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荆轲刺秦王》中三处注释的质疑

2009-04-16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战国策古代汉语秦王

周 雷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作为先秦的经典的史传作品,被选人华师版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阅读部分)》(以下简称教科书)第五单元,这篇课文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这样的课文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可读性很强,只要结合文中的注释,学生便可顺利阅读全文。然而笔者在研读教科书时却发现该文有三处注释存在疑点,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兹举例于此,就教于各位专家、同仁。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课本注作:“微,假如没有。谒,拜见。”笔者以为注“谒”为“拜见”甚为不妥。

《说文解字注》:“谒,白也,从言,曷声。”段玉裁注:“《广韵》曰:‘白,告也。”《尔雅·释诂》:“谒,请,告也。”《辞海》《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等辞书“谒”字条也有“禀告”、“陈述”、“说明”的义项。在先秦典籍中,这种用法的例证颇多。如:《战国策·秦策》:“臣请谒其故。”高诱注曰:“谒,白”;《礼记·月令》:“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列子·天瑞》:“弟子敢有所谒,先生将何以教”;《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韩非子·五蠹》:“楚之有直躬,其父寤羊而谒之吏。”因此,“臣愿得谒之”中的“谒”也应当是“禀告”的意思。

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荆柯只是向太子丹“禀告”自己能够接近秦王,即“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的具体建议,而并非“拜见太予丹”这么简单,故如将“谒”释为“拜见”,这与现有文意有悖。

全句释为:“就是您不跟我说这番话,我也很想能向你报告这件事。”

秦王遇将军,可谓深矣

课本注释“深”为“刻毒”。笔者查遍了古代汉语辞书,发现“深”有“水深”、“深入”、“时间久”、“探测”等义项,却无“刻毒”之意。

《说文解字》:“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从水,穼声”。‘水”是形旁,表示“深”的本义与水有关。据孙元鹤等著的《常用汉字详解字典》:“泵”本着“宋”,是声旁,“从‘穴,有穴而后有深浅;从‘火,‘一日灶突,此火该是灶火;从‘求。”即寻求,是个会意字,意思是:(手伸入)穴中求火。表示很深。”后引申为“表示程度深”,可以训为“甚”,也就是平常所言“深信”、“深表同情”、“深感遗憾”之“深”。如《孟子》:“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虎患也深”;《战国策·秦策》:“夫三晋相结,秦之深仇也”;《赤壁之战》:“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汉书·石显传》:“是时,明经著节士琅邪贡禹为谏大夫,显使人致意,深自结纳。”联系可谓语境,“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是说明秦国对待樊於期的态度。“深”也作“甚”讲,即现代汉语中“过分”的意思。“可谓深矣”译成现代汉语为“可以说太过分了”。

那么全句可以释为:“秦国对待将军的态度,可以说太过分了。”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课文将这个句子注为“去了而不能回来复命的,是没用之人。”

课文把“竖子”理解为荆柯在自己骂自己,笔者以为甚为不妥。理由有二:1“竖子”在古代汉语中是“对人的鄙称,犹谓‘小子(见《古代汉语词典》“竖子”条目),一般不确定地指对方某一个人。如《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亚父用“竖子”骂的是项庄。2与下文相抵牾。荆柯过易水时又前为慷慨歌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去不复还”与“往而不返”显然语意是一致的,荆柯怎么可能一会儿骂自己是“竖子”,一会儿又称自己是“壮士”呢?一贬一褒,感情色彩截然相反。

所以这里的“竖子”应当是荆柯怒叱的对象——多疑的燕太子丹。荆柯是慷慨高歌的志士,他平时“旁若无人”(《史记·刺客列传》);他临危受命,本意是“欲以生劫之”。并不想一去不复返,故“有所待,欲与俱”。可是“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故用带刺的语言步步紧逼:“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这样的语气对于豪侠壮气的荆柯来说显然是莫大的污辱。荆柯一时受不了,于是“怒,叱太子”,由于怒极而失尊卑有序的礼数,称太子丹为“竖子”,也是极合情理的。

全句可以翻译为:“今日(如果)前往而不返,是因为你这样的小子错误安排啊!”荆柯仅凭一时意气,草率行事,仓促决定“请辞决”,“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为行刺失败埋下伏笔。

猜你喜欢

战国策古代汉语秦王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在层层深入中培养思考批判能力——以《战国策·楚策一·狐假虎威》教学为例
再議新疆吐魯番出土“秦王鏡”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小“恐”成像,观微知著
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