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学生数感 提高数学能力

2009-04-21冯福祥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9年2期
关键词:数感活动课创设

冯福祥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数感。所谓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运算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那么,如何发展学生数感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理解数的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这些数的概念是抽象概括的符号,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因而在学生认识数时要把数放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数的意义。

1、创设学习情境

例如初入学的儿童学习数字“2”,教师让学生在看图数数等环节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2”以后,引导学生从整体观察出“2”字的形状像鸭子,再逐步观察“2”字各部分,然后把儿童语言整理成为“2”字歌谣:“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斜长脖子,直直小尾巴”,小学生听了喜形于色,很快上口,不仅记住了规范的字形、书写的要领,而且感到数字可爱,学习有趣,老师可亲。

2、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好奇心。如教“4的认识”时,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上课伊始,课件显示动物园里的场景,动物园里的熊猫、老虎、猴子等都在活动,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能从这些动物中找出数量是‘4吗?”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出很多数量是“4”的东西,如“老虎、大象、熊猫等有4只脚;又如1头大象有2只耳朵。2头大象有4只耳朵,2头大象有4只眼。”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4的意义。还感受了数字4的作用,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体会数的作用

1、找生活中的数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体会数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百分数。有的学生搜集到酒瓶上的酒精度50%,羊毛衫的羊毛30%,让学生说这些百分数表示的意义,从而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又如,在上数学活动课前,让学生搜集在日常生活中有交流作用的数字。有学生搜集到《数字真奇妙》;又有学生搜集到学校的“岗位实践平分表”上的分数可以表达各班学生的岗位实践情况。还有数可以编排班级,可以表示时间。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体会了数的作用,加强了数感。

2、把数应用于生活中

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用5,4,3,2,1分别代表你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的老师的5种程度,你选哪个数?有学生说我最喜欢数学老师,我选择1,因为1是数的开始。又有学生说我也最喜欢数学老师,但我选择5,因为5在这5个数中最大。1-5这5个数原本是枯燥的,但经过学生的理解,它们一个个充满了生命,充满了血和肉。

又如,教师让学生陪妈妈去一趟超市,去一趟菜市场,帮妈妈买东西,先估算,再把估算结果与发票比较,体会数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提高自己运用数运算的能力。

三、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吸引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学习,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是很重要的,没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就是一句空话。

1、运用故事形式,发展学生数感

数学故事在数学学习中占有不可低估的启智作用,它融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使儿童在领略故事的同时,巩固和丰富数学知识。例如利用数学活动课,对学生讲“数的产生”,这样教师讲清了数学知识,问题的来源和数学历史,让学生感到数学不枯燥,数字是人创造出来的,对数产生兴趣,感受数的作用。

2、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三大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数、运用数,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发展。

例如让学生用学过的数给班上的每个学生编学号,让学生自己测量体重、身高,并用数表示等,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又如让六年级的学生根据书中的思考题“拿一枚硬币,投掷50次,记录一下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占总掷次数几分之几,填入表中……”,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作用。

上述的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互相贯穿、互相渗透,这种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感悟数学中关于数的知识,而且十分注重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猜你喜欢

数感活动课创设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