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层教学 促进差异转化
2009-04-21王建萍
王建萍
纵观现行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两个偏差:一是过分“偏向”优秀学生;二是过分“照顾”后进学生。结果均增加另一部分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只有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才能促进差异转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分层教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分层
给学生分层。不同于“应试教育”时期的快慢班。而是采用隐蔽性分层方法,即老师心中有数,但不明确告诉学生。
一般来说,我们将学生分为三层。
A类: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
B类:智力因素好,在学习上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有偏差,学习成绩忽上忽下,但有一定的向上潜力。
C类: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上感到很吃力,成绩不太理想。
当然,学生所在的层面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进步与否适时调整,或降低层次,或提高层次,以此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二、目标分层
在教学中,我们依据“可接受性原则”,紧扣《课标》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力求使中下等生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中上等生有所拔尖提高。
1、横向分层
例如。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是“认真观察几幅图,并按事情发展顺序,编成一个故事”。我制定了“目标分层表”如下:
这样的分层,能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有效地学习。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好的习作水平。
2、纵向分层
如上例中所定的分层目标,当学生达成他们的目标。可让他尝试下一个目标,这样循序渐进,由易至难,从而有效地完成训练内容,达到共同目标。
三、内容分层
1、预习内容的分层
在预习环节中,以下三种方式可作参考①“基础型”。能正确读准字音。正确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②“操作型”。能按照导读、预习提示、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带着问题,读中有思,能用自找、自读、自练的方法预习。③“智能型”。能在读中提出问题,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2、阅读内容的分层
(1)阅读量的分层
分层阅读量减轻了学生的阅读负担,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兴趣盎然地学习、讨论,没有的压抑、紧张的心情,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阅读难度的分层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大意,领会作者意图,获得审美体验,都应尽量提出几个不同层次的阅读要求,从而适应全体学生的不同需要。
(3)阅读方法的自主选择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每个学生都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生独立学习时,就应当鼓励他们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擅长的学习方法去开展学习活动。
3、作业内容的分层
(1)制定作业量的分层要求
尝试对知识掌握快的学生减少作业量,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适当增加作业量。
(2)做好作业难度的分层设计
在作业布置中一般确定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实现发展目标,努力完成创造目标。
(3)提倡自主选择作业
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促进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四、评价的分层
(1)后进生——捕捉闪光点
对后进生本着“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以鼓励为主。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一个词、一个句子都可以加以鼓励、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2)优等生——综合评价
优等生的评价应运用多种形式综合评价。以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考试分层
试题也需要分层,对后进学生来说只需完成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题,而对于优秀学生需要增加智力题,考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