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老子思想与企业管理

2009-04-21韩彦军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老子

冯 磊 韩彦军

摘要: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管理国家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许多主张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老子思想中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及其以人为本的鲜明特征,同现代管理科学的自动化管理思想十分贴近;其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以人为本;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5-0040-02

老子,作为道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老子的思想和主张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老子思想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管理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无为而治

老子在其著述中一再强调“无为而治”。如第二章中说:“胜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三章中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二十九章中说:“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些都是老子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提出的治国方略,是其管理思想的集中体现。如果说“无”还只是一个纯粹的哲学范畴,那么在此基础上的“无为”则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在老子看来,无为之道是最高的统治、管理艺术和手段。

“无为”所指,首先是作为企业管理者不能违反客观规律胡乱作为。“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而是应循序渐进,“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不能急躁冒进,“轻者失根,躁者失君”,“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无为”所指,其次是作为企业管理者不能事必躬亲,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坐进此道”,让手下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让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可见,“无为”并非主张“不为”,而是不违反自然规律妄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用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一切,顺应自然本身固有的规律,顺应万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追求以勉强人为的力量去干扰并妄图改变自然规律,不为了追求欲望而背离自然规律,而是按照规律办事。

“无为”作为一个宏观的管理原则,意味着对企业的各种活动减少束缚、干预,从而促进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无为”的管理创造更加活跃的局面。法国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就极力反对上层领导者“在工作细节上耗费大量时间”,在小事上“总是忙忙碌碌”。他一直主张“一个企业,经理应始终设法保持对重大事情的研究、领导和检查的思维自由和必要的行动自由”。从领导艺术看,“无为”就是要求企业领导者善于善于“抓大事”而“舍小事”,把具体工作分配给具体机构与人员,各尽其力,各展所长,领导者看似清闲,却能取得最佳效果。反之,领导者事必躬亲,往往会顾此失彼,贻误大局,而其下属则会收到束缚,产生依赖心理,失去工作责任感。

二、道法自然

既然“无为”非“不为”,而是循照规律地“为”,那么,我们就不能不说到“道”。“道”可以说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从道产生出来的。例如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却永远用不尽。它非常渊深,好像是万物的根本,它非常深暗,好像是存在的。我不知道它是由谁产生的,好像在上帝之先就已经存在了。它是万物的根本,一切事物都产生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只要采取合乎有机整体自然本性的具体措施,就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要服从自然的法则。因此,万事万物都要顺其自然,让它们自然发展而不加以干涉。在《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正是对“道法自然”的诠释。

老子思想强调企业管理者谦恭自制,不要贸然行事,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事物,而是要顺应各种事物本原去作为,得其势,顺其流,才能无往不利。对于事物的复杂多变,老子强调“慎终如始”,小事端往往会酿成大事故,所以老子更加强调“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所以,道家主张的顺其自然的无为管理模式,同现代管理科学的自动化管理思想有着十分贴近的地方。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很多事情都应顺其自然而成,切不可人为地勉强,违背自然法则,这样没有不失败的。

企业管理措施必须符合规律并顺应民心。一方面管理者应该顺其自然而“为”,即坚持履行分内职责。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应顺其自然而“不为”,也就是应当遵循事态发展的趋势及其自身规律,不侵犯被管理者的自主权。管理者力求“到位”而不“越位”,做到恰到好处,“顺其自然”,顺应民心。

三、以人为本

老子的管理思想具有非常鲜明的以人为本的特征。《老子》第三十九章说:“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意思是说,高贵者必须是以低贱者为根本的,高高在上者是以下者为基础的,因此管理者必须重视下层,对于下层不能有丝毫的轻视。《老子》第四十九章指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里是说有道的圣人,是常常没有私心的,他们是以百姓之心为心,即一个好的统治者必须以百姓的心为心。也就是我们所说,企业管理者应该淡化自己固定的意志,而总是应该以被管理者的意志为意志、以善待民、以诚待人。

老子在阐述关于人的地位的时候,《老子》第二十五章中讲到:“故道大,天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把人与“道”、“天”、“地”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强调对人的尊重。在阐述关于人的使用的时候,《老子》第五十七章指出:“我无为,而民自化。”领导者要以无为的方式管好人和用好人。在阐述关于人的激励的时候,《老子》第三章中指出:“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领导者不应推崇物质激励的方式去激励人。在阐述关于人的培养的时候,《老子》第五十一章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即以道来培养人,以德来涵养人。在阐述关于人的保护的时候,《老子》第二十七章中指出:“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管理者必须珍视人,必须以人为最根本的关怀等。总体而言,老子的人本管理思想是以对人的地位的确定为基本前提,以合理使用人、激励人等作为基本手段,以培养人和保护人作为基本目标,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可见,老子的思想与现代人本管理中的“管理即人”、“管理的核心在人”的主张是一致的。

人是管理因素中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企业管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要处理好人的问题。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良好的管理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峰.老子的管理哲学及其当代价值[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5).

[2]周义萱.老子管理思想探微[J].时代经贸,2008,(6).

[3]刘云峰.老子人本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8,(17).

猜你喜欢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无为而治”引领下的班级自主管理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场地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理论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