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生活的质感

2009-04-21张晓霞

电影文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音画电影音乐

张晓霞

[摘要]音乐是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去音乐这门艺术外,最能体现时间艺术的就是电影了,甚至有些人说不清他们是因为电影而喜欢音乐还是因为音乐而喜欢电影。我们不敢说音乐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毕竟绝大多数电影音乐依附于电影而存在。但音乐的好坏对于电影的成功与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许多优秀电影音乐已经超出电影本身的范畴,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电影;音画

音乐是电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去音乐这门艺术外,最能体现时间艺术的就是电影了。世界各地的电影评选都设置音乐奖项。除了早期的默片,人们几乎找不到一部没有音乐的电影。许多成功的电影离开音乐都会大为逊色。甚至有些人说不清他们是因为电影而喜欢音乐还是因为音乐而喜欢电影。音乐讲究节奏,电影亦是。不同的是,电影对节奏的依赖相对来说没有音乐对节奏的依赖来得明显。音乐的本体应该是旋律和节奏。

众所周知,电影是影像的艺术,它通过流动的视觉符号讲述故事,“蒙太奇”的衔接中,电影为我们讲述的故事常常是充满着缝隙,充满着让我们想象的空间,这大约就是电影的魅力之一吧。它能够让你随着影像的流动思考、想象、沉浸。在关注影像的同时,电影并非是沉默的,它并非是一元的,它有声音。旁白、对话、音乐与影像的交融、碰撞成就了电影的完整艺术形态。电影是一个立体的、开放的、交融的媒介。我看的无声电影记住的只有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在幽默的影像表现下,音乐除了起到消除紧张、排遣没有对话的空白外,也成为影像的助手,让我们更投入地进入到黑白影像中。比如卓别林在工厂拧螺丝的那段,音乐节奏伴随着卓别林滑稽的动作。此刻音乐也是在不断地重复着,与拧螺丝的动作一起机械地重复着,音乐与影像如同二重唱饱含力量却不失幽默地发出了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的强烈控诉。当然也有轻松的时候,卓别林遇见美丽的小姐,与他同样的流浪者时,音乐是轻柔明快的,透露出主人公愉快的心情。看过《花样年华》的人都记住了张曼玉的旗袍,同样也记住了曼妙曲线晃动背后的音乐。虽然听不懂,是一首西班牙文歌,但是我们能听到旋律,听到节奏,感受到律动。我敢说如果没有这样的音乐,张曼玉的旗袍也会逊色不少。它们是旗袍秀的背景音乐。更重要的是,它们诉说着主人公的心情和一直暧昧不语的话。在爵士乐低徊、沙哑,昏暗的光线、古典的旗袍完美的交融在一起,营造了一种暖昧的气氛,千回百转的音乐就是苏曼珍和周慕云之间欲说还休的心情的注脚,他们都在忧郁,都在徘徊,都在猜测,又都在逃避,都在内心暗涌着激情。这首《或许》正是两人复杂内心的绝好写照:

“或许,或许,或许/我总是一遍又一遍的追问你/何时,何地/又该如何/你却总是回答说或许,或许,或许/时日就这样飞过/我的绝望与日俱增/而你,你却还是这样回答/或许,或许,或许/你在浪费时间/思考着/思考着什么才是你最需要的/可是,这抉择到底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时日就这样飞过/我的绝望与日俱增/而你,你却还是这样回答/或许,或许,或许/既然你不肯承认你对我的爱/那么我又如何能够知道你是否爱我?/你只是告诉我/或许,或许,或许/千万次我这样问过你/反复追问/而你却只是回答/或许,或许,或许/如果你无法作出抉择/我们之间将永远无法开始/而我也不愿就这样/以分手和心碎结束/那么如果你真的爱我就肯定的回答我‘是/但是如果你并不爱我,亲爱的/也请你坦诚地回绝/而不要只是告诉我/或许,或许,或许。”

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追问是两人在心中的思考,也让观众听到了主人公的无奈与挣扎。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在电影中具有神奇的功用。可见,在电影中,音乐与叙事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首先,音乐可以渲染气氛。

比如《珍珠港》中,士兵出征以前和心爱的女子在层层叠叠的纬帐中嬉戏打闹,此时的配乐就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曲子,温柔、欢快,营造了一种温馨幸福的氛围。这一幕也和后边的悲剧结尾形成鲜明的对比。《泰坦尼克号》中有类似场景。日本、香港的恐怖片,一般都借助音乐来达到营造气氛的效果。如果没有音响效果,再恐怖的片子都不会骇人,这同样是因为时间与影片的画面具有同步性的原因。

其次,音乐可以抒情,这是电影音乐最常见的作用。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绝对是个音乐天才,他几乎是为音乐而生,被父母抛弃在从欧洲开往美国的轮船上的他,从未学过音乐的他,悄无声息地走到钢琴面前便开始弹起来了。钢琴对他而言仿佛就是生命一般,他与钢琴融为一体,他就是钢琴,钢琴就是他。他本可以凭借出色的钢琴演奏走下轮船,获得陆地上的荣耀、金钱,但是他对陆地上的生活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或者说有种预见性的厌倦。对于这样一个生在海上,长在海上的钢琴家来说,轮船就是他的家,是他艺术的家园、归属。海上的家给他提供了一个让他远离了俗事纷扰孤岛,他的音乐诞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他的音乐给那些寻找美国梦的人带来了家乡的气息。音乐是他的生命,而轮船则是他生命诞生的土壤,1900最后与轮船一同消逝在大海,伴随着钢琴,伴随着音乐。

再次,音乐可以表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

带有鲜明文化烙印的中国电影音乐不仅传承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风格,还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尽可能地深层次挖掘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而非停留在表面的听觉享受上。影片《李时珍》中的主题歌先后三次出现在一个近似的场面:波澜壮阔的长江边,纤夫拉着纤绳、喊着号子,拖着逆流中的航船艰难地前进。它每次出现都是李时珍生命中的关键时刻:第一次是他年轻时恳求父亲同意自己放弃学业,从事济世救人的医学;第二次是李时珍中年为修本草四处奔波而无望,面临坚持还是放弃的抉择;第三次是李时珍晚年重修本草的事业完成却得不到肯定。这段音乐配以五言绝句:“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此不怕难”,生动刻画了李时珍逆水行舟,坚韧顽强的性格,三次歌声让人们听到了身处逆境的李时珍却始终不屈不挠、敢于和命运抗争的心声。在这里,音乐不仅完成了结构影片的“句逗”作用,还意味深长地揭示了影片主题;影片《巴山夜雨》的音乐含蓄、简洁、细腻、深邃,抛开一个个性格不同的人物,从孩子的视角去发现被蹂躏践踏却倔强地觉醒的人性美。苦难中,人们依然能够相濡以沫,对生活充满美好的信念。像小伞一样在太阳的光斑中舞动的蒲公英伴着孩子童谣般清澈纯真的歌声徐徐飘落: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诚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影片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主题歌和小规模的音乐片断,一些运用MIDI及其他高科技手段制作的大型电影音乐作品正逐渐在电影声音的塑造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无论形式怎样变化,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中国文化的根与中国美学思想的魂。黑格尔说,中国是特别东方的《历史哲学》。而“特别东方”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有属于自

己的传统的东西。毫无疑问,牢牢把握根本才能赢得观众,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什么样的人物登场就配相应的音乐,这个方法源于瓦格纳的“主导动机”。在电影《花木兰》中,无论是在威严的皇宫,还是在村庄里宰相颁布圣旨招兵,只要和皇帝有关的场景,就使用相同的音乐;无论是木兰,还是单于,都有各自代表的音乐。不同的曲调,不同的风格,观众一听到熟悉的音乐,就立刻明白电影正在讲述哪一方的故事。

电影是视听艺术,研究画面与音乐间存在的关系,我们也能看出音乐与叙事的关系。人们一般将音画关系划分为音画对应和音画对位。音画对应就是音画同步强调音乐与画面在情绪、节奏上的统一,使画面和音乐互相解释,互相加强,共同表达一种l青感,营造一种氛围。当屏幕上出现男女柔情嬉戏的画面,播放的音乐就是缱绻缠绵的浪漫小调;当屏幕上出现金戈铁马的激战场面,对应的就是气势辉煌的蓬勃乐曲。人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如下关于音画对应的信息:“它产生得很早,也比较常见。不过,音乐有虽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电影的信息百分之九十是由视觉传达的,这就使得音乐与画面相比,只能处于从属地位。电影创作十分忌讳‘声太满,过多的音乐不仅无助于实现创作意图,反而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削弱画面的表现力。在纪实主义美学盛行的欧洲,一些导演力求保持影片含义的模糊,让观众自己去发现和思考,因此音乐的使用都非常节制,甚至没有清晰的旋律。丹麦的道格玛电影小组更为极端,他们拒绝使用一切无源音乐,片中音乐必须来自剧情规定的环境。”我们可以看出音画对应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超越这种局限,出现了音画对位。网上有资料这样描述音画对位:“通过不同性质的画面与音乐的组合,可以产生超出画面或音乐本身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音画对位。对位一词本来就是音乐术语。有声片刚出现时,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亚历山大罗夫三位大师就提出了音画对位的设想。在1933年的《逃兵》中,普多夫金第一次有意识地运用了声画对位。随后,它逐渐被各国电影艺术家广泛采用。在电影史上,最善于使用音画对位的也许是美国导演库布里克。”为《辛德勒名单》配乐的大师约翰·威廉斯也毫不逊色。人们怎会忘记电影中那个触目惊心的场面:德国士兵无情地屠杀无辜善良的犹太居民,而辛德勒站在远方的高地目睹这一充满血腥暴力、尽显人性丑恶的场面;此时的配乐居然是一首平静祥和的犹太民歌!那一瞬间所有人无法呼吸,震惊于眼前的惨象;如此平静的音乐,又将人引入一种近乎冷酷的心境,以至忘记了悲痛,停止了思考,只能无力地看着一切发生,然后这份疼痛就永远地烙在人们心上。音画对位的运用,给电影的表现能力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使电影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绝大多数电影音乐依附于电影而存在,音乐的好坏对于电影的成功与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许多优秀电影音乐已经超出电影本身的范畴,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有的电影被人们淡忘之时,它的音乐却依然回响在人们耳畔。当那段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我们的记忆就会被带回很久以前看过的某个情节,某个我们曾经为之哭泣过、欢笑过的情节;甚至情节也不复记得,但是感动依旧。

猜你喜欢

音画电影音乐
丰收节音画
丰收节音画
丰收节音画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