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华正茂“菁”心打造冰城会展明珠

2009-04-19

中外会展 2009年12期
关键词:体育中心会展业会展

闫 伟

她是80后,却有着与年龄不相配的成熟与睿智;她是名副其实的“海归派”,有知识也有着与之相媲美的爱国情怀;她是会展界里的“美女”,不仅仅是因为她的面容,还有一次次的华丽转身。与其说是传奇女子,倒不如说是一个兢兢业业、着实的大忙人,用句东北话说:她就是忒忙了!她就是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总经理——张菁。当记者在安静的茶室等候这位年轻的老总时,随行的秘书说,平时和员工相处,她更像一位邻家女孩,善解人意,冰雪聪明。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全国唯一一个将会展与体育场馆结合,会议、酒店互为一体,休闲、购物相辅相成,展览、洽谈有机结合、互补生辉的超大型综合性场馆。看起来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在简短的对话之后,记者发现这位柔弱的妙龄女子背后蕴含着一种勃然焕发的力量

筹办展会:用心良苦

记者采访张菁的时候,刚好赶上纵贯线演唱组合全国巡回演唱会,“在哈尔滨那场感觉很棒,尤其是在雨中,所以这次我们还打算邀请他们过来,在中心全国巡回演出最后一场。”张菁同样是“追星族”的一员,但是她所想的却是如何更多地承接这样的演出,让会展体育中心的“生意”火起来。

说起来,张菁确实有着太多的匆忙,可是谁又知道,这个会展界美女也非常享受工作带给她的另一种快乐。就在采访间隙,张菁还说她马上就要去南宁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广告节,“因为本身是哈尔滨市广告协会的理事,其实这次去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把2011年的广告节申请到哈尔滨来办。”说是张菁的“野心”也不为过,这正是她年轻活力的一种表现。张菁介绍,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可以承办大型展会的二线城市,哈尔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如果想要引进如此重大的会展活动,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落实。“我们正在积极地寻求这样的机会,让中心成为哈尔滨会展业一个响亮的品牌”。

“我们的很多自办展,大部分是在围绕整个哈工集团的产业来举办的,所以中心并不是单独依靠展览来生存的。”对于亲手准备的第一个自办展——中国国际青少年动漫周,张菁有着深刻的印象。“我记得第一次筹办这个展会,确实费了很多周折。”因为当时东北地区并没有动漫基地,而动漫产业在国内也并没有得到大众的关注与认可。“我们是直接向教育部申办的,本意就是为了发展绿色动漫产业。”为了得到更多国际展商的支持,组委会还特地赶制了面向韩国展商的宣传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展会受到一些韩国参展商的青睐。而对于国内招商工作来说,张菁也会亲自“上阵”,登门拜访邀请。辗转周折,经过她和团队不懈的努力,展会得到《漫友》的鼎力支持。“不管怎么说,那一届的动漫周举办得还算成功。像《帽儿山的鬼子兵》就是在动漫周上成功亮相并推向市场的动漫作品。”张菁脸上闪过一丝成功的喜悦。除了动漫周,中心还曾举办过婚庆产业博览会、深圳一哈尔滨一海参崴服装节等展会,都是公司智慧的象征。而在这些展会的筹办过程中,总是少不了张菁的影子,不管是邀请大客户,还是协调具体工作,真可谓用心良苦。

经营战略:多元灵活

“其实我们的定位就是多元化经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集团的发展,也就是不能狭窄地发展。”张菁告诉记者。会展业拥有着强大的带动作用,“虽然理论上说是1:9的带动作用,但是在我们公司可以达到1:13。”正是看中会展业强大的推动力量,留学回国的张菁更加重视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

灵性,这是见到张菁的第一感觉,从她炯炯的眼神里流露出一种不一般的沉稳。与其说是环境使然,倒不如说是真性情的反应。作为中心的总经理,张菁有着非同一般人的忙碌,而这些匆匆的身影却又勾画出一幅幅中心美好的愿景。留学归国后,入职哈尔滨工大集团的张菁开始了自己的奋斗之旅,基于国外留学企业管理专业的经历,规划管理成为科班出身的张菁的“拿手好戏”。“原来集团都是各自的产业有不同的人负责,所以赶上事情的话,就需要找许多不同的人进行沟通。”张菁说,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每个产业都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瓶颈,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成为企业壮大的关键,“日益加剧的竞争趋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改变,而且要迅速。”张菁担任总经理后,并没有马上灌输一些特定的管理模式,而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原有模式的分散性,“他们的打法有些单打独斗的意味。”于是,一场管理模式的转变就此发生。

简单来说,就是改变原来各个部门的独立性,集中管理。在对外销售的过程中,一次性将客户的需求全部获取,签订一揽子合同,然后再统一归到办公室集中調度,也就是在招商的过程中将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具体协调采用集中制,由办公室统一协调和解决。这样节省了客商的时间,也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样也为集团其他产业的兴起带来机遇。“本身公司就拥有大大小小13个产业,作为公司考虑,就需要这些产业兴旺发展。”张菁的嘴角泛起一丝满意的笑容。

变通,带来的是大型展会进驻和产业的均衡发展。“这就是我们多元化的好处,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们遵循的也是这个道理。”不得不佩服她体现出来的深谋远虑,而这种胸怀城府的“老成”又与她的年龄和工作经历不成正比,但是中心管理上的大手笔再一次证明了这位“80后”总经理的过人之处。

内外兼修:增强优势

对于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张普有着自己的看法,“总体来说,国内会展业发展处在一种不平衡的阶段。”哈尔滨体育中心虽然有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其实,在各个环节上都会出现问题。不单单是硬件和软件的问题,还有相互之间的衔接。”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让张菁感到危机,“全国会展业正在飞速发展,特别是一些二线城市都在准备发展会展城市。”当意识到会展体育中心硬件上的不足和管理上的差距,张菁选择了用灵活的办法游走于当前白热化竞争的市场。

会展体育中心不是会展业“一家独大”,与其相关的12个行业都具备着惊人的竞争力。“我的优势在于灵活转变。可能在会展方面并不能出色,但是相关的酒店、会议或者其他产业会发展得很好。”张菁表示,下一步中心不仅要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现有的一些不利条件,增强中心的硬件优势,同样还要在管理和会展服务方面提高公司的水平与质量。“没有配套完善的服务,展会怎么能自己来光顾呢?这就需要在管理方面积极改进。”

练内功,这是张菁管理中心的主导思想。同样,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人才因素也成为张菁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要提高人才素质,打造一支年轻有活力的会展队伍。”年轻就是资本。哈尔滨会展体育中心拥有与张菁

同样年轻的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对于年轻的队伍来说,张菁是非常适合担当“领队”的,年龄上的相仿更加拉近她与员工的距离。“首先,作为公司的人才一定要有创新的意识。”中心还会在一定的时间挑选一些人才外出培训,这其中优秀的占一部分,能力平平的人占一部分,一方面需要优秀的人才开阔视野。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员工的一些能力。

中心有一种说法更能形象的说明张菁所坚持的用人原则,就是所谓的“发改委”——发展、改造,最后委以重任。此外,在日常的工作中,张菁还依据自己国外留学的经验来对现有的员工进行考核,不仅能在细节之处更大程度地发现人才的优秀之处,还可以对人才进行长期的培养。由此看来,富有激情的人才队伍成为张菁手中又一张“王牌”。

未来之路:合作共赢

没有合作,就没有更宽广的发展之路,张菁明白这样的道理。

加强与国外参展商的合作,成就的不单单是展会本身,而是中心整体的国际形象和地位。“我们也在考虑国际合作,但是一切都要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和特点,再加上中心的优势,这样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张菁说,中心最早承办的会展活动,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行为,而中心只是扮演了服务者的角色。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没有创新就会在竞争中消失,自我生存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中心的生死存亡。

“我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因为这样对中心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繁忙的张菁把更多精力投入在展会的引进方面,按照她的思路,作为二线城市,必须要看清楚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大城市极力在往纠、放展,二线城市又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所以就需要抓住这个机会,引进一些规模性的展会。”张菁说,国内会展业的不均衡发展导致了这种尴尬局面的发生,多次参加展会的她也有切身体会,“和很多参展商沟通的时候,他们也希望一些大型的巡回展能够定下来,所以我觉得一些展会迟早是要落地生根的。所以这就是我们二线城市的机会。”

对于中心未来的发展,张菁也有着完整的规划。合作共赢,已经是会展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没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相互合作,企业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作为管理者,张菁说自己更愿意被认为是一个执行者,而恰恰是这种务实的精神,才奠定了中心未来美丽蓝图的坚实基础。

名目繁多的职位确实带给了张菁不少的压力,但是从她爽朗的笑声中,却没有发现一丝压抑。工作之余,张菁更喜欢以快乐的同龄人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始终由内向外散发出一种稳重、优雅的气质。相信作为新一代年轻人的榜样,在未来的路上一定能得到更多关注的目光,创造会展界的另一朵奇葩。

人物小资料:

張菁出生于1981年,1999年进入澳大利亚悉尼语言学校学习,后在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悉尼科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随后2005年在悉尼旅游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继续深造,学成之后,回国任哈尔滨工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行政助理、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至今。

猜你喜欢

体育中心会展业会展
某体育中心VIP接待区谐波治理实例分析与探讨
周浦体育中心篮球馆照明设计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体育中心赛后利用新思路研究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