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初探
2009-04-21刘帅
刘 帅
[摘要]在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视媒介迅猛发展的今天,节目主持人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节目主持人,媒介机构和广大受众对节目主持人素质又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进行研究后可以看出: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日趋重要,文化底蕴对于节目主持人的成长起着重要支撑作用,知识型智慧型的节目主持人是该专业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伴随着全面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广电传媒的舆论导向和宣传作用也决定了它独特的社会角色和重要地位。主持人作为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的最终实现终端自然而然地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没有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可以在一个糟糕的节目中有出色的表现,也没有优秀的主持人可以脱离节目载体而独立存在,显然主持人作为节目的驾驭者和掌控者是与节目本身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那么,在广大媒体受众欣赏水平和对节目质量品位要求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对当代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本文对此作出初步的分析。
一、如何定义节目主持人
以“我”的方式出现在镜头和话筒前,为受众群准备并驾驭一档固定节目的演播主人。这是业内对当代电视节目主持人比较认可的定义。如果具体阐释分析,那么“出现在镜头和话筒前”意味着面向的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进行传播而非点对点的传递信息,意味着主持人要充分调动生理及心理来进行语言组织和空间处理。“准备”包括了两个大的方面,即文化准备和节目准备以及自我准备和为受众准备。主持人的节目前期准备非常重要,既要有足够的针对节目的长期文化知识储备又要为了配合节目的整体风格进行短期外在的包装。同时,这种准备既是针对自我针对节目的,同时又必须要针对相对稳定和预期受众群体进行充分的分析工作。“固定”二字是指节目与主持人的双重固定,反之就不能产生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节目主持人。只有固定的主持人在固定的节目中出现并且在相对固定的时段上播出,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受众群。如果没有比较稳定的收视群体,那么节目主持人的存在意义就会大大减弱。“演播”是播音主持行业的专业术语。其中的“演”不是表演,而是主持人对节目的一种动态呈现过程,这里的“播”是带有艺术表现力的播讲。另外,通过东西方对主持人的对比认识和对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具体表现的总结,也可以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做以下的定义: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以个体行为出现,代表着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驾驭节目全过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中心人物。
二、对当代节目主持人的具体素质要求
当代节目主持人的具体素质要求,分析下来可以概括为思想成熟、职业道德、文化底蕴、心理素质、感知敏锐、思维敏捷、形象得体、个性鲜明八个部分。
1、思想成熟
思想素质是指主持人所具备的思想境界和思想成熟程度,主要体现在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政治立场和组织纪律等方面。具备较为成熟的思想境界是在本领域获得较高艺术水准的前提基础。一个合格的节目主持人应该以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引领方向,并且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领会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善于体察民意,有比较锐利的洞察能力和敏捷的思辨能力。具体表现在时刻牢记自己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表现在节目中的沉着冷静和处乱不惊,给观众以信赖感;表现在服从节目主基调的前提下适度的控制和表达个人情感;表现在全面的快速适应能力,可以较好地完成与各类人的交往和沟通,从而更加自如地对节目进程进行控制。尤其是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主持人在这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这类节目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报道新闻事实,更是要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讨论,表明立场态度和见解,从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新闻评论性主持人是电视新闻媒体的一面旗帜,对于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体的直接代表和一档节目的形象代表,几乎每时每刻都不再仅仅是单纯的个体而是真正的公众人物。因此主持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导向作用决定了主持人行业必须具有非常严谨的职业道德要求。
2、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首先要求主持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的国情和现实情况决定了正规媒体的性质都是“国家性质”。那么作为媒体成员的主持人很自然地也担负着维护国家民族形象、引导社会健康发展、代表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使命和责任。例如2007年国内某媒体出现的“纸陷包子”假新闻报道就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使得许多国家对奥运前夕的中国食品安全产生了质疑,而主持人没有把好最后的播出关也必然负有一定的责任。主持人必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时刻牢记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负责。要有对节目播出前的最后一道把关意识,不要报道损害党和国家的内容,不让不健康的内容传播出去,不利用媒体散播不实的新闻消息。职业道德也是一个合格的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之一。3、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不仅仅单纯地表现在主持节目时所表现出的知识储备,它还决定着节目主持人的内在气质、思考深度、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是一名节目主持人长期立足于媒体的根本所在。特别是在这个国民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知识迅速膨胀的新时代,对主持人的文化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作为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一定的政治文化基础,也就是说应该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我党的相关路线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是因为我国的广电行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必须正确引导舆论,创造积极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要熟练掌握传媒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主持人的职业本身出发,基本要求是要具备播音主持的相关业务能力,而高要求则是应该对节目制作,摄像灯光技术,录音艺术等方面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有助于自己不断调整节目主持当中的声音及表情处理,不断调整即时内在状态等,从而达到提高主持艺术造诣的目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需要青春靓丽的主持人,而往往业务过硬知识渊博的主持人普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和认可。用发展的眼光看,智慧型的主持人会越来越受到受众的喜爱。第三,节目主持人要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了解如人文、法律、科技、体育等诸多领域的文化知识,不断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当然,天下之大,历史之悠久,要求节目主持人对各种知识都全面掌握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一专多能,广泛接触,知识结构相对完整应该是当代节目主持人所追求的目标。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海霞曾经说过:“主持人应该是杂家,而不是专家。”确实如此,节目主持人不论遇到怎样内容的节目都应该应对自如,可以顺畅地连接起节目进程,这也正是节目主持人应该扮演的角色。主持人必须始终处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基础知识更加扎实,专业知识不断拓展,
博学多才厚积薄发,努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4、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实践事实都在说明:无论是播音创作,主持人实践,还是受众接受,都是特殊的心理行为。现在快节奏的生活给城市人群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许多人都处在一种心理亚健康状态。那么对主持人的心理要求,首先就是至少从大众的角度来考评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节目主持人是一个高压职业,情绪稳定是必备的条件,否则无法自如应对节目之中或者节目之外的复杂局面。一般来说,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主持人,心理承受能力和现场应变能力也会相应增强,可以针对具体交流情景中的各种因素作出及时的调整,避免节目出现尴尬状况,较好地推进节目进程。节目主持人是公众人物,从事的是高压职业,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可以不断进行心理调节,时刻处于冷静和自信的心理状态之中。在这方面表现比较出色的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卿,从上海东方台到中央台她始终保持着沉稳大气又不失活泼的主持风格。不论是几亿人收看的春节联欢晚会,还是每周一期的欢乐中国行,她都可以始终保持平常心,把精力集中在具体工作当中,妥帖自如地应对节目进行当中的突发状况,甚至很多时候使观众并不会发现节目出现了意外情况。主持人有了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主持过程中充满自信,保持既积极又轻松的精神状态,才能在镜头和话筒前收放自如地忘我工作,从而形成最佳传播效果。
5、感知敏锐
主持人要把自己的话说好,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对方把话说得更好,而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倾听。当然,“听”并非日常状态的随意去听,而是有点及面去听,在听全中找到重要细节;是由表及里去听,通过归纳找到对方所表达的主旨内容;是由言及情的听,通过语态和内容理解对方内心状态。总之,作为节目主持人,一定要学会有的放矢地去以倾听的方式与对方进行沟通,并且迅速地进行分析和感知,从而让自己说出的话能够引起对方的兴趣。善于倾听,可以令一个节目主持人逐步成熟和智慧起来。主持人的眼睛仅仅会观看和感觉周围世界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主动地去发觉事物的特征和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方面,节目主持人应该多向新闻记者学习,掌握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针对性极强的即兴提问能力会有利于驾驭节目的发展方向。尤其对于谈话节目和综艺娱乐节目的主持人来说,更是要仔细观察嘉宾的音容笑貌、穿着打扮、习惯动作等特征,并且在短时间内迅速地由此分析对方的心理状态、谈话习惯等等,以达到提高交流质量的目的。
6、思维敏捷
对于一个节目主持人来说,能否迅速的理解对方的谈话而提出新的问话,能否迅速地根据临场状况通过合适的话语或态势语推动节目发展,是衡量其思维是否足够敏捷的重要标准之一。节目主持人在节目现场时刻都要准备面对瞬息万变的种种情况。面对预计之外的情形,主持人要不断适应新变化并且灵活机动地调整方案,以争取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特别是现场直播的节目主持或者外景采访主持,一定要全神贯注于节目本身,全身心地投入到现场环境之中,与对方进行真诚的交流,随时根据对方的变化来进行自我调整,不必过分拘泥于传统,在机智之中把握节目大方向即可。思维的敏捷不仅仅表现在反应速度上,还体现在思路的广度和深度上。逆向思维和发散式思维是当代节目主持人追求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易于打破陈规,给人以既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的感觉,往往能彰显出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同时又为节目添彩。主持艺术是一种瞬间艺术,往往没有修改的余地,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快速应变能力和思维通达能力。
7、形象得体
作为节目主持人非语言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持人的服装、造型、饰物等一旦出现在镜头前就会给观众带去最直观的感受。主持人的形象是否得体直接影响节目传情达意的效果。在西方国家的传媒机构中,对于主持人的外形包装是节目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它既表现出对于观众的重视和尊重,又有利于服务于节目风格。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电视媒体也越来越注重在主持人造型上下功夫,中央电视台还在2002年举办了“首届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设计大赛”。那么节目主持人的造型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吴红雨博士做了如下概括:注重主持人形象的悦目性;考量主持人形象的适宜性;打造个性化主持人形象;保持主持人形象的稳定性。本文对此不再过多论述。主持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其自然的外貌与人为框定的造型结合起来展现在受众面前。但是主持人不应一味追求在外形上的标新立异,过分地修饰只会显得矫揉造作,主持人应该把更多精力用于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以独特而出众的气质来赢得观众。
8、个性鲜明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而主持人个性应该是内在修养的外表特征,是思维与智慧的外化表现。只有凝结了鲜明个性的主持才能产生强有力的人格魅力,才能快速畅达地完成传播过程,才能在树立名牌主持人的同时奠定名牌栏目的坚实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伴随着电视行业的发展,个性就是主持人的生命力。在打造一位个性化的主持人时要注意充分放大主持人的潜质,紧紧抓住其优势方面进行深度挖掘。一旦被广大受众认可就要继续通过各种辅助手段来固定和不断突出这种个性,直到完全形成某种具备强大吸引力的个性化主持。
以上对当代节目主持人素质要求进行了简要分析。
总体来看从最初的简单播报到现在真正主持一档节目,对节目主持人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不但要具备先天基础条件,更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丰富文化知识,培养个性魅力。以服务于节目为前提,逐步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放眼全球,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方兴未艾,未来充满了未知,但主持人的发展方向必将是更加职业化,专业化。我国传媒战线上的实践者们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