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

2009-04-21刘素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9年2期
关键词:米尺生动课程标准

刘素芳

《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中年级的学生更多的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玩具、故事等),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遵循这一理念,我对教学组织形式采取了一些变革;现介绍如下,与大家商榷。

一、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乐于学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营造快乐数学的有效途径。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童话故事人手,将学习内容以贴近学生情感经验的方式呈现在课堂上。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我通过创设蚂蚁王国修大桥的故事情境去“串联”,本课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数学。新课伊始,我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蚂蚁王国的大桥坏了一根桥柱,可小蚂蚁在修桥时发现自己并不知道这根桥柱有多长,你能帮帮它吗?生动的动画,童趣化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从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桥柱——统一测量工具(用尺子量)——认识厘米——学会测量方法——正确测量出桥柱的长度,学生都以帮助小蚂蚁解决问题为己任,在愉悦的学习情境中不仅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而且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及学习带来的成功体验,练习巩固时,我仍以小蚂蚁故事的发展诱导学生进人练习情境:小蚂蚁也跟大家一起学会了测量,现在蚂蚁王国还举行测量大赛呢!小朋友们愿意去当小小裁判吗?……学生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变化,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所有练习,练得轻松有效,这样的课堂,通过故事情境把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对数学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想学,乐学。

二、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乐于学

传统数学课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沉闷讲解+学生的机械操练,这种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会造成学生的学习障碍,使学生对数学生厌和畏惧。《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因此,教学中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活动给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操作空间,让他们动手去感知直观形象的事物,既能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厘米和米》的认识一课,我先以竞赛形式让班里自发选出的最佳测量员与我比赛测量黑板的长度,谁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出长度就算谁赢。当学生拿学生尺测量时,我却拿出了米尺,学生马上说比赛不公平!我故作不解,让学生在说服我改变比赛规则的过程中掌握了“量较长的物体时要用米尺”这个知识点,然后我不仅让学生伸开手指和手臂比划一厘米和一米的长度,而且让他们离开座位,用刚认识的米尺。卷尺去小组测量教室里他们所喜欢的物体,教室里的门窗,黑板,桌椅乃至其他同学的身高全成了测量对象,学生三五成群先根据测量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然后量的量,记录的记录,每个学生都全心投入。在快乐的活动中真正建立了一厘米。一米的长度概念,比起老师以前反复强调的纯理论说教效果好多了。

三、设计好玩的练习游戏,让学生乐于学

练习这个环节,是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最不集中,思维最为疲劳的一个环节,遵循低年级儿童喜爱游戏的年龄特点,在练习中注入游戏机制,能让学生在想,做,玩,练中充分理解知识,扩展思维,保持学习兴趣,使课堂持续情贯其中,趣寓其里的活跃氛围,让学生乐于学,如针对乘除法口算题,我把扑克牌带入课堂,让学生同桌玩扑克牌游戏,两人各出一张牌,能做除法时既要做除法又要做乘法,谁快速背出所用口诀并说出结果就算谁赢。而两人所出的扑克牌便归谁所有。而针对《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练习,我设计“过关夺红旗”的游戏。在到黑板前钓一段距离内设置若干个关卡,每个关卡预备好有趣的计算题目。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只有做对了题目的小组才能一路过关,到达终点,夺得红旗,先夺红旗的小组为冠军组,学生在好胜的心态下积极参与游戏,大大活跃了思维,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练得开心,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口算题,我以“小嘴,快快快”的口号组织,判断题则改用“专家门诊”“看谁眼睛亮”“啄木鸟”等游戏形式,选择题是“快乐ABC”,“找找好朋友”。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玩”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所学知识,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能不断转变观念,创设多样生动的学习方式,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只有当学生不再对学习愁眉苦脸,只有当课堂充满欢乐,充满生机时,学习才会成为学生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们教育工作者也才能真正轻松,开心。

猜你喜欢

米尺生动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我的米尺我做主
我的米尺我做主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神奇的米尺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