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献帝:英明天子还是懦弱皇帝

2009-04-20

百家讲坛 2009年21期
关键词:董卓天子大汉

侯 涛

汉献帝刘协是大汉王朝的末代天子,但如果把汉室衰亡的责任归咎于他,那就太过不公了。当刘协登上皇位之时,“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天下已经被祖辈挥霍光了,他像一件商品一样被军阀们抢来夺去,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三国演义》中为了衬托曹操的白脸形象,把汉献帝描绘成了一个懦弱的皇帝,其实,面对人生的磨难,刘协从来没有绝望过,他一心想着如何重振大汉雄风,然而,天不佑汉,他的一切努力最终全部落空。这位自汉和帝(东汉第四任皇帝)以来最英明的大汉天子陷入了深思,他内心深处痛苦地呐喊着:即使汉武再世,又能如何?

在山阳封地,这位有胆有识、有风度、有才气的废帝回想起了自己人生的五个镜头……

镜头一:呵斥董卓

189年九月,汉宫大乱,汉少帝刘辩和弟弟陈留王刘协被宦官挟持出皇宫。在路上,皇帝一行人碰到了尚书卢植和河南中部掾闵贡,少帝又饿又渴,闵贡乃杀羊进上。看到这群祸乱天下的阉货,闵贡异常愤怒,他厉声斥责张让、段珪等人祸国乱政,并持剑砍死数名宦官。张让等人惶恐不安,知道死期已到,一闭眼跳进黄河了事。少帝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哭着闹着要找母后,闵贡束手无策,倒是八岁的陈留王刘协安慰了哥哥几旬,少帝这才缓缓睡去。

第二天天一亮,闵贡找来两匹马,扶少帝和陈留王坐上,从雒合往南行,途中渐渐有公卿大臣赶来会合。突然,西边传来马蹄声,滚滚尘土中,不知来了多少兵马。少帝又被吓得哭了起来,这时,一个高大、肥硕的男人在一群兵士的护卫下,朝少帝走来,他就是并州牧董卓。见到这架势,少帝哭得更凶了。太尉崔烈上前劝阻董卓:“天子面前不可胡为?”董卓大怒,指着崔烈的鼻子骂道:“我等昼夜兼程,行三百里路前来护驾,你竟然说我等胡为,看我今日不斩你们的狗头?”

董卓凶神恶煞的样子和极具威胁性的言语把众人都吓住了,随后他径直走到少帝面前,少帝看到他这副模样,脸都变白了。董卓见了天子,也不行礼,反而责问少帝说:“陛下走到这一步,都是因为专宠那些小黄门的缘故,陛下你责任不小啊!”

这时,一旁的陈留王刘协站了出来,厉声呵斥董卓:“既然你前来救驾,见了天子为何不跪?”刘协的下马威打掉了董卓的威风,也打出了董卓的好感。董卓脸色和悦了许多,他张开双臂,对陈留王说:“在下是并州牧董卓,让我来抱大王上马。”一路上,董卓问起出官的经历,陈留王一一为之叙述,董卓笑称:“大王幼而聪慧,令臣敬佩。”

回到京师后,董卓有了一个念头,那就是行废立之事以树威。他想选用陈留王取代少帝,不仅是因为他认为陈留王比少帝贤明,更重要的是自己与抚养陈留王的董太后是同族。

据说在汉灵帝末年,民间有童谣传唱:“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芒。”官变发生时,刘辩已经登基为帝,已非昔日的“史侯”,而当时的陈留王刘协不久就将成为皇帝,所以叫“侯非侯,王非王”,而“千乘万骑上北芒”指的是百官公卿乘车骑马保护少帝和陈留王上了北邙山,人们想不到的是,使这个童谣应验的人竟然是董卓。

董卓在朝堂上讨论废立大事时,只有卢植和袁绍两人反对,由于董卓手握重兵,废立大计遂草草决定。昭宁元年(189年)九月初一甲戌日,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逼何太后下诏书废黜少帝。诏书颁布后,太傅袁隗把少帝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陈留王刘协即位,改元永汉,是为汉献帝。然后,袁隗扶弘农王(被废融的少帝)下殿,向坐在北面的新皇帝称臣。这一刻,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在上下易位之际,都明白了谁才是大汉真正的主人!

然而,董卓控制了朝廷,也控制了汉献帝,汉献帝不过是个空头的天子,无权、无势、无力,不要说重整祖业,就连最起码的尊严也得不到。他曾恳请董卓不要加害弘农王刘辩,但董卓还是将弘农王毒杀了。接下来,董卓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董卓把洛阳的宫殿、官府和二百里内的房屋洗劫一空,鸡犬不留,然后全部烧毁。

一路上,看着大汉子民惨遭军阀蹂躏,汉献帝哭了,和哥哥不同,汉献帝从来不轻易哭泣,但这次他哭得很伤心,他的眼泪不是为自己而流,而是为了天下千万百姓痛哭。从那一刻起,他把董卓视为了赵高,但他下定决心自己绝不能成为秦二世胡亥。终于有一天,以王允为首的文官集团借吕布之手杀死了董卓,但等待汉献帝的会是大汉的复兴吗?

镜头二:皇帝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王允用计擒杀董卓后,俨然成了帝国“最聪明的人”,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他不愿赦免董卓从凉州带来的部曲,于是,李傕和郭汜等人拥兵十万攻下长安,朝中大臣被杀无数,王司徒一家数十口人也惨遭杀害,史载:“吏民死者万余人,狼藉满道。”

汉献帝一边不顾自己的安危,责问李傕放兵纵横,一边着手于东归洛阳,摆脱李傕等人的控制。他派侍中刘和秘密潜出长安,去找其父幽州牧刘虞,想让刘虞前来勤王。不幸的是,刘和在途中遇到袁术,袁术设计扣住了刘和,献帝靠宗室复兴大汉的计划只好作罢。

兴平二年(195年)正月,汉献帝大赦天下,但这却不是一个太平年景,从去年开始,长安及三辅地区就发生了大饥荒。天一直都不下雨,谷一斛卖到50万钱,京师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汉献帝可怜百姓遭受的疾苦,命侍御史侯汶开仓济民,用皇家仓库里的米豆为饥民做糜粥,没想到,过了些日子,饿死的人数还在上升。汉献帝怀疑所发米豆不实,让人取五升斗米当着自己的面煮粥,煮了两盆之多。由此牵出了一个赈灾贪污案,侯汶被下诏杖责。从此以后,米豆得以如实发放,更多的饿民喝到稀粥,这一年汉献帝才14岁。

然而,汉献帝微薄的接济也是无济于事,他见宫女都没有像样的衣服,便让李傕把国库里的布匹调一些出来。李傕无理地回道:“宫中有衣服,还要什么?”汉献帝实在没有办法,但他又不愿看着宫女们受苦,就让人卖掉了宫里的马匹,买回些布料来,半路上却又被李傕的大兵洗劫一空。别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就是皇帝遇到兵,也是说不清的。不久,李傕和郭汜这两个武夫一语不和,又开始了武斗,汉献帝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期,那么,他放弃了吗?

镜头三:练就外柔内刚的性格

起先,郭汜想把汉献帝从宫中劫持到自己的兵营中来,李傕得到消息,就先下手为强,把献帝绑到了军营中。兵士们把皇宫的东西和女人洗劫一空,最后放了把火,汉献帝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郭汜反应还不算慢,他把能抓到的公卿大臣全都劫持到自家营中。两个军头一人劫天子,一人质公卿,准备火并了。

汉献帝深恐战火又累及百姓,派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去郭汜营中调解,反被郭汜扣为人质。双方在长安城内外,混战了好几个月,有时乱箭就飞到汉献帝的脚下。最要命的是,酷暑时分,

汉献帝和群臣经常饿肚子,献帝只好向李傕索要米五斛,牛骨五具。谁知李傕竟像打发叫花子一样送了五具发臭的牛骨给献帝。一开始献帝对这样的羞辱无法忍受,他打算和李傕摊牌,侍中杨琦提醒道:“陛下现在不可以切责于他,以防他有非常之举。”和汉高祖刘邦当年面对韩信逼封齐王后的反应速度一样,献帝马上意识到自己身在虎穴,只有迁就李傕。

14岁的汉献帝,吃下了一块发臭的牛骨。在军阀胁迫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已练就了一种外柔内刚的性格,他知道自己必须充分利用大汉的金字招牌,利用自己皇帝的身份,来争取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同时也必须为中兴大汉做出自己的努力。“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成了他人生的座右铭。

李傕每次来见汉献帝,一会儿称“明陛下”,一会儿又称“明帝”,然后一股脑儿地数落郭汜,献帝也只好随声附和。天子的表态使李傕很高兴,他私下对自己的亲信将领讲:“陛下真是圣贤的君王啊!”看李傕的态度有所改观,汉献帝又试图让皇甫郦调解李,郭之争,李傕不愿同郭汜和解,并对皇甫郦颇多怨言。献帝担心李傕加害皇甫郦,就主动向李俺表示议和是自己的主意,另外下了道手谕让皇甫郦赶快逃走。

李傕有一群胡人盟友,天天在汉献帝的帐外溜达,寻找漂亮姑娘。献帝很气愤,也顾不上大汉天子的身份,斥责胡人部帅人面兽心。于是乎,没得到好处的胡酋们埋怨李傕说话不算话,纷纷拔寨而去,李傕的兵力开始显得单薄,不得不和郭汜暂时和解。

兴平二年七月,在李佳手下杨奉等人的帮助下,汉献帝一行人逃出李傕军营。门外的吊桥刚一放下,李傕的追兵就围了上来,在桥头又有数百人拦住去路。侍中刘艾大叫:“天子在此,谁敢造次!”但兵士们根本没把他的话当回事,依然不退,汉献帝不惧千军万马,走下车来亲自对士兵讲话:“你等不退兵,是想逼迫朕吗?”兵士们一下子被献帝的气势镇住了,全部跪倒在地,齐呼:“万岁!万岁!”凭着机智和勇敢,汉献帝终于逃出了李佳的魔爪。为了不被郭汜挟持,他又密令杨定、董承、杨奉合兵新奉,郭汜见密谋挟持天子的事情败露,暂时放弃了这个念头。

然而,令汉献帝意想不到的是,护驾的将领也想劫持他。没多久,几个护驾将领各自率部打了起来,由于汉献帝始终不肯下诏站在哪一边,将领们打了十几天,没什么结果才收兵还营。这时,郭汜联合李傕、张济,前来追击汉献帝,弘农郡一战,“护驾军”大败,献帝只能像逃犯一般拼命逃跑。汉献帝多次露宿野外,有一次,李傕的追兵离献帝只有几百米,李乐让天子赶快骑马先逃,但献帝不愿丢下百官。见天子如此镇定,护驾官兵终于一鼓作气击溃了小股追兵。到达陕县后,汉献帝身边只剩下了区区百人。

在前有追兵、后靠黄河的形势下,汉献帝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逃到了黄河对岸。休息几天后,他得到了一辆牛车,前往安邑。然而,他住的几间破草房连门都没有,每次上朝,士兵们都伏在篱笆上看热闹,互相打闹嬉戏。将领们更是不像话,常常拿着酒菜在献帝屋前大呼小叫,要求天子一道出来饮酒,侍中如果不给通报,就被拳打脚踢。大汉的威仪,皇帝的尊严,扫地以尽,但汉献帝没有轻言放弃,他要学勾践,忍辱负重,以待中兴汉室。

建安元年(196年),因粮食短缺,董承、张杨想护送汉献帝回洛阳,杨奉和李乐不同意,几方再度混战。汉献帝下诏让他们退兵,碍于献帝的面子,军头们终于坐下来谈判。五月,献帝故意让不同意还都的杨奉和李乐护驾,看到有大功将至,两人马上改变态度,奉诏还都。七月,献帝一行回到洛阳,然而此时洛阳经过多次劫难,已残破不堪,献帝只能住进中常侍赵忠的宅第,他期待着有一位“韩信”出现,为他征讨天下,恢复大汉的荣耀。建安元年八月十八日,一位将军领兵进入洛阳,声称:“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

这个人会是汉献帝的“韩信”吗?

镜头四:同曹操角斗

领兵进入洛阳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曹操入朝后,为了便于操控朝政,将汉献帝迁至许县,称为许都。一切安定之后,献帝开始与朝臣们商讨制定《汉仪》,以恢复朝廷的典章制度。这时候,献帝真的把曹操当成了“韩信”,但渐渐地,曹操就露出了真实面目:他迎奉汉献帝不是为了辅佐天子,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创造自己的帝业。曹操派了700名精兵护卫皇宫,名义上是保护天子,实际上却是监视献帝的一举一动。汉献帝周围的人都是曹操的亲信,他想找个说句真心话的人都没有。议郎赵彦跟献帝探讨了点关于时局的问题,曹操马上找个借口把他杀了。终于,献帝内心的愤怒要爆发了。

有一次,曹操入宫朝见,汉献帝板着脸对他说:“你如果能辅佐我,就厚道一点;如若不能,还请你高抬贵手,废了我吧。”一听这话,曹操大惊失色,忙跪下来请罪。因为按照汉家制度,三公领兵者朝见天子,必须在两旁站立的虎贲武士注视下前行,献帝一旦起了杀心,曹操小命难保。但是这次献帝放过了曹操,他知道若曹操被杀,他手下的军队肯定会兵围皇宫,这些人都是曹操的私家军,只姓“曹”不姓“汉”,对于曹操,只能缓缓图之。曹操出官后发现自己已汗流浃背,为防不测,他决定以后再不进宫见天子了。

汉献帝没有亲信将领可以依靠,他唯有寄希望于外戚和宗室。建安四年,献帝下了一道密诏,让人送给他的丈人——车骑将军董承,要董承联络天下义士,共除汉贼曹操。董承一方面对曹操逼迫天子深为痛恨,另一方面也不满足于目前的地位,他先后联络了“皇叔”刘备、偏将军王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等人,然而,还未及实施,曹操的谍报组织就获悉了整个阴谋。曹操火速赶回许都,捕杀董承、王服和种辑等人。随后,曹操让甲士带剑进入皇宫,奏请汉献帝诛杀董承之女董贵人。献帝气得浑身发抖,断断续续地说道:“不可诛杀董贵人,她正有身孕。”曹操断然拒绝,让甲士把董贵人拖出去杀掉。

董贵人被杀的一幕使汉献帝和伏皇后深受刺激,献帝本想以皇帝之尊同曹操拼死一搏,但一想到自己身上肩负着大汉朝的江山社稷,就暂时忍了下来。在献帝的策划下,伏皇后写信给自己的父亲——屯骑校尉伏完,要他设法除掉曹操。伏完不敢行动,只是把密信给几个死党看了看。建安十四年,伏完因病去世。不知怎么回事,建安十九年,伏后写给父亲的密信泄露了出来,曹操大为愤怒,他决定再对汉宫实施一次“定点清除”行动。御史大夫郗虑人宫,向汉献帝说明原委后,请天子下诏废掉伏后。没等献帝开口,郗虑就让一名侍中起草诏书,尚书令华歆则引兵闯入后宫捉拿伏后。伏后发现形势不对,关上宫门,躲进了夹壁之中,华歆纵兵大索,抓着伏后的头发把她从夹壁中拖了出来。伏后光着脚被带到了献帝面前,她哭着对天子喊道:“陛下,你难道就不能救我一命吗?”汉献帝悲痛地回答说:“连我也不知道能活到哪天啊!”接着,他转过头质问郗虑:“郗公,天

下有这种事吗?”郗虑默不作答,随后把伏后押进暴室,没过几天伏后被杀,伏后生的两个皇子也被毒杀。伏氏宗族因此事牵连而被杀者有一百多人,建安二十年正月,汉献帝被迫立曹操之女曹节为皇后。

除了两次密谋行动外,汉献帝还试图利用分封刘氏诸侯王来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建安十一年八月,献帝从东海郡划出襄贲、郯、戚三县来充实琅琊王国,撤销昌虑郡。故琅琊王之子刘熙被立为琅琊王,虽然朝廷大权尽归曹操掌控,但封一到两个诸侯王的权力,献帝还是有的,汉高祖刘邦的白马盟誓“非刘氏不得为王,非有功不得封侯”,曹操还不敢这么快违背。汉献帝希望刘熙能起到汉初吕后专政时,刘氏诸侯王那样的牵制作用,但是曹操对诸侯国的监视十分严密,琅琊王刘熙难有作为。建安二十二年,琅琊王刘熙企图过江投靠孙权,被曹操处死,琅琊封国随后被废除。建安十七年,汉献帝也曾一次封四位皇子为王,但曹操以年龄太小为由,就是不让四王就国,献帝想以刘氏诸侯王牵制曹操的计谋最终落空。

建安二十年,汉献帝34岁,而曹操已有61岁,献帝只能利用时间把曹操熬死,他一厢情愿地认为到时他就能亲政了。为此,献帝决心先研究重振大汉的对策,以便将来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但他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镜头五;复兴大汉五大策

荀悦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献帝时历任黄门侍郎、秘书监等职,他发现献帝聪明过人,而且和他一样爱好历史和文学。他常和献帝通宵达旦地讨论历史上的兴衰存亡,有一天,献帝对荀悦表示《汉书》过于繁芜,读了不知要领,想让苟悦给编个简本。荀悦便按照《左传》体例,作《汉纪》30篇,另外还将自己的著作《申鉴》也呈给天子御览。

从这些书中,汉献帝总结了大汉衰败的四大原因:外戚、宦官轮流专权;吏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豪强横行作恶。为了复兴大汉王朝,他又想出了五大对策:兴农桑以养民生;审好恶以正风俗;宣文教以彰德化;立武备以秉军威;明赏罚以统国法。他多么希望自己能解决这些问题,无愧于列祖列宗和天下子民。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魏王曹操病死于洛阳,汉献帝改年号为延康元年。

曹操之子曹丕顺利地继承了曹操所有的权力,他对于汉室没有什么“恋旧”情结,汉献帝望着宫殿上方的夕阳,顿时明白,一切就快结束了。在傀儡皇帝的位置上苦苦挣扎了31年,一切都该结束了!他希望曹魏能代替自己实行五大对策,善待天下子民,建立一个比大汉还要伟大的帝国。这一年十月,汉献帝让位给曹丕,随后他被封为山阳公,过上了退休生活。

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庚寅,刘协在封地内病死,魏明帝素服为他发丧。如果汉献帝能早20年当上皇帝,取代他那不争气的父亲——汉灵帝刘宏,大汉能再度强盛起来吗?诚然,历史不容假设,我们在叹息的同时也只能对汉献帝抱以深深的同情。

编辑/高丹

猜你喜欢

董卓天子大汉
大咖的替身
结局很意外
天子当屏而立
三国鼎立之王允计除董卓
虚惊一场
无字碑随想
论北魏西郊祭天
王允计除董卓
对西周王权衰微的分析
曹操曾“献刀”刺杀董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