辑奖和最佳音响效果奖的提名奖,但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一定被影片中在无声背景下所爆发出来的声音有所震撼。
声音在电影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音乐(music)——背景音乐和主题曲;人物说话(speech)——独白和对话;音响效果(sound effect)——除了说话和音乐之外的一切声音。由于《老无所依》中的音乐仅有16分钟,并且消融在其他音响效果里,使观众无法察觉,所以本文将不对音乐进行展开,仅就人物说话和音响效果进行讨论。
一、人物说话
影片是根据普利策奖得主科马克•麦卡锡的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故事发生在1980年美国与墨西哥边境的一处荒凉寂静的空地。一天,当地一位越战退役军人摩斯(布鲁林主演)到来这里打猎。无意中,他发现了一群因毒品交易失败而同归于尽的一群犯罪分子的尸体,以及一大卡车的毒品和一只装有两百万现金的手提箱。贪财的摩斯拿走了这只装有两百万现金的手提箱,但不料这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齐格(巴登主演),这个变态杀人狂受别人之托追踪摩斯,要讨回那一大笔钱。当地一位老警官汤姆(琼斯主演),为了帮助摩斯,缉拿杀人狂齐格,他努力地寻找这两个人。可遗憾的是,他因思想上不能再理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以及新的一辈人而最终未能挽救摩斯的生命,也未能把杀人狂齐格缉拿归案。该片导演想通过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出一个社会现象:现在美国人的社会道德已经沦丧了。为了钱,现在的年轻人有的爱贪不义之财,有的不惜生命铤而走险进行犯罪活动,还有的变得让人无法理解。老一辈的人在这个今非昔比国度里已经找不到属于自己生活的空间了。换句话来说,老一代人无法理解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的人怎么会堕落得如此之快、如此疯狂。
电影中的人物说话一般分为两种:“独白”与“对话”。影片《老无所依》的故事就是从老警官汤姆的画外音独白开始的。什么叫做“画外音”呢?根据心理声学原理,大卫•波德维尔发现声音在电影里能起叙述故事的作用,所以认定电影声音具有“叙说性(diegetic)”。他还把这种叙说性进一步分为“故事外的(nondiegetic)”和“故事内的(diegetic)”两种。③
“故事外的”指那些与影片故事无关的人物说话和其他声音。比如像小说那样,采用第三人称来叙说故事,电影也可以采用这个方式,在开始、中途或结尾处都可以利用画外音的方式来介绍电影中的人物、内容,或评价影片中的某项事件。这个说话者不属于影片中的任何人物。例如美国影片《安倍逊家族》中,该片导演奥逊•威尔斯就亲自当起了银屏外的解说员。
“故事内的”指影片中人物的说话和其他一切声音。由于它们是故事本身所具有的,所以称之为故事内的。故事内的再可分为:画外音(看不见说话者)和画内音(看得见说话者)。科恩兄弟在《老无所依》这部影片里除了开头用了故事内的人物独白,在结尾处也采用了故事内的人物独白。所不同的是,影片开始的独白属于画外音,而结尾处的属于画内音(叙述自己的两个梦境)。巧用这两种既相同又相异的声音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起着影像文本首尾呼应的作用,而且呈现出圆形的叙事特色。真是妙不可言!
据英语维基百科介绍,独白在戏剧和电影中,根据说话人的对象还可以分为“monologue”和“soliloquy”。④monologue指说话人对他人的说话(在戏剧中,还分“对外独白”和“对内独白”)。对外独白指的是对观众说话,对内独白指的是对戏内其他人物,也包括自己说话。如果把这个分类套用在电影里,汤姆警官的开场白就可以算是对外独白,结尾处是则是对内独白。soliloquy指的是自己对自己说话。为了区别这两种,我们不妨把monologue翻译成“自言”,把soliloquy翻译成“内心独白”。如果可以这样分的话,汤姆警官在片头和片尾的两次独白应该归属于monologue,而不应该把它归属于soliloquy。
虽然这两种都是独白,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但笔者认为“内心独白”应该理解为揭示人物更深层次的思想、情感和动机。在文艺作品、戏剧或影视作品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内心独白”,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就有一段著名的题为“To Be or Not To Be的内心独白。科恩兄弟在摩斯身上也多次使用了“内心独白”,例如:摩斯打鹿未果,并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位奄奄一息的毒品押车人之后就两次安排了自言自语的画面。不过,笔者认为这两次的独白只是为了调节过冷的场景而已,并不是出彩之处,出彩之处应该算是是摩斯两次“想问题”的场景。第一次是摩斯把钱带回家后,躺在床上思考着要不要马上回去救那个奄奄一息的押车人;第二次是他在他逃亡之路中栖息的第二个旅馆里——他躺在床上思考着为什么齐格能如此神速地找到他。为了传达主人公这两次的内心活动,科恩兄弟两次都采用了同样的摄影手法——俯视加长镜头推进法来引导观众的视线,让观众从他的面部表情来领悟他在思考问题。这两场的摄影是相当有水准的,动态的画面不仅把人物的脸由远拉近,而且还隐喻着摩斯思想变化的过程。如果说,导演是让动态画面来表示摩斯在思考问题,那么安排他进行内心独白则应该可以看作为是其思考的结果。虽然两次的独白内容简单(第一次他从床上一跃而起后说“好吧”,第二次从床上一跃而起后说“这不可能”),但它们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观众通过这两句话,可以判断出摩斯刚才不是在休息,而是在思考问题。
二、音响效果
前面已经说过,“音响效果”指的是除了音乐和人物说话之外的一切声音。音响效果在《老无所依》里并不复杂,因为该片里的每个场景都经过了“净化”,也就是说,每个镜头除了主人翁外,没有出现与故事无关的人或物。导演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声音来制造出无声的境界,用无声的境界来制造出悬念和紧张的气氛。由于有声与无声在电影艺术里相辅相成,所以从艺术效果来看,有声在无声的村托下,不是显得清晰就是显得有力。这两点正好与属于惊怵片和悬念片的《老无所依》特点相吻合。
DennisLim把电影的音响效果大致分为两种:“弱音”和“强音”。⑤《老无所依》无论在弱音还是强音方面做得都非常出色。弱音突出表现在片头自然风景中的风声和苍蝇声,表现在摩斯与齐格旅馆里进行较量时的脚步声和下灯泡声。在无声的环境中,弱音强化了环境的寂静;相反,寂静中的弱音也会使人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
强音具体表现为枪声和汽车马达声。强有力的枪声是该片音响效果中最为显著的特点。音效剪辑师Skip Lievsay为了增加枪声的力度,他把多种力度很强的枪声合成为一。今天,我们在影片中所听到的枪声,特别是齐格使用的牛枪和带有消声器的枪支声音,都具有很强的爆发力、震撼力和穿透力。每次枪声一响,观众的心都会随之震颤。Philip Brophy在美国电影界三大专业杂志之一《电影评论》(Film Comment)上对该影片声音的特色发表了一篇题为Blast of Silence文章。⑥虽然这里无法给出其准确的汉语译文但从blast“爆炸、爆破、汽笛声”和silence“寂静、沉默、无声”这两个反义词组合来看,作者的意图就是突出该片在声音艺术上的两大特色——要不没有声音,要有就惊天动地。另外,片名的汉译,说它难译,是因为在blast和silence之间,作者用了of,而不是in。如果用的in,我们可以大胆地翻译成“无声里的爆炸声”,但用了of,则表现为一种修辞,叫做“矛盾修辞法”,例如“公开的秘密”。
汽车马达声在该片中也得到了艺术加工。影片中加强马达声的目的应该有两个:一来为了符合情节的需要(80年代的汽车耗油、声音大),二来为了突出车速,以此加深观众的紧张程度。由于影片描述的是一种猫追老鼠式的“逃亡”与“追击”,所以无论是谁开车,导演都必须突兀汽车的速度,特别是摩斯多次从齐格手中的脱逃。在只有车头或只有路面的画面的配合下,隆隆的马达声逼着观众去与影片里的人物心在一起跳。
如果说,加强汽车马达声在其他具有逃亡或追捕内容的电影里也出现过,那么用汽车马达声音进行场景过渡、切换人物则可谓是该片的一大绝招。三个主要人物的初次出场都是驾车而来的,从叙述学角度来看,它们是叙述结构层次的表现。下面让我们对这三个人物一一论述:摩斯在野外打猎并发现毒品交易现场的两百万只是故事的序幕,一种引言,真正的故事则应该从摩斯再次回到毒品交易现场开始,因为假设摩斯不回毒品交易现场,就有可能不被杀人狂齐格发现(比如,如果他在家数钱,就会发现钱中的跟踪器),同时也不会被警官发现(汤姆警官察看现场时说:我认识这辆车)。如果如此,当然也就没有了这个故事。所以,摩斯必须要回毒品交易现场。而摩斯的出现与齐格后来正式的亮相相反,他是以停车为标志。导演用车灯和马达声音来强调停车这个动作,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大卫•波德维尔语),并交代后来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原因。
与摩斯一样,齐格在影片里第一次出现也是在毒品交易现场,但这也不能算是影片故事的正式开始,只能算是交代齐格后来追踪摩斯的原因(受人之托,找回赃款)。他的故事真正开始是从他带着跟踪器开车驾驶在追踪摩斯的高速公路上。与前面两个人物一样,汤姆警官也去过毒品交易现场,但由于他尚未正式介入这场追击游戏中,所以我们同样可以认为,那不是汤姆警官正式介入故事的始端,他的介入也只能从他驾车驶向沙漠旅馆算起。
画外的马达声与画面的结合,不仅起着情节的过渡作用,而且还起着比喻的作用。典型的例子是,当齐格发现通风道上有拖拉重物的痕迹时,他明白摩斯已经成功地逃离了旅馆。此时,观众的耳边响起了隆隆的汽车马达声,而画面上却滞留着齐格沮丧的面孔,直到面孔消融在声音的源头。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一个一直非常自信的人,突然遇到与自己想象不同的结果时,心灵一定震惊。所以,此时摩斯的汽车马达声响起,不仅仅说明摩斯已经上路,也还暗示着齐格心灵的震惊。用修辞学术语来讲,这叫做“通感”。
根据心理声学原理,声音有三大要素:音量、音域和音质,但大卫•波德维尔认为,当声音被引入电影艺术之后,必须与电影自身的要素相互融合,从而产生声音的四种维度。这四个维度是:节奏、忠实、空间和时间。⑦这部电影在这四个维度上都做到了充分利用,并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效果。下面再就普通声音与电影声音的关系,谈谈电影声音的“忠实”问题。
电影不像我们普通人自己摄像那样声画同步,它们是分开做的。所有的电影声音都是在画面制作完毕后根据主题、剧情、人物、实物等诸多因素来给需要注音的地方进行注音,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声音进行各种各样的艺术加工。例如上面提到过的枪声制作,为了对枪声进行强化,Lievsay把各种具有威力的枪声拼合在一起。影片中还一个令人瞩目的武器,它也是银幕史上第一次出现的,这就是牛枪。牛枪本来是一种在杀牛之前把牛击昏的工具,其原始声音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连制作者Berkey自己都不知道,他采用了气动钉枪的声音来替代。他说:“我根本就不想追求真实,所以对牛枪没有做任何研究。我只知道它一定要有威力,有要像ch-chung这样两种声音组成。”⑧由此可以,普通的声音与电影声音是有差别的,为了艺术效果,不一定“忠实”原声。
四个维度当中的时间性也被科恩兄弟俩用到了极致。大卫•波德维尔说,声音的时间性可以缩短影片中的叙述时间。《老无所依》的故事高潮是在电影的尾部——三者(摩斯、齐格和警官)集聚在墨西哥的沙漠旅馆,这就需要齐格和汤姆警官在大约相同的时间内达到那里。我们在画面上可以看到的是汤姆警官开着车子驶向沙漠旅馆的镜头,但并没有看到齐格去那里的画面。从齐格躲在摩斯生前住过的那个旅馆房间的门背后,我们可以推断齐格早已到达了那里。导演对齐格如何到达那里并没有做过细致的描述,而是采用了飞机影像加声音的方法来省略。对于齐格如何回国,导演也没有采用飞机的画面,只是采用飞机的声音来表意。奇特的是,音效师们把飞机声与汤姆警官车子的马达声处理得相溶又相离,使观众在同一时间内得到两方面的信息。我们看到此、听到此,无不为艺术家们的睿智和才华所折服。
三、结语
90年代发明的立体声技术,给电影声音后期制作提供了无限的创作手段。如今,数字化的科学技术也给电影声音的制作和创造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这点不仅仅反映在像《老无所依》这样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电影里,而且在其他更加需要展现声效的类型电影,例如科幻影片里都展露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
① David Bordwell, Kristin Thompson,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1997, pp.316-318.
② David Bordwell, Kristin Thompson,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1997, p.350.
③ David Bordwell, Kristin Thompson,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1997, pp.330-331.
④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nologue.
⑤ DennisLim, Exploiting Sound, Exploring Silence, The New York Times,January 6, 2008.
⑥ Philip Brophy, Blast of Silence, Film Comment,Mar/Apr2008, Vol.44,Issue 2, pp.16-16.
⑦ David Bordwell, Kristin Thompson,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1997, p.327.
⑧ Dennis Lim, Exploiting Sound, Exploring Silence,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6,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