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顺应理论的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与学生英语习得

2009-04-21

电影文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曹 佳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由于其对学生英语习得的巨大作用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本文在探讨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的优势后,试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分析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与学生英语习得的顺应性及其教学策略。

[关键词]英语电影;顺应理论;教学策略

英语原版电影融文本字幕、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播介质于一身,具有形象化、多样化、生动化的特点,在语言学习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它有利于语言教学的多方位立体输入,因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虽然师生在课堂上的空间位置没有改变,但教师的作用和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发生了变革。根据认知理论,语言学习是一个输入一吸收一输出的过程,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既强调语言的输入,也强调语言的输出,由于其真实、地道、接近生活的语言内容,全方位地展示了所学语言的背景与使用的语境,展示了所学语言文化的各个层面,几乎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用词、结构、语境、思维、文化等几大因素。因而,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通过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根据真实的语言材料,了解目的语的使用语境,而且可以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同时,就所看的英语电影进行讨论、问答、复述、背诵、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自然地习得英语。

本文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试图动态地研究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对学生英语习得的促进作用,并探讨英语电影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及与语言学习者相关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语境相关成分及其教学策略。

一、顺应理论的内涵

语言顺应理论是比利时语用学家、国际语用协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在1999年出版的Understanding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并完善的语用学理论,并逐渐应用于语言研究及教学中。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使用实际上是人们不断对语言做出选择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是出于语言内部(即结构)的原因还是语言外部的原因。选择是在语言结构的每一个层面进行,而且,说话人选择的不只是形式,还有策略。

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进行选择,是由于语言具有三个特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指“选择不是按机械的方式或严格按照形式——功能间的固定关系做出的,而是根据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原则和策略做出的”,顺应性指“人类得以从一系列范围不定的可能性中进行商讨性的语言选择,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以上三个特性中,顺应性体现在变异性和商讨性之中,变异性和商讨性为语言顺应提供条件,没有变异性和商讨性就没有顺应性。

语言顺应性涉及四个方面: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对象顺应,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语言使用过程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对语言结构与语境相关成分之间相互顺应的过程。语境可分为两大类,即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语言语境指上下文,包括语言的连贯、语段关系、话语次序等;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因素。其中,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双方的性格、情感、信念、愿望、动机等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制约着说话者的语言选择。社交世界包括社会场景、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准则。物理世界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的指示关系。就时间而言,它包括事件时间、说话时间和指称时间。就空间来说,它包括两种,一是绝对空间关系,二是参照指称对象的相对空间关系。另外,身体姿势、手势、注视、打扮、身体状况、生理特征等与发话过程与释话过程中的种种选择大有关系。

顺应理论强调与语言选择紧密联系的就是语言的顺应。语言选择与语言顺应是辩证的统一。语言选择是过程和手段,而语言顺应则是目的和结果。

二、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与学生英语习得的顺应性分析

在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中,英语电影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是由语言使用者(电影中的人物)和话语的理解者(主要是学生)共同完成的,因为语境中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的各个方面通常要由语言使用者认知过程激活,才能开始在语言使用中发挥作用。因而,英语电影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顺应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

1、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是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语言顺应理论主张从心理、认知、社会、文化等方面来全面观察语言的使用。而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使学生进入“英语思维”状态,使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等都参与进来,把他们带到了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顺应了学生对英语习得的心理需求。同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再观看与之相关的英语电影,使语言知识与其应用情景相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学与用的结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从这个角度来说,习得就是一种顺应。并且,通过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学生对英语习得的兴趣提高,在英语课堂上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即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因而,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顺应了学生对真实语境的要求以及英语兴趣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高。

2、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是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语言表达着、包含着并标志着文化现实”语言的学习交织着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的建构。“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正是展示了目的语使用的文化背景的多个层面,以及与文化背景相关联的言语交际及非言语交际,加深学生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增加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正是顺应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文化的需求,是对学生社交世界的顺应。

3、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是对物理世界的顺应

语言习得需要有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大量的语言刺激下通过语言交际来实现。而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对英语的习得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英语电影语言情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英语电影语言真实、情节具体,与当时的文化背景相联系,同时又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重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正顺应了英语教学中对物理世界的要求。英语电影语言源于生活,反映具体的语境,同时再加上语言使用者的各种副语言交际,为语言学习者真实再现了“英语思维”的交际方法,更易于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习得英语。

三、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的策略

1、顺应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按照交际法的原则,学生不应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而应成为课堂的中心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的作用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因而,在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情感及个性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展开活动,尽力营造有利于交际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以提高英语综合水平。可以根据影片中的某个故事情节进行模仿或者改编,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根据影片反映的某个社会现象或典型的人物性格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者联系实际对影片进行评述,影片中的经典对白应鼓励学生背诵。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习得英语。这样,“学生就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顺应课本与英语电影情景教学的衔接

大学英语教学多采用主题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很好地把材料统一起来,把不同文化下的对同一事物的看法进行比较学习。这样,在一个单元内的文章与练习都与同一主题有关,有利于学生对某一情景的掌握。因而,在英语电影情景教学中,对具体电影的选择就至关重要。应该选择与书本中的主题相关的内容组织学生观看。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并且掌握了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可以自然习得语言。

3、顺应输入与输出并重的原则

现代外语学习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根据输入输出之间平衡的观点,从理解、储存到产出之前的阶段被称为“孵化期”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去缩短“孵化期”,即缩短输出之前的时间。在观看英语电影之前,可以布置一些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如与影片相关的背景知识、关键词、导演、主要演员等。在观看电影之后,即学生的输出阶段应是整个课堂的重点。教师根据事先准备的一些问题和要求来组织课堂教学,如角色表演、讨论、评述等,让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结语

英语电影由于其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能把真实的情景带到英语课堂上来,因而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综合了听、说、读、写等各种综合技能,语境真实,又反映了相关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因而,教师应充分发挥英语电影语言情景教学的优势,顺应学生对英语习得的要求,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吸引学生顺应英语的语境,积极习得英语。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