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经典诗文 徜徉尚美殿堂
2009-04-21王凤成
王凤成
经典诗文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在引领学生与经典诗文“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入挖掘经典诗文中美的因子,赋予教和学美的意境。
一、朗读:直觉感受语言美
经典诗文的语言凝练含蓄,讲求对仗和韵律。富于音乐性。教学中,我们只有花大量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语感体验,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经典诗文的语言之美。而朗读则是引导学生体验语感的重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小学语文教材及其补充读物中遴选的古诗词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内容安排上,绝大部分诗文属于韵文,图文并茂,易读易解,吸引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在意境上,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情趣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够深入感受和理解。因此,在与“经典”对话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美的因素,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朗读方式,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境,积极引导他们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学生口诵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就会读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现其情其境,尚美教育水到渠成。
二、想象:深层体验意境美
想象,能够超越时空,激发人的思维活动。在与“经典”对话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腾出想象的空间。只有把文字所描绘的场景还原、再现,把学生的心灵和诗文的意境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和振动,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与经典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
《惠崇<春江晚景>》一诗中,苏轼想到春天已到,不但可以吃到鲜嫩的蒌蒿、芦笋,还快要尝到美味的河豚时,因大地回春而产生的欢悦情绪就更加高涨了。引导学生和这首“经典”对话时,在孩子们读得语通句顺、感情充沛后,我让他们闭上眼睛,展开合理的想象,再现春江的美景。这一教学过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而且还丰富了学生对诗文深远意境的体验,使学生获得了美的熏陶。
三、活动:实践运用表达美
经典诗文中的美,通过学生表达实践后,学生对美的认识便会更加明确,感情会随之升华、凝聚。对话经典诗文,进行尚美教育,就是要求我们深入挖掘诗文中的各种美。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强烈的感染,得到情绪上的共鸣,从而诱导出其掩埋在内心深处的表达愿望。
唱。每一首经典诗文就是一首美妙的歌词。在和经典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形式教学生吟唱,从而引导学生体验美、表达美。在和学生共同阅读岳飞的《满江红》这首词时,我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了岳飞当年驰骋沙场的英雄形象,然后播放了《满江红》的MTV,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跟着优美的旋律,踏着节拍唱了起来,情感体验、美的教育因唱而生。
画。经典的诗文既是一首好诗,又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真可谓“诗中有画”、“词中有意”。在引导孩子们与它们对话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图画去再现美的意蕴。《惠崇<春江晚景>》一诗的前两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表现的正是一幅江南春天美景图。在引导学生“对话”这两句诗时,我让学生用简笔画勾勒诗句所展现的画面内容。
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说话的过程主要是依赖形象思维来组织语言。在与“经典”对话过程中,当孩子们一旦能够感知到具体的诗文情境时,我们即可充分引导他们释放出心灵之音。当然,这样的说话交流必须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展开。当孩子们突破时空的限制,叙其状、言其行、述其境之后,这种对话的过程便会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感情便会油然而生,尚美教育便会瓜熟蒂落。
写。在与“经典”对话活动中,我们要善于捕捉诗文留给我们的写话空白,将读与写紧密结合。在学习理解具体的诗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揣摩出诗句所表达的意蕴。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文的内容展开想象,将韵味十足的诗文改写成现代文。这样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和鉴赏能力。
用。和经典诗文“对话”,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感悟前人在古诗文中的意韵,感受古人的遣词造句之法;另一方面,我们背诵积累的目的是在语言表达时能引用所积累的古诗文,增加文童的语言色彩,并为自己文章的中心服务,让学生在运用中享受“经典”,体验美感。在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对话”后,我让孩子们自己创设情境,写一段文字用上这首词里的词句,并要求引用恰当、符合人物的情感或当时的情境。孩子们写得异常精彩。
总而言之,在与“经典”相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尚美”旋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而赋予古诗文教与学一个真正的“诗”的境界。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够意蕴丰满、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