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人性的相同阐释

2009-04-21赵红军

电影文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欲望异化

陈 雷 赵红军

[摘要]作为文学大师,库切和张爱玲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植根于相异的文化土壤,但都以对人生与人性的剖析,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个体人由于受到来自社会的外在势力以及自身内在欲望的左右,使人生与人性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异化和扭曲。他们这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人性的相同阐释,反映了全球化语境中东西方文化、文学的碰撞与交融。而通过相同阐述,使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文化、文学交融的特质。

[关键词]欲望;人性;异化;《耻》;后殖民主义;道德

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是当代南非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不仅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格外引人注目。他不仅写出过《等待野蛮人》等隐去了时代和地域背景的寓言式作品,也写出了以南非的殖民地生活和各种冲突为背景的写实性作品,《耻》就是这后一方面的代表作。这部著作是库切近年创作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对开普技术大学教授戴维·卢里的性放纵行为及其为此承受的后果的叙述,揭示了人的本性与社会道德规范的冲突。在欲望的凸显所导致的父女俩的人生悲剧中反思历史与现时,并以此为基点对人性中的欲望加以深刻而独到的揭示。

在小说中库切用简洁的语言、令人心怵的笔调和使人震撼的情节,讲述了开普技术大学教授戴维·卢里为了得到性欲的满足三番五次地“越轨”,与几乎他所能得到手的任何一个女性有染,甚至连他的女学生梅拉妮也不放过的故事。就年龄而论,卢里比梅拉妮大上三十几岁,按常理是不折不扣的父辈;就关系而言,他们是师生,可卢里不顾梅拉妮的反对,一次次地利用他作为一名教师的权力以及在地位、学识和经历上所构成的强势,对梅拉妮进行勾引。在道义上,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这都是不可理喻的,为社会所不允许的。所以卢里为此丢掉了教授的职位,并使自己掉到了耻辱的最低线。为了逃避耻辱,卢里躲到了女儿露茜所在的偏僻乡村的小农场,在那里他经历了自己的女儿露茜遭受黑人强暴的又一次耻辱。在小说中,库切一而再、再而三地所提到的耻辱不过是个表层解构,它就像一个罩子覆盖了作者所要揭示的各个层面,覆盖了故事发展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覆盖了从殖民统治到其瓦解的整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性中的欲望时时都在左右着各种矛盾与冲突。

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包含了所有原始的遗传的本能和欲望,宛如‘一口充满着沸腾的激动的大锅,其中最根本的是性欲冲动,即所谓‘性力,它为各种本能冲动、欲望提供力量,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和源泉。”现实生活中的卢里自然也需要这样的“源泉”。可作为一个单身汉,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请看小说开头的一段描述:

他觉得对自己这样年纪五十二岁、结过婚又离了婚的男人来说,性需求的问题可算是解决得相当不错了。……等着他的是索拉娅。……从年龄上说,他足以做她的父亲,……他成为她的顾客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而且觉得她令自己心满意足。在荒芜一周的时间里,星期四成了一块奢华与肉欲的绿洲。

如果说卢里同索拉娅的关系是为了解决他基本的性需求的话,那么后来他对其学生梅拉妮的勾引,则使他在这条“基本的性需求”的道路上越走越离谱:

对那女孩的回忆毫无先兆地回到了他脑海中:那对轮廓清晰的乳房,坚实地挺立着的乳头,平滑的小腹。欲望涌起,使他浑身不由得一阵颤抖。很明显,不管事情发展到了什么地步,它远没有结束。

可悲的是,卢里生活在现代文明之中,而不是原始的野蛮社会。在这样的文明社会中只是一味地追求肉欲而不顾道德伦理,就会失去平衡,从而导致耻辱甚至犯罪。很显然,卢里在这种冲突中打破了理性世界的道德禁忌,不顾伦理规范的约束,倒向了本能的冲动与发泄一边。从而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小说中卢里的心路历程,人格表现错综复杂,具有多层面性。从现代文明与道德的层面上看,他本为人师,却放纵肉欲,再三地勾引梅拉妮,确实可耻。从人的本性、也就是“本我”层面上看,52岁的他孤零零只身一人,无以聊慰,最后不得不同一个五短身材、体形肥胖,一脸黑麻子,剪着个平头,脑袋似乎就垛在肩膀上的女人有染,以解决“本我”的冲动,确实可怜。从理性世界与非理性的原欲冲突层面上看,由于他在道德上的失控,以致给他人带来伤害,而失去立身之地,不得不躲在女儿偏僻的小农场;在那里明知女儿遭强暴却又无能为力,无法保护处于弱势的女儿,确实可悲。然而透过这可耻、可怜以及可悲的父女俩的个人命运,我们看到的所有的这一切都与人的欲望和“那段错误的历史”有关。

《耻》的深刻就在于库切不是简单地把问题放在欲望的层面上进行处理,而是从欲望的凸显中寻到了矛盾和冲突的根基所在,从实实在在的发生中抽象出了人生的哲理,悲剧的根源。小说中“对人性分析是以人为本的,它不受任何既定的框子所左右,明晰、深刻,仿佛是一把无形的刀子,将人性一层一层地剥离开来,读者看到的是最深层的人性的肌理。”而欲望是伤害人性肌理的最大祸根。如果说卢里为之付出代价的原因是肉欲的凸显的话,那么殖民者对南非的侵入便是一种强烈的占有欲。作者把殖民者由于欲望的凸显所造成的悲剧放在现代文明与历史扩张的大背景中,使作品有了内涵与外延的双重延伸,在内涵上,卢里被裹挟在现代文明的束缚与人的最本质的东西——“本我”彰显的矛盾中,这种矛盾酿成了卢里的人生悲剧。而其内涵的真正意义所探讨的不仅仅是主人公的个人悲剧,他是现代人的悲剧之所在,卢里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一个符号。库切笔下的欲望是在殖民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的历史大背景中凸显的,反过来作为利欲熏心的人在现实生活的挣扎中被深深地打上了历史的印记。

如果说库切是把人性与欲望放在殖民者对非洲大陆进行疯狂侵略的历史层面加以揭示的话,那么张爱玲对此所做的剖析则是来自于生活在东方中国的平民百姓中形形色色的个体。在欲望的驱使下,她笔下的一个个小人物在互相残害的同时也残害着自己,玷污自身的心灵。张爱玲以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女性的内心世界为切入点,撕开了人性中沉重的一角,那便是欲望。张爱玲在对人性的探索中,凭借她笔下一张张凡夫俗子的面孔,揭露出人性深处的阴暗、自私、虚伪和孤独。他们在物欲、情欲、性欲的倾轧下,人性变得恐怖不堪,灵魂变得阴暗,丑陋无比。在她的作品中,欲念对人的异化展示得最为彻底的就是《金锁记》中她所精心刻画的曹七巧。在物欲的驱使下,曹七巧这个小家碧玉,为了高攀名门望族,甘愿嫁给一个残废男子,为了以正室的身份获得她那一份财产,她不得不委曲求全,将心底里的那份情欲压抑下去。结果当情欲变相地借金钱显形时,她的人性扭曲了。她慢慢地蜕变成另外一个七巧。作者并没有在性格这个层面上对人物进行过多刻画,而是把笔墨转移到精神,转移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曹七巧的心中,由于欲望的左右,她施展各种“法术”,人物性格的多极变化也在这法术施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展示。张爱玲的另一篇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对物欲的追求虽不像曹七巧那样强烈、那样执著、那样直截了当,但这位“破落户”的离婚女儿,在被穷酸兄嫂的冷嘲热讽撵出娘家后,跟一个饱经世故,精明情场的老留学生范柳原谈恋爱,互相之间的真真假假和吸引、挑逗以及颇费心机的攻守之战,都无时无刻不透露出白流苏的欲望,那便是为自己找一个经济上的依靠。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不论是曹七巧、白流苏还是葛薇龙,不论她们的结局怎样,命运如何,她们都是欲望的俘虏,金钱的奴隶。中国文学“不能以风土人情取悦外国读者,也不能以政治上的反对派吸引外国读者,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作家必须写出真正的中国人”。自从鲁迅在尼采的影响下塑造了阿Q这种典型的小人物之后,形形色色的平民百姓便在中国作家的笔下勾勒出来了。以“恶俗不堪”而著称的张爱玲,用她的笔去探究一个个凡夫俗子的心理世界,挖掘着他们意识的底层,从而触摸到了罪恶的根源——欲望。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谁都无法回避同欲望之间的纠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各自都在施展着自以为是的拙劣伎俩。读张爱玲的小说让我们品尝的就是这人生的百味。她用这人生的百味,揭示了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却又解不开的欲望之谜。

综上所述,分别生活在东西方的这两位文学大师——库切和张爱玲在揭露社会、展现人生、剖析人性时虽然切入点不同:一位将人性中的欲望放在历史与现实的大潮进行拷问,另一位则从人性的内在本质入手,但他们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就是对人的历史、人的本质、人的命运、人的处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思考、揭示与批判。不同的地域,相异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各异的语言。是什么使他们的目标如此一致呢?这便是全球化语境中东西方文化、文学的碰撞与交融。

猜你喜欢

后殖民主义欲望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山河故人》:从民俗符号的颠覆看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乡愁”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