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营企业的新跨越新提高
2009-04-21叶正猛
摘要:文章以浙江新湖集团为例,研究了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就是在企业制度、发展战略、管理手段、运作方式、企业理念等同改革初期的民营企业的相比,实现了新的跨越、新的提高。
关键词:民营企业;市场经营;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5-0019-03
中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了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等著名的区域经济模式。温州模式的精髓是民营经济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温州通过深化民营化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效地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和利益分配关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内在强大的动力和活力;通过推进市场化进程,发挥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有效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正是依靠民营化、市场化改革,温州才空前加速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温州模式成为各地竞相借鉴和学习的一种“模式”,在全国遍地开花结果。
温州是中国在改革年代民营企业的重要发祥地。温州的民营企业包括温州当地民营企业和温州人在外地举办的民营企业两部分,它们的发展为中国的民营化、市场化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温州民营企业发展以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视察讲话为时点可分为两个分阶段。在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前的阶段,中国改革处于摸着石子过河的探索阶段,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的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经济模式。在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发表以后,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方向和民营企业的地位已经“合法化”,民营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些研究温州模式的专家认为,随着中国各地民营企业的大发展,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效应逐步弱化。温州本地民营企业还存在着产业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问题。例如,在温州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结构演变仍然基本局限于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的皮鞋制品、服装、塑料制品和小五金、小电器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而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极小;在企业的规模结构上,以中小企业居多,绝大多数温州民营企业至今都保持着封闭式家族企业的形态,既不能让外人进入,也不想与其他企业联合和合并,更不愿被其他企业收购和兼并,以致平均企业规模依然很小,少有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民营上市公司;在产业组织上,水平分工有余,而垂直分工不足。基于这些原因,国内有些专家认为,温州民营企业已经落伍。
如果就温州本土而言,前述看法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如果从在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发表以后,许多温州人在外地特别大城市创办民营企业的实践来看,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在这一阶段,许多温州人在外地特别大城市的创办民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水平、产业层次、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都发展了根本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下文试以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此加以阐述。
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大型企业集团,注册地浙江杭州,企业信用等级连年被评定为AAA级,中国百强民营企业。多年来,新湖集团在行业布局、规模扩张、区域拓展上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公司实力不断壮大。新湖集团控股了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208)、浙江新湖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840)和哈尔滨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095)三家上市公司。2007年三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400多亿人民币;此外还控股湘财证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嘉兴乍浦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新湖集团业务的地域分布在中国东部为主的广大地区,包括浙江、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安徽、江西、山东、辽宁、黑龙江、青海等省市。
新湖集团的快速发展在于,企业制度、发展战略、管理手段、运作方式、企业理念等同改革初期的民营企业的相比,实现了新的跨越、新的提高。
一、在机制灵活的基础上实行制度规范
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的生命。改革初期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国有、集体企业依然存在体制僵化、效率低下的情况下,率先创造了比较灵活的企业机制,从而赢得了体制结构上的先发优势。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族企业特别是辅之于家族式管理的企业,已经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管理优化和规模扩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方向,是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必然选择。新湖集团于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在新中国第一部《公司法》出台的同时,即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以后又以公司上市为目标,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集团相应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模式,有效地适应了企业管理链的延伸。新湖管理模式独具特色,包括成熟的发展理念、高效的经营作风、良好的敬业精神、有效的激励机制、严格的内控制度、及时的过程控制、规范的技术支撑、成熟的后援服务。在中国特定的经济转轨时期,新湖企业机制相对于原有国有企业,它是灵活的;而相对于家族式企业,它又是规范的。这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民营企业的发展,制度是保证,规模是基础,产权多元是核心,人才是关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应该是,产权结构由单一化向股份化转变,企业决策由个人化向民主化转变,企业班子由家族化向专业化转变,员工管理由雇用化向人性化转变。
二、在生产经营的基础上进行资本经营
企业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运营型的转变是一个跳跃。如果把生产经营型战略称为“内部管理型战略”,那么资本运营型则是企业的“外部交易型战略”。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这两种战略的交替运用,而资本运营的形态更高。资本运营就是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的存量资产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不断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增值。能否有效地不断地进行资本运营,是民营企业能否迅速扩大发展的重要所在。在中国大陆,资本市场的发展是近十多年的事,机遇很多,空间很大,“运用之妙,存于一心”。新湖始终注重资本经营,并不断提高运作能力和水平。在资本经营的领域,许多“行当”诸如公司上市、股权收购、企业兼并、土地置换、证券期货……新湖都有成功的运作。现在新湖控股三家上市公司、一家大型证券公司、两家期货经纪公司,参股两家银行。有人认为资本运作就是圈钱,这是十分肤浅的说法。善于进行资本运作能够促使资本最大限度增值和企业最快速度发展。
新湖资本经营的一条成功经验在于善用资本工具。例如,新湖中宝的前身中宝科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浙江上市公司,在其上市后的较长时期内,由于主营业务分散,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微薄,企业价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各利益相关主体相应的利益难以得到充分体现。2006年底,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操作,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新湖中宝采取以资产支付对价认购新股的新方式,向新湖集团定向发行12亿股股票,收购新湖集团属下新湖地产项目。这个“新湖中宝定向发行、新湖地产整体上市”方案的突破点、创新点是,直接以资产支付对价认购新股。中宝股份向新湖集团定向增发新股,新湖集团直接以14家房地产公司的资产支付对价,从而达到注入优质资产的目的。重组后,新湖中宝主营业务顺利实现了战略转型,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盈利能力显著增强,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一举摆脱困扰经营业绩多年低迷的状况,资产规模、经营实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中小股东来说,优质资产的规模化注入,每股收益的成倍性增长,现实和长远利益得到了切实保障。使新湖中宝逐步成为一家主业鲜明、治理规范、盈利良好、储备丰富、前景广阔的上市公司。而新湖集团的房地产资产原评估价38亿,在证券市场上市值很快增值了几倍。资本市场确实能给企业发展平添几分“魔力”。
三、在抓住政策机遇的同时抢抓市场机遇
在民营企业第一阶段凡是快速发展,都是抓住了中国转型特定时期的“政策机遇”。改革开放初期,面对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造成的短缺和贫困局面,中共第二代领导人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然而,改革开放初期,即使在中央领导集体里,究竟往哪儿改、怎么改、改到哪种程度,不仅不是十分清楚,而且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就形成许多政策空白点,谁敢闯敢试,就赢得发展先机。到了第二阶段,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合法化,政策规范趋于明朗,企业进一步发展,就要掉转目光,紧紧把握市场机遇,捕捉逐步规范的现代市场经济给予企业发展的机会。有道是“小企业做事、中企业做市、大企业做势”,“做事”就是产品生产,“做市”是搞市场营销,而“做势”则是研判市场经济的大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上、抓好机遇、有所作为。新湖比一般企业之所以发展得快,善于“做势”是一大原因。新湖在市场经济发展许许多多关键点上,往往能够超前进行“分析—判断—决策—行动”,赢得了商机。在中国大陆证券市场发展伊始,新湖大胆从事股票期货的操作,迅速完成原始积累。当证券市场风险累积之际,新湖转入大举创办实业。当房地产业刚刚起步时,新湖积极介入,从做规模到做品牌,迅速形成主业。20世纪初在大陆A市场一拨熊市到来之前的高位上,新湖割舍手中的股票,刚好赶在房地产市场将起未起之时,将资金悉数购买储备了土地。之后新湖又适时地把矿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投资方向。新湖每抓好一个机遇,企业就跨跃一个新的台阶。
“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同第一阶段抢抓机遇需要勇气相比,中国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抢抓机遇更需要智慧和眼光。例如,中国大陆A股市场上市公司改革前的股权分置,即上市公司的股份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区分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它扭曲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制约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导致了A股市场利益格局的紊乱、融资功能的匮乏、诚信体系的缺失。虽然,在几年之前,新湖尚不能具体预测股权改革的时间和方式,但觉察到它存在的不合理性,认为必定会进行一番改造。于是,悄然以很低的价格,协议收购一批批上市公司的国有非流通股,股权分置改革后,其市值大增。抓市场机遇能力的差别也许就形成了企业间发展速度的差别。
四、在地域多元化同时实行战略投资多元化
大量外出经商办企业是温州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地域多元化使温州大小老板在本地“全民经商”发展空间局限的状况下赢得了扩张发展。但在这一阶段中,地域多元化更多是原有产业的“复制”,而没有在扩张中提升。进入第二阶段,温州在外企业逐步通过战略投资,实现产业多元化,从而提升产业层次。这里的“奥秘”在于,企业进行战略投资不局限于原有的经验、技术、人才,而是有效发挥资本经营的优势,运用战略投资、策略投资等资本运作的手段,进行“整合”,对于一些成长性、高科技行业,按照现代企业财富共享理念,善于融合原有的优秀职业经理人和优秀团队,把企业自身的资本运作专长、先进的管理模式与被投资企业的专业人才经营专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良好的企业扩张和产业提升。如今,新湖集团公司业务覆盖中国东部为主的广大地区,产业覆盖房地产、金融、矿产、港口、医药、农产品加工、贸易、旅游、教育等多个行业,形成多业并举、综合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房地产是新湖的核心产业之一,现有开发经营30多个房地产项目,分布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开发总量达到1000余万平方米。新湖在投资金融产业方面进行过诸多成功的探索和实践,曾投资杭州商业银行,成为该行最早的民资股东。目前哈高科是温州市商业银行最大的民资股东之一。新湖中宝参股了盛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浙江天地期货经纪有限公司。2007年新湖投资14多亿控股湘财证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新湖把矿产业作为重要战略投资方向,出资9亿元投资年产240吨纯碱的青海碱业有限公司。控股山东蓬莱金奥湾金矿等矿产企业。新湖控股的嘉兴乍浦港开发集团,投资6亿多元营建了乍浦港一期码头和二期码头,初步形成年吞吐20万标箱和1000万吨散杂货的能力。新湖控股的哈高科共研发、生产400多种中西药,在生物芯片的研发上处于国内领先行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研究成果已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哈高科同时还是国内大豆深加工品种最多、科技含量最高、产业链最长、出口量最大、出口国家最多的企业之一。
五、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讲求共赢发展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在守法和保持道德底线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温州人在改革开放初期最早认识了这个“朴素的真理”。然而,当今世界,以独赢为法则的有限财富正在向以双赢为法则的无限财富转变,企业要成就大事业,就要有更加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目光。正如美国贝瑞·卡特(Barry Garter)《无限财富——知识时代里的一个合作和充实的新世界》所说:“斯密先生提出的关于工业时代中财富创造自我利益驱动的论断是绝对正确的。然而,正如同所有的变化规律一样,一个较大的变化包含一个较小的变化程序。自我利益作为财富创造的驱动者并没有错,但其既不完整也不连贯。个体通过探求自身利益只获得了财富的某些层次和某些范围,只有在照顾自己的同时,也为他人谋求利益,才能获得更深层、更广泛、更丰富的财富——这就进入了双赢世界。”新湖的发展证明了这个“法则”的正确性。新湖建立了“财富共享才最有价值”的核心理念,不断追求高境界,在遵循市场竞争规律的同时,讲求双赢、多赢。上述“新湖地产整体上市,新湖中宝定向增发”的案例中,与许多公司上市目的是出于对资金的被迫需求不同,新湖集团向控股上市公司注入资产的动力更多地源于促进公众公司良好发展的主动选择。正如证券界有关人士评价所说,新湖集团几乎把所有地产开发业务都注入到中宝,可见其资本运作的魄力,突显其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的决心。新湖志在长远,取得了多赢的效果。新湖投资收购湘财证券也是如此。湘财证券是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是曾经创造了中国证券界七个“第一”的老牌“贵族”,但在收购之初,湘财证券亏损几十亿,正徘徊在破产倒闭的边缘,其净资本未达到证监会治理整顿验收标准的要求,若不能在限期内解决,湘财证券将失去证券经营资格,同时,湘财证券对债权人(包括大量社保资金和住房公积金机构)面临巨额兑付危机。新湖受湖南省政府之邀,组织对湘财证券进行考察,毅然达成战略投资协议,出巨资成功收购湘财证券。这个收购举措一举“救活”了湘财证券,也为新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新湖的资本运作、管理模式与原有的经营团队完美结合,2007年即实现利润近10亿元,成为证券界一个气魄非凡重组的双赢案例。
改革无止境,发展无止境。民营企业要保持永续发展,打造“百年老店”,就要克服“守摊思想”、克服“改革疲劳症”,保持创造的激情和冲劲,不断开拓一个个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陈漭.温州模式演化与前景研讨会综述[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4).
作者简介:叶正猛(1958- ),男,浙江温州人,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方向:经济理论、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