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的手工课教学
2009-04-21黄绮静
黄绮静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美术课程越来越追求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注重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所以,在近几年的美术教材中,手工制作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儿童的机能表现能力,以及对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如何上好一堂手工课,对于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又是一项新的挑战。以下是我近年来对手工课教学的体会。
一、利用废品资源,充实手工材料
手工课教学对材料准备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是说,手工课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和学生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材料,手工课的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让学生准备一只“百宝箱”,专门收集各类材料,可以是一些废旧材料,比如各类塑料瓶、化妆品瓶(盒)、糖纸、旧笔杆等等,也可以是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材料,比如漂亮的彩色纸,各类小珠子、小梳子、小亮片、桕子、小卵石等,这只“百宝箱”就是学生进行手工创作的源泉。
二、运用范品资料,实施手工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离不开范作的应用。范作是范画与范品的统称,包括学生作业。范品,是为区别绘画、图案教学用的平面造型的范画,而把工艺课中用的立体造型的示范品称范品,可分为制作步骤品、欣赏品。那么如何收集我们的范品呢?方法是多样的,具体如下:
1、随教本配套使用的。现在一些版本的美术书会根据课本内容配套一些教具,虽然数量很少,但这是最方便的,它的内容更符合教学要求,我们直接拿去用就可以了。
2、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自己动手制作的范品。制作范品的过程也是老师理解教材内容、体会重难点的过程。教师的范品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精彩的范品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唤起学生对教师的敬佩感。
3、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以供日后上课作学习参照的范品。学生的美术作业,有许多是比较优秀的,要比课本中作为范品的学生作业好得多,而且更接近学生的感受,上课时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最好不过的了。
4、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的成品。在日常生活中美术作品随处可见,比如说一些民间玩具、装饰材料、娱乐用品、游戏用品等等,都可以是美术教学的现成范品。
通过这四种收集形式,不用多长时间各位美术教师手中就有一个可观的范品资料库,这样。在手工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灵活使用范品进行教学了。
在手工教学实践中,范品利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课堂的学习气氛,范品利用得好,可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如教学生制作一件作品要有一个过程,有一个步骤,现在的几个版本的美术书中有步骤图的课程编排很少,即使有也很简单,学生很难从这简单的步骤图中学到什么,结果学生会出现乱做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在课前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准备好范品。在上课时,老师如果只在课堂上做示范的话,时间显然是不够的,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就似“老鼠拉龟无从人手”。如在《鼓儿响咚咚》、《小树快快长》等课教学中,教师可不直接讲授它们的制作方法,而是课前准备好一个个成品或半成品,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小树快快长》一课,课前教师将几棵制作手法各具特色的小树放在教室之中,使学生一步人教室就直观地意识到小树的美化功用。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而且它们也成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研究的实物——每个组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拆卸、组合、讨论等方式,直接对小树的制作方法进行研究,再通过几个组的横向比较认识到制作形式的变化。老师只作适时、适度的引导与点拨。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思考了解了小树的美化功能,掌握了小树的制作方法以及多样的变化形式。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大部分学生都达到教学要求,收到较佳的效果。除了在课前准备好范品外。有许多课程还必须在课堂上直接示范出来,边讲边做边提点学生注意什么地方,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到做手工并不是很困难的事,从而使学生对手工产生兴趣。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手工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人,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所学的剪、拼、撕、贴、刻、捏、折等制作方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学中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颖有趣、逻辑性很强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了兴趣,从而出现创新意识。例如,我在上《彩球滚滚》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预先制作好的作品,再让学生打分,学生一下就激动起来,纷纷举手来当小评委。老师再问:你能做一个比老师的更漂亮的彩球吗?孩子们的积极性就一下子高涨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于是我又开展“办家家”、“折纸动物”、“小树快快长”、“纸拖鞋”、“鼓儿响咚咚”等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制作的方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制作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总之,美术手工课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鲜活生命力:生动的内容、丰富的色彩、宽松的氛围、开放的体系、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主性、评价标准的多样性等等,这些都靠我们一线的教师不断地去挖掘,去丰富,让我们的小朋友在玩中学中成为一个爱美懂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