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世界的探索者

2009-04-21

电影文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爱伦

杜 磊 李 哲

[摘要】爱伦·坡是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诗人,批评家。他在诗歌创作上注重描写灵魂深处的状态,并富于音乐感和忧郁美;提出诗歌要写“美”的唯美主义学派原则,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他拥有自己系统的创作文学理论。他最杰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上,小说的主题是恐怖和死亡,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人格中被忽略的病态或阴暗的方面达到预设的恐怖效果,这使他成为美国哥特式小说的创始人。

[关键词]爱伦·坡;病态心理;恐怖效果;哥特式小说;忧郁美

萧伯纳(Bernard Shaw)曾声称:“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和马克·吐温(Mark Twain)。”但是,在美国文学界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坡更加命运坎坷的大作家了。他的一生大多在同命运搏斗的逆境中度过。要研究美国文学,对爱伦·坡的作品不可不了解,而要了解他的作品,首先应该了解他的一生。

爱伦。坡(1809~1849)自幼父母双亡,被一富商收养,早早饱受人间冷暖世道艰辛。曾受过贵族化教育,后来化名参加西点军校,因不堪忍受严格的校规的约束,故意触犯校方把他开除。坡生性乖戾,这大概是由于天性洒脱同养父的严厉管教相抵触的结果。但他酷爱读书,富于想象,对诗歌有特殊的兴趣。18岁发表了第一部诗集。坡生活坎坷,特别是1847年爱妻病故,他从此一蹶不振,嗜酒成性,精神失常。

爱伦。坡的一生穷愁潦倒,备尝辛劳忧患,自幼生性乖戾,故常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恨,心情郁郁寡欢。无论在他生前也罢,死后也罢,在国内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外界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爱默生(Emerson)称他为“打油诗人”。马克,吐温(Mark Twain)说他的文字不值一读。然而在大洋彼岸坡一直享有盛誉,英国作家斯温伯娜(swinbume)和萧伯纳(Bernard Shaw)等人对他的天才成就都称赞不已。法国19世纪著名的象征派诗人波多莱尔(Baudelaire)和马拉梅(Mallarme)等人将他奉为至圣。到20世纪才得到美国本土的承认,评论界对爱伦·坡作出高度评价,认为爱伦·坡在西方文学史中占有不朽的地位。

在他短短的一生写下不少作品,无论是他的诗歌还是小说都反映了美的幻灭,希望的渺茫,忧郁的怪异。在他的小说中,着意描写了人的内心世界,探讨为世人所忽略的精神状态,极力表现了人的思想病态。致力于描绘现实和幻想两者交界地带的状貌,从而扩展了文学的广度和深度。正是在小说这个领域中爆发出了“他的天才”的荒诞性。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坡在创作中总是精心雕琢巧妙构思,在诸如变态心理,死亡的恐怖,灵魂的轮回,起死回生等病态的题材中,运用各种手段烘托气氛,制造惊险恐怖的强烈效果。

爱伦·坡笔下的人物“在必要时能够存在”,他们完美地符合人性,然而却具有过分激动和超神经质的敏感,爱伦·坡笔下的人物虽然不是疯子,但很显然,他们因滥用自己的头脑而必将变成疯子。情景的新颖、对不大为人所知的事实的探讨、对人类病态能力的观察、对自己的题材的选择,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常常具有古怪的个性、他们病态的、容易激动的气质、他们通过古怪的感叹进行思想表达的方式等等。然而,在这种种怪诞之中,看时也夹杂某种能抓住轻信的读者的真实性。

特别是爱伦·坡后期的小说情节愈加阴森恐怖,感情炽烈可怕,让人精神极度紧张,而且有些失常,同时也能窥测到人性的变态心理和犯罪意识的深处,这使他成为美国哥特式小说的创始人。例如《厄舍尔古屋的倒塌》(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作者开首就作了铺陈,阴郁破败的古宅,阴森的水池,凄冷的墙壁,凋落的树干等字句。还有古屋内的陈设更是昏暗压抑,漆黑的地板,破朽的家具,一切都无不透露着阴森诡异之气。小说中的孪生兄妹一个肉体在腐烂,一个精神在解体,都患有不可名状的不治之症,有一种无法解释的病态心理。哥哥把未死的妹妹提前埋葬,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妹妹破棺而出死在哥哥怀里,古屋突然倒塌,至此恐怖气氛达到高潮故事戛然而止。故事字句和段落环环相扣,在古屋和人的相互衬托中,使故事叙述者和读者一起意识到古屋和其主人不可避免的毁灭性厄运。在《泄密的心》(The Tell-Tale Heart)中,坡 逼真的描写了主人公的病态犯罪心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病态心理及由此产生的虚幻感觉,达到预期的恐怖效果,使人读了不寒而栗。另一篇《阿芒提拉多的酒桶》(The Cask ofAmontillado)也是坡惯于描写的恐怖和死亡。故事发生在阴森的酒窖,仅有的两个人物也存在着人格上的缺陷。还有《椭圆形画像》(The Oval Portrait);《红色死亡的化装舞会》(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莉吉娅》(Ligeia)等一些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小说,尤其是描写人格中被忽略的病态或阴暗的方面和对人心理的细腻描写,正是如此美国文学批评界才认为这是他创作天才的最高表现。

坡在西方还被认为是侦探小说的鼻祖,他的侦探小说情节生动,推理严密。代表作《毛格街血案》(The Murderin The Rue Morgue)《窃信案》(The Purloined Letter)和《金甲虫》(The Gold Bug)都被奉为这类小说的先河,对后世起了很大影响。

爱伦·坡的诗歌创作尽管缺乏时代性,而其主题和审美方式却有超前性和独特性,成为浪漫主义的先驱,同时也对法国的象征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诗歌中追求的是一种遥远的,忧郁的和陌生的美,在梦幻和怪诞的想象世界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他的成名作《乌鸦》(TheRaven)体现了他对诗歌音乐美的追求和伤感主题的偏爱。《安娜贝尔·李》(Annabel Lee)富有音乐感和忧郁美:每当明月初上,那清晖总为我带来梦境/梦里再见我美丽的安娜贝尔·李/每当星临长空,我总感到那明亮的眼睛/它是来自我美丽的安娜贝尔·李/因此,每夜潮汐潮落,我总躺在她身边/那是我的宝贝,我的宝贝——我的生命,我的新娘/在那濒海的坟墓旁/在那海浪喧嚣的墓地上。这首诗诠释了作者的创作原则——诗歌的基调应是“忧郁,人最“忧郁”的事莫过于死,最富于诗意的死莫甚于心爱的人离逝,这一刻最接近美。

除了创作,爱伦·坡在文学理论上也很有建树。当时文坛上,除了詹姆斯·罗塞尔·洛威尔之外,几乎无人可与之抗衡。洛威尔一向不轻易赞扬别人,却把坡誉为“最有见识、最富哲理的大无畏评论家”。当代文学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也称“坡的文学评论确实是美国文坛上空前的杰作”。他一向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他的艺术主张几乎贯穿于他的所有作品中,包括诗歌、短篇小说和论文。在这些作品中,他声称“一切艺术的目的是娱乐,不是真理。”他认为“在诗歌中只有创造美——超凡绝尘的美才是引起乐趣的正当途径,音乐是诗歌不可缺少的成分,对诗人力求表现超凡绝尘的美尤其重要。而在故事写作方面,艺术家就不妨力图制造惊险、恐怖和强烈情感的效果。而且每篇作品都应该收到一种效果”。他关于小说和诗歌的创作理论如《写作的哲学》(The Philosophyof Composition)(1846),《诗歌原理》(The PoeticPrinciple)(1850),《评论霍桑的(古老的故事)》(Review0f Twice-Told Tales)等作品都显示了他的精辟见解,至今仍被视为文艺批评的典范之作。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称赞坡的伟大在于他以开拓和独创精神创作美国文学。他独特的创作视角和深邃的思想以及对人物心理细腻逼真的病态描写在文学史上是无人可比的。因此,他不仅在美国文学史上,乃至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不可忽略的。

猜你喜欢

爱伦
爱伦·坡:《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悬疑与死亡:爱伦·坡哥特小说《黑猫》恐怖意象渲染
Unity of Effect in Scene Settings in The Black Cat
埃德加·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
论环境因素对爱伦·坡性格及创作的影响
试析埃德加·爱伦·坡诗歌中的“死亡之美”
乌鸦
嫁给美国穷人
On the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of an Interpr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