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

2009-04-21覃淑惠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9年2期
关键词:算式创设情境

覃淑惠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我们应该改变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各种数学概念既枯燥又无味,学生很难产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仅结合我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就我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谈四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巧于提问,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即教师不应把学生看作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应看作自觉积极的参加者,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体,并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巧妙设问,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时、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个动物长跑比赛的场景,两个小动物都是12时起跑的,到达的时间分别是1时5分和1时20分,但由于学生没有准确时间的前认知,只有“1时刚过”这个粗略的时间概念,因此我让故事中的“小猴裁判”判决它们两个是并列第一。学生看到这个结果自然会为跑得快的小动物抱不平,从而引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由此顺利引入了新课的教学。讲这一环节是紧紧围绕着问题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使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动脑、动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创造一种特殊的情境,能有效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二、引而不发,善于诱导,发挥学生能动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数学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应用适当的手段引导学生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深度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引导学生形成探索精神。教师应先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而不是把知识点直接传授给他们。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一节课时,教师应从始到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通过引导、质疑解难,使他们获取的新知更加牢固。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请学生任意报数字,由我说出判断结果,学生报了一个较大的数字想难住老师。如“6847231”,但我立刻说出这个数能被3整除,学生又报“34695481”。我又很快说出这个数不能被3整除,经学生笔算结果正确。这时学生感到很奇怪,这么大的数老师为什么能马上判断出来呢?然后我总结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恍然大悟。这时学生要和我赛一赛,看谁先能判断出来。一名学生报出:“2987654”。我又以先取胜,学生感到疑惑不解,不知又是为什么?在我的启发下他们通过对数字的观察、讨论、探索,发现了问题的奥妙之处。在一个多位数里不论在哪一位上,只要数字是3、6、9的,我们可以不去加它,其他的各位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在我创设的情境中,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尤其在讨论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找到了这一规律,解除了疑点,发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地诱导学生思维,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三、合理评价,敢于放手,锻炼学生独立性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引导学生对其在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合理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学生评价过程中或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简练地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更深入,能够使其成功接纳新知识并内化新知识,也提高了其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加法算式6+6+6+6+4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2)6×5-2。一个学生出乎我意料地作出:7×4。我立即表扬了他,同学马上反对。这样,许多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了评论之中。此时,课堂气氛逐步高涨,我适时引导学生对这几个算式发表自己的评价,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学生进行了讨论与交流。这样,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减轻心理压力,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创造性思维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井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分层指导,勤于训练,承认学生异步性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饱”。如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在巩固新学知识的基础上,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新学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上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

例如,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u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上等生做第3题。这样,根据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应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和谐有序的课堂步骤,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开展分层灵活的课堂练习,承认学生的异步性;把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并在教学环节适当渗入学法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算式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怎么写算式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