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有效评价在文本解读个性化发展中的作用

2009-04-21瞿德泉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09年2期
关键词:老麻雀落花生石榴

瞿德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矫枉过正”的现实,在我们现今所见到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有时过分迁就学生,不管学生的认识是怎样的,只要与众不同,就大加赞赏。即使明知学生的见解不正确,也不加纠正,生怕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评价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其后果是误导了学生,伤害了学生。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进行有效评价,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文本解读个性化的发展。

一、旗帜鲜明,防患未然

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及生活阅历的局限,他们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并不都是正确的,教师需要加以引导,以“求真”为根本。所谓“真”,我认为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二是来源于文本;三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四是要符合我们这个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学生受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必然会产生一些有悖于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民族的思想,甚至是与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民族格格不入的思想,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纠正,但在纠正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巧妙的办法,既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错误,又不伤他们的自尊。

曾听到这么个案例。有一位老师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可不知是怎么回事,学生竟然对狐狸大加赞赏起来,有的说:“狐狸,我喜欢你的聪明。因为你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的说:“狐狸,你善于察言观色,不断改变说话的内容,真有本事!”……好可怕,狐狸怎么这么“伟大”?学生都变成什么样了?这里还有什么“善”可言?对于学生的这种所谓的独特的感受,这种个性化的理解,我们怎么可以说是“创新”?怎么可以听之任之?这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有一定力度的评价,给予坚决纠正,让学生明辨是非,甚至根本就不让学生说出这么多。在一两个学生刚说出这种观点的时候,我们就加以制止与引导。

二、指点迷津,玉汝于成

从某种意义上讲,评价的过程就是一种指导的过程,是一种针对性更强的指导,是充分发挥评价的定向、矫正、激励功能的指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种种方法,通过我们老师耐心、细致的启发、点拨、引导,使学生由不会到会,由肤浅到深刻,由偏颇到全面。

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给我们提供的一个案例。

在教学《麻雀》这篇课文时,老师要小朋友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你就是老麻雀,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实话实说,展示了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位同学说:“我觉得那样做不是真正的勇敢,老麻雀怎么斗得过猎狗,不但救不了小麻雀,还会搭上一条命,多不值得。”

“你是很冷静地作了估计之后,才得出了‘不合算的结论。这不是没有一点道理。”老师点了点头。

“我会想,反正孩子注定没命了。我去白白送死,还不如回去再孵一窝小麻雀。”另一位同学说。

话音刚落,许多同学都笑起来。老师说:“你真会精打细算啊!”

“那么,有没有同学会像老麻雀那样做呢?”老师再耐心启发。

“我会去试试。因为以弱胜强是常有的事,不去试试就输定了,去试试,才有可能战胜对手。”

“老麻雀当时只想到不能眼睁睁看着亲骨肉被吃掉,就不顾一切冲下来了。”

“说得真有道理!”老师称赞说,“救孩子要紧呀,老麻雀根本不会去考虑这是不是‘真正的勇敢。也不会去细致盘算‘怎样才划得来,更不会想到因为可以再孵一窝小麻雀,而对孩子见死不救呀!”

看,评价得多么到位而艺术。

三、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正如前文所说,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学生的各种个性化的理解,只要是“真”的。我们就应该包容,就应该肯定,因此,在评价时,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真”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说不一定是完善的、完美的,因此,我们要通过有效评价,让学生之间不同的理解实现“互溶”,从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得到提升。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为我们在这方面作了示范。教学中,孙老师先让学生明白了文中父亲是要“我”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然后提出:“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两者只能择其一。你想做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意愿。让他们自主分成了“落花生”(正方)和“苹果、石榴”(反方)这意见相左的两派,进行“实话实说”辩论,教师则成为主持人,相机评价、引导,从而使原先愿做“落花生”的学生认识到既要像花生那样对别人有用,也要像苹果、石榴那样推销自己;使原先愿做“苹果、石榴”的学生认识到人不能过于埋没自己。也不要过于炫耀自己。

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的过程是不断深化、不断提升的过程,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实施有效评价,才能使学生的文本解读个性化水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猜你喜欢

老麻雀落花生石榴
石榴红了
石榴籽
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
诗意建模,表达入格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
好比喻要细品慢嚼
超越万物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