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管理绩效的国外研究综述
2009-04-16臧志彭解学梅解学芳
臧志彭 解学梅 解学芳
摘要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企业环境管理绩效对国家环境保护产生着重要影响。文章从企业的环境管理实践与环境绩效的关系、环境管理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环境绩效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以及环境绩效的测量与评估等四个方面对国外学者关于企业环境管理绩效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在研究方法上,定性分析基础上的定量研究是目前研究的主流思路,问卷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方法是得到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非常值得中国学者借鉴;在研究结论上学者们存在很大的分歧,树立源头治理的环境管理理念、增强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以及关注中小制造业企业是较为一致的观点。未来的研究应加强数据的真实性。并且需要在对比性研究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企业;环境管理;绩效;国外: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09)02-0088-05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全球环境一体化。从1972年斯德哥尔摩第一次全球环境会议到今天的20国集团环境问题部长级会议,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制造者”,企业的环境管理绩效必然深刻影响到全球环境问题的改善。中国企业的环境管理刚刚开始起步,相关的研究还不多,迫切需要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国外关于企业环境管理绩效的相关研究文献从环境管理实践与环境绩效的关系、环境管理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环境绩效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以及环境绩效的测量与评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希望能为企业环境管理的相关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1企业的环境管理实践能否带来环境绩效的提升
企业实施环境管理战略和措施,最为直接的可能是带来环境绩效的提升。然而,现有研究并没有完全支持这一观点。自从1996年秋季ISO14001标准实行以来,一些研究提出了通过运用环境管理来提高环境绩效的建议。有关环境管理文献也表明,企业的环境管理实践可以带来较好的环境绩效。
然而,有些文献指出,企业的环境管理实践未必带来环境绩效的改善,这取决于一些因素变量。Sarkis(2006)基于金属加工行业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探讨小型制造业企业的环境与风险管理及与环境绩效的关系指出,在环境风险管理实践和项目上的早期的和增加的投资未必能提供更好的绩效,完善的工程管理实践一体化将有助于带来规模报酬的递增。Sarkis和dijkshoom(21X17)运用问卷调查299家威尔士的中小企业,运用DEA方法探讨了中小企业固体废物的管理绩效和企业环境管理措施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没有采取环保实践措施的企业比已经采取的企业环境管理绩效要好。第二,主动采取环保实践措施的企业比被动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的环境管理绩效要好;即,环境保护措施绩效的好坏取决于企业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此外,Claver等(2007)运用访谈调查法对环境管理与企业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指出以预防的逻辑思路进行的环境管理能够带来积极的环境绩效。并且他指出,环境管理和环境绩效的关系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当下属部门在实施环境管理系统上面临较小的阻力时,主动实施环境管理系统的企业管理者将更有可能将环境系统看作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机会;第二,对环境管理表现积极的企业在将环境事务整合进入企业组织时更加容易,并且为企业的环境管理提供更多的补充性资产(complementary assets)支持;第三,拥有补充性资产的管理者比缺乏者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环境战略。第四,实施积极性环境管理系统的企业更倾向于拥有预防性(区别于末端治理)的环境技术组合。然而,仅研究一家企业,而且是西班牙在环境管理方面做得最好的一家企业,总体上说研究结果还是缺乏普遍意义。
需要提出的是,最近的一些研究开始探讨环境管理中利益相关者与环境绩效的关系问题。例如,Kassinis和Vafeas(2006)基于5 033家化学、金属以及电力事业公司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内部异质性和企业环境绩效的相关关系。研究结论表明:第一,社区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与环境绩效在企业层面是一种正相关关系;第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异质性,不同的资源依赖性将带来不同的环境绩效水平;第三,对于县级社区的利益相关者,收入的异质性同污染水平是负相关的,比较富裕的地区,其污染水平较低;第四,州级利益相关者在环保偏好方面存在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同样影响着环保绩效,即环保偏好越强烈,环保人士越多,环境污染水平越低。Claver等(2007)则指出,广泛地将利益相关者纳入企业环境管理决策中将有效减少来自利益相关者层面对于企业环境管理的压力。
2企业环境管理是否带来经济绩效的改变
企业是成本收益分析的理性决策者,经济绩效的提升是其一切活动的最终目标。当采取环境管理的成本大于由此带来的经济绩效时,企业必然将放弃主动的环境管理实践,或采取措施规避环境管制;反之,当环境管理能够为企业带来切实的经济绩效的提升,企业将会积极投身环境管理实践。因此,企业的环境管理与其经济绩效的关系成为企业和研究学者最为关注的问题。然而现有的研究结论却不尽相同(Claver等,2007)。
部分研究表明,环境管理和企业经济绩效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Klassen和McLaughlin(1996)基于市场效率理论的金融活动方法,研究了环境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以环保绩效奖励为象征的强有力的环境管理能够带来显著的正的投资回报率;而以环境危机为代表的弱的环境管理带来显著为负的投资回报率。Montabon等(2007)通过运用内容分析法、典型相关分析和多元数据分析方法,探讨环境管理实践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第一,环境管理实践同企业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二,在环境管理实践的使用范围上,环境管理实践的应用范围其实比以往研究结论要大得多,L19]并且他的研究结果证实了Royston(1980)、Hanna和Newman(1995)、Bonifant(1994)、Bonifant和Ratcliffe(1994)等人的研究结论。
然而,有些研究指出,环境管理和企业绩效的关系是一种负相关关系。传统的观点认为,企业进行环境管理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专业人员等,形成相应的“额外”成本,环境管理还可能挤出其它更具潜力的投资或创新途径而损害企业竞争力,所以,两者是负相关关系(Walley和Whitehead,1994)。
修正学派则认为,不能把企业的环境改善活动与企业竞争力看成是此消彼长的取舍关系,环境管理有利于创新,企业环境管理与竞争力是“双赢”的关系(Porter和VandeLinde,1995b)。有些学者指出,两者关系争议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管理态度问题。例如,Hussey和Eagan(2007)对458家小型制造业企业调查表明,全球中小制造业企业环境管理绩效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并不遵从环境管制,很少有企业去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去实施环境管理系统,利用生命周期管理或采取其他主动的环境管理实践,而其主要原因是中小制造企业尚没有认识到改善环境管理会为企业带来提高组织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等利益。
此外,有些学者将竞争优势相关变量引入到环境管理研究中,从战略角度探讨环境管理和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Karagozoglu&Lindell,2000)。Shanna和Vredenburg(1998)介绍了在加拿大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环境中进行的两阶段研究结果。第一阶段通过比较案例研究,证实了公司在环境响应范围内以资源为基础导向的观点的适用性;第二阶段,在案例研究期间通过邮寄问卷调查检验了环保战略与组织能力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基于公司资源观,企业可以通过采取积极性的环保战略来取得竞争优势。一方面,建立在商业与生态问题之间的内在不确定性基础上的积极响应性环保战略将带来组织的特有能力的出现,这种特有能力对企业的竞争能力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比较案例研究发现,采取积极的环境战略,自觉披露与环境有关的活动、接受外界多方面监督的企业,其利益相关者整合的能力、高阶学习能力、持续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Claver等(2007)运用访谈调查法,基于环境战略,对环境管理与企业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区分和比较,他指出采取积极性环境管理政策将为企业带来积极的环境效益,开拓性的环境战略将有助于企业开发新的环境资源和能力,增加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可能性;即开拓性的环境战略与企业经济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另外,有些学者将环境管理和创新联系起来,指出环境管理的相应政策措施通过鼓励创新能够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效应。Claver等(2007)指出,自愿性环境标准比强制性的环境法规能够更好的提高企业创新的主动性。然而,有些学者却指出,集中于技术而不是环境绩效的环境管理不会促进企业创新,并且超出了法律约束。
3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关系
企业在追求经济绩效最大化的同时,是否一定会带来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环境绩效的下降?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悖论关系的探讨。Stanwiek等人(1998)通过对多个行业共120多家企业的研究发现,企业收益率与排污总量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是负相关关系。Klassen&Whvbark(1999)、Wagner(2003)等人的研究也表明环境管理绩效的提升往往伴随着企业经济绩效的下降,即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然而也有不少研究指出,良好的环境绩效能够带来好的经济绩效。Ⅺassen和Laughlin(1996)指出,企业环境绩效(企业受到的环境奖励或惩罚)会影响投资人对企业未来经济绩效的预计,在有效市场中,股票价格将反映环境绩效的经济收益,他们对制造业、石油开发等行业共162个样本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4环境绩效测量及其评估方法
环境绩效是指企业经营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环境成本上升以及公众和相关政策的压力,运用有效的工具测量环境绩效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些研究采用环境管理中的变量测量环境绩效(Sharma&Vredenburg,1998)。然而,有关环境管理绩效测量以及环境管理变量,在不同的实证研究中的具体操作方式差异很大。Hussey和Eagan(2007)对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卓越绩效标准(MalcolmBaldrige Criteria,2001)建立的环境绩效模型进行了改进,将波多里奇基于企业整体设立的指标替换为专注于考察企业环境管理方面的指标,比如在领导能力上,将组织领导能力、公共责任和公民权修改为高级领导层的方向、环境绩效和公共责任。然后通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塑料制品业的中小企业的环境绩效改进模式的发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拟合统计量验证了全模型的适用性,但有的路径并不显著,如领导才能与环境结果模式的系统构成,并指出,对环境绩效的界定需要进一步改进。Hermann等(2006)则在整合生命周期评估(LCA)、层次分析法(AHP)和环保绩效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环境绩效评估方法,即"COMPIJMENT"法并通过对泰国纸浆业的案例研究,证明了COMPLIMENT方法的有效性,并且指出了该方法所具有的优势:作者称其为一种“从摇篮到天堂”(cradle-to-gate)的综合性方法,并且该方法保留了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中为预防问题而转换环境影响的计算和程序方面的优势。不仅如此,作者还指出COMPLIMENT方法采用了智能分步数据收集方式,从环保指标开始,扩展了IEA的数据收集范围,并且将输出结果整合为一个指数进行描述,从而为企业行为对环境影响的全面评价提供详尽的信息。
5结论、讨论与展望
通过对国外学者关于企业环境管理绩效的研究文献进行的梳理与总结,可以发现如下基本结论:
5.1总体研究方面
(1)在研究范围上。目前国际上对于企业环境管理绩效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环境管理实践与环境绩效的关系、环境管理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环境绩效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以及环境绩效的测量与评估等四个方面。在研究对象上,制造业企业是主要的研究对象,其中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基于定性阐述基础上的定量研究成为研究的主流。总起来看,国外学者采用了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分析(DEA)、结构方程模型(SEM)、多层线性模型(I-ILM)、生命周期评估(1EA)等多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是得到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此外有多篇文章采用了典型公司的个案分析方法。
对于我国的研究学者而言:①结构方程模型、多层线性模型等较新的定量研究方法可以借鉴使用;②典型个案分析方法具有分析问题透彻、深入的优点,值得尝试,使用的要点在于个案的选择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及调查收集数据是否全面、客观。实际使用时,可以结合直接观察法、重点访谈法(如企业的管理者、员工、客户等)以及文献档案分析法等,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Claver等,2007)。
(2)目前国外学者在环境管理实践与环境绩效的关系、环境管理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环境绩效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研究结论都存在较大的分歧,甚至截然相反。究其原因,可能在于:①样本来源差异,由于研究的国别不同、地区有别、行业差异、企业类型各异等原因
造成结论大相径庭。②指标设置差异,如环境污染指标有采用工业三废的,也有仅采用固体废物的(如Sarkis和Dijkshoom的研究),在经济绩效指标的选取上,有采用投资回报率如Klassen&Whybark(1999)的研究,还有的采用公司市场价值等其他指标。③研究方法的差异和缺陷:不同的研究方法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差异,而研究方法的缺陷则加剧了彼此的差异。如DEA方法的数据导向严重,随样本不同,即使影响因素完全一样,结果也可能大不相同。④环境影响的长期性、缓慢性,如劳动力的工作时间投入、技术投资等因素对环境绩效的影响可能是慢性的、长期的,而不是短期内能够完全显现出来的(Sarkis和Dijkshoom,2007)。
以上分析说明,目前关于企业环境管理绩效的研究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没有形成较为权威一致的观点、方法和结论。因而,无论是企业环境管理绩效的实践层面,还是理论研究层面都需要我国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弥补目前国际研究的空间不平衡导致的研究结论的不全面,从而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企业的环境管理绩效问题;另一方面为企业的环境管理实践和政府决策提供更有实际价值的对策建议。
5.2改善企业环境管理绩效方面
尽管国外学者在企业环境管理绩效的研究结论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研究中总结出一些较为一致的结论,并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
(1)在环境管理理念上,预防性的源头治理比末端治理更能带来环境绩效的改善。环境管理绩效可能与企业从事环境管理实践的态度密切相关,主动的积极的环境管理活动更有可能带来企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的提升。可以将环境绩效纳入企业绩效的评估体系中,建立由经济绩效、环境绩效以及竞争优势组成的综合的企业绩效评估体系可能是有效的策略。
(2)社区压力、社区环保偏好对环境污染产生重要的影响,增加社会公众参与、增强社会压力是减少企业污染排放的重要途径,因而可以通过建立志愿性社区环保卫士群体、发挥环保集群效应来抑制环境污染。
(3)中小制造业企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部门,而且是环境管制较为薄弱的污染部门。大多数中小企业不会主动进行环境管理,也没有认识到环境管理对企业经济绩效的提升作用。可以通过采取发放环保奖励的正向激励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建立开拓性的环境战略,吸纳利益相关者进入企业环境管理决策等方式改善环境绩效,并进而提升其经济绩效。
5.3未来研究展望
(1)数据的真实性、广泛性需要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绩效研究是环境管理问题研究的难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很少会自愿披露真实的环境污染信息,也不会完全公开公司的经济绩效数据,这为企业数据的调查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未来的研究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2)基于统一性的对比研究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目前的研究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太多的差异,从而导致了巨大的结论差异,给企业环境管理的认识和实践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未来的研究需要在基于一致性基础的对比性研究上加强力度。
(编辑: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