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经饮墨水
2009-04-20陆铭
陆 铭
古人有“肚中有墨水,文章才能成”之说,现在也常用肚子里“墨水”的多少来形容人们知识的多少,殊不知,古代的读书人真的喝过墨水。
“喝墨水”最初是封建王朝对知识分子的一种惩罚。南北朝时期的北齐王朝(550-577年)曾明确规定,凡考试“成绩滥劣者罚饮墨水一升”,书写不工整,或者在公众场合,特别是在皇帝面前写错别字的都要受到“喝墨水”的惩罚。至于罚喝墨水的多少,则根据文章滥劣的程度来决定。南朝梁武帝就曾明确规定说,凡“书迹滥劣者,要罚喝墨水一升(相当于一大碗)”。
罚人喝墨水这条荒唐的法规在我国历史上只沿袭了短短的几个朝代,很快就被废除了,只留下“喝墨水”这个词语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多少,并延续至今。
有趣的是,唐代以后,许多读书人竟然不罚自饮,逐渐养成了喝墨水的嗜好。有诗为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麻衣如再著,墨水真可饮”的诗句,宋朝另一位著名诗人、词作者黄庭坚也有“睥睨纨绔儿,可饮三斗墨”的诗句。至于传说中那些因专心致志地学习而误喝墨水的事就更多了。比如,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创作《三都赋》时,由于构思太专注,经常错拿两支毛笔当作筷子,结果弄得满嘴墨污,也把一些墨汁随饭菜送进肚里去了,但他的《三都赋》名篇也由此而闻名于世。
古人喝墨水,难道就不怕中毒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古代墨的原料构成和制作过程说起。我们现在使用的墨是用工业炭黑制成的,有毒,当然不能食用。而古代的墨最初是“松烟墨”,是“以松烟用松皮汁解胶和遣”而成的。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就记载说,宋代因制墨烧制松木,致使“齐鲁间松森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尽矣”。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明确指出,这种用松烟制成的墨是“无毒”的。
不仅如此,从唐代开始,人们为了增强墨的光泽和防腐性能,还常常在墨里加入珍珠、麝香、冰片、樟脑、藤黄、犀角、巴豆等十几味中药材,从而使墨有了“香墨”和“药墨”之分。香墨不但可以写字,而且还可以用来调味。《北砚食单》里记载,用香墨磨汁,加上酱油、酒,煨肉制成的“墨汁肉”别有一番风味。清代有一种“八宝五胆”的药墨,是用13种非常名贵的中药材合制而成的,具有消炎、解毒、去瘀、止血、治疗头疮等热症的神奇功效,在当时驰名中外。每到夏季,人们纷纷争相购买。
宋代还出现了用桐油、麻油、猪油等油脂燃烧成烟而制成的“油烟墨”。毋庸置疑,油烟墨的可食用性大大超过了松墨。由此可见,古代的墨不但可食用,还能防病治病。
编辑/赵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