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品出语言的味道

2009-04-21陈用敏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9年2期
关键词:情味秦王蔺相如

陈用敏

语言是有味道的,特级教师王崧舟先生在《好课三味》中就将“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作为“语文味”的表现之一。首先语言是用来表示意思的。歌德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字面的文字,别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可见这个意思既包括言内之意,也包括言外之意。语言有意味。其次,语言是作者表达情感的载体,传递情感的媒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语言有情味。再次。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文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自然彰显出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技巧。语言又有美味。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了,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那么,阅读教学在与学生一起在文本中走个来回时,要有所收获,就不应少了语言品味。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品出语言的味道呢?

1、聚焦。文本中语言的分量往往是有轻重之分的,同时文本中的语言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常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语言的上述特点,善于发现作者行文的浓黑重彩之处,并将文本中的相关内容聚集到焦点上,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譬如孙双金老师在教学王安石《泊船瓜洲》时,就独辟蹊径地将焦点定位在“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还”字上,然后巧妙地引导学生关注每行诗中的要害词,从“靠家近应该还。”(从诗中的“一、只、数”可以看出。)“离家久更该还。”(从诗中的“又”可以看出。)“思家切何时还。”(从诗中的“何时”可以看出。)三个侧面把“还”字所承载的作者矛盾、无奈的复杂情感品味的淋漓尽致。

2、补白。所谓“补白”就是针对文本中一些用笔独到、内涵细腻的语言文字,教师根据该语言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多个空白,激活学生想象然后加以补充,进而达到对该语言的魅力心领神会的目的。“蹭”一词可以说是老舍先生《猫》一文中的妙笔,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两处空白引导学生补充,一处是在学生通过换词比较并知道“蹭”是摩擦之意后,我说:蹭有摩擦的意思但又不仅仅是摩擦,那么()的摩擦才是蹭呢?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然后补充。另一处是在学生完成了前一项补白内容并交流了小猫这样蹭着老舍爷爷。它会对老舍爷爷说些什么之后,我让学生补充,这一蹭蹭出了()。两处补白练习过后学生不仅对“蹭”的意思了然于胸,而且对“蹭”的妙处也恍然于心了。像《荷花》中的“冒”,《鸬鹚》中的“抹”,《过故人庄》中的“就”等,我们都可以通过补白的方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3、援引。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语文教学要增强资源利用意识,在品味语言的环节教师也可以援引同一作者的其他文本、同一题材的相关文本、介绍课文主人公的其他文本等学习资源中的语言、情节来组织教学。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长相思》时,就跨越了文本援引了作者写过的另一首词《菩萨蛮》里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来启发学生分别以作者的妻子、父母、兄长问作者“何事轻离别”来组织教学:

师:我是纳兰性德,我想先问问我的老父,我是轻离别吗?

生: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看出你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卫国。

师:好一位开明的父亲。我想再问一问我的爱妻,“我是轻离别吗?”

生:你不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你是为了保卫祖国。你离别家乡,是为了到前线去杀敌。所以我不怪你的。

师:好一位贤德的妻子。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呀!我是那样的重离别呀。但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学生诵读诗句。)

在独具匠心援引之后所进行的诉说式的表达,一咏三叹的诵读。移情人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品出了“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内在意蕴和情韵。

4,跟进。文本中有不少的语言意味深长,意悠旨远,学生不易悟其神、品其味,此类语言教师可以采用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方法,携着学生潜心会文,咬文嚼字,引着学生拾级而上“跟”着教师走进语言的内核,品出语言的意味、情味、美味,继而享受到深层的人文熏陶。比如《将相和》中的“理直气壮”一词,“看似平淡却奇崛”,在表现蔺相如人物特点上形神兼备,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该词的品味环节的。首先是明意思:何为“理直气壮”?其次是抓联系:细细读文,画一画,联系上下文思考“理直”表现在哪里?(秦王不守诚信无交城之意。“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却绝口不提交城换壁的事”。蔺相如千里迢迢赶来,恭恭敬敬献壁,客客气气称呼“您”,谁知“您”这一国之君言而无信,何理之有呢?故蔺相如“理直”。)“气壮”表现在哪里?(“我的脑袋和璧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和氏壁就要向柱子撞去。秦王怕撞碎了璧、连忙……)再次是悟准确:“脑袋”普普通通一词,你想到什么?可否去掉?可否换“身体”?(当然不能。因为蔺相如已下定决心,以自己的性命来保护“璧”,人在壁在,人亡玉碎。脑易碎也,用其撞之,其“勇”之举,跃然纸上。)“一块儿”你又想到什么?(知己知彼,摸透秦王之心,联系下文如果没有“一块儿”,蔺相如你再撞也没用,因为“秦王怕撞碎了壁、连忙……”多么“智慧”的举动,其“智”之举,可见一斑。)“撞”和“撞痒”比较?是否可去掉“碎”?(至少有这么三层:“碎”字增其“勇”——为了国家利益,不怕脑碎,其勇可嘉!“碎”字添其“智”——了知秦王爱宝,不想宝碎,其智可明!“碎”字悟其“准”——作者用词是何等准确、精妙!)最后是加强美读:让学生用自己的美读来体现理直气壮、大智大勇的蔺相如。结果,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情味秦王蔺相如
押题作文
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再議新疆吐魯番出土“秦王鏡”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现代笔法·古典情味·场上艺术——专访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编剧颜全毅
细读出情味 想象得真趣
小“恐”成像,观微知著
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