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09-04-21梁作甲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党中央十七大报告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党对人民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具体操作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指导,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并最终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5-0095-02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党对人民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这拉近了党与人民的距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内涵分析

(一)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概念

“人文”一词我国最早在《易经》中出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区别于自然,有人伦之意;区别于神理,有精神教化之义;区别于质朴、野蛮,有文明、文雅之义;区别于成功、武略,有文治教化之义。在传统文化中,人文关怀是人类从野蛮落后到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中充满了人文精神。无论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还是在《人类学笔记》中,都包含着对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的执著追求,洋溢着深厚的人文关怀。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过程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并主张“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来研讨人类和社会的发展问题,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对人本身的深切关怀。非常可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重要思想重视不够,理解不深。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大优势,是夺取中国革命伟大胜利、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有力的保证。但是,必须正视现实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钝化”和“乏力”现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也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这种质疑并非是空穴来风。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理念、方式等“与时俱进”。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过分以来“经验”,以“经验”为荣,甚至深陷“经验”而不能自拔,对其“科学性”视而不见,过分强调其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性”价值,忽视作为实现人自身发展的“目的性”价值,过分注重思想政治道德知识的灌输,忽略灌输与疏导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在今天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现象,其“应然效果”与“实然效果”正在出现越来越大的分离趋势。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人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人文关怀”。

现代化的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加速,或者说当一个社会正在急剧转型,这时不仅社会问题频繁发生,而且心理问题也大量凸显。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必然会对人们已有的社会心理系统形成巨大冲击,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诸如婚姻、家庭、教育、就业等繁杂事务处理中的成败得失更是对人的身心带来直接的压力。一些人因心理承受力较弱或者长期心理困扰得不到疏导化解,便极易产生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面对日益严重的心理困扰和心理疾患,从国家的层面重视并研究心理干预、预警和救援的机制,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的疏导、呵护与慰藉,这种由全民健身到健身与健心的并重,既彰显出党中央的人本情怀,也是对个体和谐、社会和谐、国家和谐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

(二)“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提法是一种理论创新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传统。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是教导、指导、灌输式、甚至命令式的,较难取得满意效果。教导和指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但教导往往耳提面命,缺乏亲和力;指导常常高高在上,难免被束之高阁,往往不能真正解决教育对象内心的疑虑。

国内学者已经注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问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的本性的要求,改变教育方式,把重视共性教育与重视个性教育相结合,增加教育者的感情投入。

“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称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密切相关。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价值的同时,更要注重彰显其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关注大学生终极追求的人文价值,真正发挥引导人生、构建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人文关怀就是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等需要为出发点。

(三)国外的研究

注重人文关怀研究是西方的理论传统。欧洲人文复兴运动起,即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肯定人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题性。在当代,西方人文主义者主要表现为对基本人权和自由的要求和保障,注重维护人的尊严、价值,强调终极关怀。国外的人文关怀,强调人的个性,比较忽视人的社会共性。

二、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字眼。这两个新名词的出现,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体现。昭示着严肃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已开始注重关心人内心的感受,体现出执政党对民众的真切关怀、社会对人的真情关爱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

把心理疏导写入十七大报告,把心理疏导提升到国家的议事日程,还向公众昭示出,心理疾病如同身体疾病一样都是影响人与社会肌体健康发展的病灶,是整个社会和个人都必须直面的考验,都值得人们去重视、去研究。不必讳疾忌医,而应坦坦荡荡就医,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心理疏导,摆脱内心痛苦的折磨,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工作生活。但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的心理咨询和专业医疗机构还很是缺乏,这要求我们一方面亟待加快心理咨询、服务资源的培植,另一方面,公众也需更多地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的自我调适和对社会重点人群心理的有效沟通和关怀,使公民能够更多更好地塑造起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方法与途径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立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研究分析如何通过心理疏导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人文关怀之中,揭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积极探索构建学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法、体系和路径。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研究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和方式,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实现和谐发展。

(二)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经验

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工作中,应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师生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同时,引导师生树立合理竞争、共同促进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要高度重视师生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每一师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师生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师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师生人人都有平等就学、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处境的机会,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要注重观察和正确处理师生的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通过校园内丰富的文化生活以及文学艺术活动等,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师生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调节师生的情感和心理,让师生始终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轻松。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学生中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在人与人关系上,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三)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一是帮助困难大学生解决好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合理利用好勤工助学岗位和助学金,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要高度重视学生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都有平等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处境的机会,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要引导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从劳动、从付出、从自己的创造和对社会与别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要引导人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在为祖国和民族的奋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培育人的心理和谐提供社会环境支持。

十七大报告把“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时代特色。人文关怀侧重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心理疏导侧重解决人们的心理障碍问题。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既见物又见人,既见形又见神,把解决人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有机统一了起来。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琼.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石油政工研究,2008,(1).

[2]陈志鸿.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黄琳庆.浅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J].高教论坛,2008,(1).

作者简介:梁作甲(1976- ),男,山东巨野人,上海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工作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