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片段赏析

2009-04-21

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 2009年3期
关键词:织布机孟母连成

陈 洁

编者按:

2008~2009学年,我们杂志以《弟子规》为解读对象,为小读者们奉献了一道道精美的传统文化大餐,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新学期开始之际,我们杂志要把新的“美味佳肴”呈献给小读者。这不,《三字经》来了。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它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翻译:

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他。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得法,他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

赏析:

《三字经》开篇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在刚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并且性情很相近,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不同,才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不难理解孟母为何要“三迁”了。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而且模仿能力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就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这次,孟子又开始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样很好,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不想学习,便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这样才会织出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学。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会像被割断的布匹一样成为没有用的东西。”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我们所选的片段里还有另外一个小故事。

窦燕山名禹钧,是五代后晋时的人。他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了很多坏事,直到三十多岁的时候才决心改邪归正。改邪归正后的他非常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并且很讲究教育方法。在他的教育下,他的五个儿子都成为了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他的大儿子做了礼部尚书,二儿子做了礼部侍郎,其余三个儿子也都卓有成就。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孝敬父母,并且在学业和事业上都很有成就,和他的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

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父母教育子女,第一要掌握方法,第二要持之以恒。

猜你喜欢

织布机孟母连成
孟母戒子
又闻机杼声
孟母断机
孟母断机子虚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
孟母教子
太行山里的机杼
连字成句
一题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