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幽默”与后现代幽默社会
2009-04-21邓玉莲
邓玉莲
《非诚勿扰》是冯小刚集编剧和导演于一身的新作。这是继《不见不散》和《手机》之后,又一部以婚恋为题材的贺岁片。《非诚勿扰》主要以男主角秦奋(葛优饰)征婚为题材,通过与应征者的约会,来演绎现实人生中的故事。并通过男主角与各类应征者的感情纠葛,反映当今社会的人们对爱情、婚姻的世俗、功利的态度。冯小刚导演以他特有的“冯氏幽默”,顺应后现代社会大众的个人主义的享乐需求,并运用了笑星范伟,影星葛优、舒淇、冯远征、徐若萱、车晓、胡可、罗海琼等明星效应,再次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声。
一、“冯氏幽默”的特征
“冯氏幽默”是一种典型的当代京式幽默。北京人称为“侃大山”、“侃爷”。“冯氏幽默”以自我的解嘲、调侃为主,抱着一种宽容的、与人为善的态度,以沟通人际关系、缓解人际矛盾为主要目的,以通俗、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为主要修辞手段的,通过奇特的情节构思,明星的个性化的本色表演,丰富的幽默元素和娴熟的电影镜语,营造一个洋溢着宽容和轻松的世界。
后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社会,社会大众有个人主义的享乐需求,偏爱自恋式的幽默,厌恶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冯氏幽默”正好吻合了后现代幽默社会的时代潮流,迎合了后现代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冯氏幽默”在合适土壤和环境中,才得以生根、发芽、成长。
二、《非诚勿扰》中“冯氏幽默”的主要特色
1、影片构思的幽默——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形成的幽默效果
影片的构思从“诚”字人手,探讨的是当今社会的人所缺失的真诚与诚信,这是人类纷争的根源,要建造和谐社会,诚信是关键,这是影片的主旨。
影片围绕“诚”字来展开故事情节。男主角秦奋靠不诚信的手段,忽悠范先生,得来不义之财,才有以下的征婚情节。在征婚中,由于诚恳的征婚启事引来众多的应征者。在多次的约会中,由于他的实在,赢得空姐的好感和信任。影片在“诚”与“非诚”的鲜明对比中,制造出了出乎观众意料之外的幽默效果。
引子部分,一组战争场面蒙太奇剪接,并配上严肃的旁白,指出人类的纷争的根源所在,定出影片的基调:人类应该和谐相处。自然引出影片的男主角秦奋(葛优饰)研制并推销分歧终端机。终端机的购买者范先生(范伟饰)被忽悠,糊里糊涂买下非常简陋的、儿童玩具式的分歧终端机的技术专利,秦奋发了一笔横财,然后网上发布征婚启事。于是就有了相亲约会的啼笑皆非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又出乎意料,令人匪夷所思。
另外,引子部分的严肃的旁白与下面的诙谐构成鲜明的对比,庞大的战争场面与下面庸常的生活场面形成对比,收到意外的喜剧效果。
征婚启事是全剧的关键,一则非常坦白、真实、诚恳的征婚启事,是吸引众多应征者的关键。我们欣赏以下征婚启事的内容:
你要想找一帅哥就别来了,你要想找一钱包就别见了。硕士学历以上的免谈,女企业家免谈(小商小贩除外),省得咱们互相都会失望。刘德华和阿汤哥那种才貌双全的郎君是不会来征你的婚的,当然我也没做诺丁山的梦。您要真是一仙女我也接不住,没期待您长得跟画报封面一样看一眼就魂飞魄散。外表时尚,内心保守,身心都健康的一般人就行。要是多少还有点婉约那就更靠谱了。我喜欢会叠衣服的女人,每次洗完烫平叠得都像刚从商店里买回来的一样。说得够具体了吧。自我介绍一下,我岁数已经不小了,留学生身份出去的,在国外生活过十几年了,没正经上过学,蹉跎中练就一身的生存技能,现在,学无所成海外归来,实话实说,应该定性为一只没有公司、没有股票、没有学位的‘三无伪海龟,性格OPEN,人品五五开,不算老实,但天生胆小,杀人不犯法我也下不了手,总体而言属于对人群对社会有益无害的一类。有意者请电联,非诚勿扰。
这则征婚启事的幽默之处在于:颠覆以往的征婚启事的程式,对自身的条件和要求都不作夸张式的描绘。先从对方的角度切入,用第二人称“你”,直接拉近征婚者与应征者的距离。然后,用朋友间的调侃、风趣的语言,真情告白。这则颠覆传统程式的征婚启事,很逗,很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于是,就引来了带着各自目的而来的应征者。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第一个应征者居然是男性,叫建国(冯远征饰),是同性恋者;第二个虽然是女性,却是墓地推销者;第三个是空姐梁笑笑(舒淇饰),却是别人的情人;第四个是云南少数民族姑娘(罗海琼饰),粗俗野蛮;第五个是刚死去丈夫的性冷淡者(车晓饰);第六个是未婚孕妇(徐若萱饰);第七个是炒股者(胡可饰),用炒股的思维与态度对待婚姻。这与影片的名字“非诚勿扰”刚好形成矛盾,令影片颇具反讽意味,征婚者的极度诚意与应征者的极端的没有诚意,也形成极大的反差。从而形成令人哑然失笑的幽默效果。
当秦奋与空姐梁笑笑终于走到一起时,在日本北海道的游船上,却意外发现范先生在向别人兜售他发明的分歧终端机,这时的范先生已增添了沧桑感,跟影片开始的做派与神定气闲、信心十足的范先生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开头与结尾的照应,也构成巨大的反差,让观众在笑声中离开影院。
2、影片经典对白的幽默——当代京式幽默:通俗的比喻、善意的调侃
影片的幽默、诙谐主要来自于对白。现代京式幽默最有代表性的是老舍,老舍的幽默除了京味十足,还夹带英式幽默的诙谐特色,它更多的是从文化视角对他人进行嘲讽,但这嘲讽是“带着善意的,不赶尽杀绝的”。它是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省为主要目的的。像冯小刚的当代京式幽默,多从世俗视角,对自我或他人进行调侃,它以对别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营造和谐、轻松的气氛,以达到沟通人际关系、缓解矛盾冲突的目的。
经典对白之一,葛优与范伟的对白。
范伟:你看咱俩是说母语还是英语?
葛优:您看,我什么都行。
范伟:那就说母语吧。Nice to meet you.
这段对白虽然简短,却一波三折,颇有幽默、讽刺意味:两个中国人居然还讨论说母语还是英语,这显然是有钱人显摆自己不但有钱,还有文化和品位,本来就令人发笑;当范伟决定说母语时,观众以为他们会说汉语,却抛出一句简单的、连老大妈都会说的英语问候语。令观众忍俊不禁,会心一笑。这里其实也讽刺了某些中国人的崇洋媚外的心理。
经典对白之二,葛优与徐若萱的对白。
徐若萱:你不是说不是亲生的孩子你也会喜欢吗?
葛优:这……宝马的车头安一奔驰的标,那成什么?
徐若萱:能开就行了啊。
葛优:可要是出了故障,奔驰的零件配不上,宝马又不管修,怎么办?
这里葛优用一个通俗、生动的比喻,用汽车零件的不匹配来推托,敷衍女方,再加上尴尬、惶恐的神情,更添喜剧效果。
经典对白之三:葛优与胡可的对白。
葛优:拿股票比喻的话,我算是什么股?
胡可:按照你的外貌和年龄,你就一跌破发行价的,低价抄底。
葛优:从投资角度看,我就是不良资产,你不怕套住了?
胡可:这你就傻了,我怎么会只持有一只股票呢?i
拿炒股作比喻,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双方调侃的同时,也给对方留足面子。
轻松、幽默的对白是这部影片出彩的关键,这也是冯小刚电影所有的电影元素中,最为重点突出的部分,也是冯小刚电影的标志。
3、影片角色表演的幽默——个性化的本色表演
葛优的表演,从他的外形、穿着打扮、故作严肃的表情,总之浑身上下都是戏,他是最典型的个性化本色表演。另外,范伟的憨厚,又故作高深,让观众联想他的小品表演《卖拐》;冯远征的阴柔、扭捏,也让观众想起他演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对妻子施暴的变态人和《天下无贼》中的抢劫犯;舒淇的自然、性感,也让人联想她演的许多情感戏;徐若萱的温婉、楚楚动人和惹人怜爱,会让人想起她在《云水谣》中的角色。
这些大腕明星的个性化本色表演,给影片增色不少。这是冯小刚导演在他的电影的商业运作中,很聪明的策略之一。他成功地运用了明星效应,充分满足了这些明星的粉丝的追捧和好奇的心理。这给他的电影带来了可观的票房。
三、“冯氏幽默”与后现代幽默社会的吻合
“冯氏幽默”是时代的产儿,伴随着个人主义历史新阶段的到来,自恋与冷漠替代了直书胸臆的反叛,诱惑和非标准化替代了整齐划一的逻辑,普遍的幽默风格取代了堂皇的意识形态。发达的民主社会在“后现代”时期盛行着标新立异,表现为暴力的减少和衰竭,后现代的无信仰以及新现形的虚无主义,它们既非是无神论的,也非是灾难性的,而是幽默的。
法国学者吉尔·利波维茨基曾说:“只有后现代社会能够称得上是幽默社会,且惟有它能够依靠一个旨在消融严肃与非严肃之间的对立、甚至是尖锐对立的进程,从而得以全面建构起自己,和其他一些划分一样,得益于一种普遍性的幽默,诙谐与正经的划分也变模糊了。”…强烈的幽默感消除了讽刺与夸张所具有的负面特征。一种正面的、放松的幽默取代了一种基于共同价值观的社会的冷嘲热讽。大众幽默不再以挖苦、阴郁为基调,也并非在掩饰一种悲观主义或是一种“体面的绝望”,当代的幽默不再玩深沉,它只想营造一个洋溢着宽容和轻松的世界。“冯氏幽默”的京式幽默,吻合了后现代社会的幽默潮流,以一种善意的、睿智的调侃语言,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轻松的气氛,缓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正如吉尔·利波维茨基所说:“幽默情趣似乎在大众理解的层面上全面取代了讽刺意识,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嘲笑的批评也变得柔和起来,它不再有让人发笑的效果,这符合心理特征,其目的在于融洽关系以及人际交流,相对而言,‘我便成为幽默的首要目标,成为嘲弄以及白贬的对象。影片中男主角秦奋的征婚启事,就像伍迪·艾伦的电影那样,利用自恋性的幽默,不停地用自我分析来刻画自己的可笑之处,来向观众呈现一个实实在在的“我”的镜像,从而博得欢笑。这便是“自我”,也就是自我意识,是它成为幽默的对象,幽默针对的不再是他人的缺点或荒唐的行为。
以《批判原理》而著名的苏格兰学者洛德·凯姆斯(Lord Kames)说:“真正的幽默便是出自于这样的一个人,他故作庄重严肃,但这却赋予其所指以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色彩。”伯格森说:“幽默的人是一个伪装成博学者的道德主义分子。”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范伟等明星的表演,也遵循这样的表演原则。表演者不笑,才能引发观众的笑。葛优的故作庄重严肃与他滑稽的外貌形成对比,范伟故作博学与他憨厚的外表形成反差,幽默元素结合得非常好,电影的幽默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不难发现,冯小刚的贺岁片受到当今观众欢迎的原因:除了他功底深厚的电影编剧和导演技巧,娴熟地运用电影的幽默元素外,他还善于把握时代脉搏,也善于揣摩当代观众的欣赏心理。加上高明的商业运作的策略,令他的贺岁片成为中国电影的常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