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2009-04-21杨聪兵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材语文过程

杨聪兵

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应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语文是思想的、信念的、道德的、伦理的载体,它的选文不同于理科,教材编排上有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它目标性不强。系统性和序列性不清晰,更需要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不断调整思路、步骤、方法,以适应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基于语文教学自身的复杂性,因此必须进行语文教学反思。多反思,多改进,多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新意,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语文教学怎样进行反思呢?

一、反思活动是否达到预设教学目标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学生的发展来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使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才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更新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只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才能增进我们对语文教学本质规律的认识,从而帮助我们优化教学过程。

二、反思活动是否能体现“沟通”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指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彼此沟通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应该以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与学习。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我们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关系,善于调控课堂,让课堂适应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主体性真正地得以发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三、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是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四、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个性差异

新课程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因此,无论是情景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以为了一切学生为目标,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此,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课后反思不仅限于一节课后,也包含对一个学段甚至自己整个教学生涯的反思。语文教师只有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与磨砺中才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在潮头冲浪。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没有反思,教学将只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时时反思、事事反思,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才能不断地成长。

猜你喜欢

教材语文过程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