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次贷危机影响下我国国内增加值及就业发展态势

2009-04-16郭菊娥郭广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年2期
关键词:次贷危机进出口就业

郭菊娥 孟 磊 郭广涛

摘要2008年7月份以来进出口增速的快速下滑是美国次贷危机及中国前期抑制过热的宏观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分析了二者对我国外贸时滞性影响的机理,利用反映加工贸易特点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测算了次贷危机背景下出口对我国国内增加值及就业的影响,并通过态势预测对这一影响的程度做出了估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对出口变化的敏感性强于非加工出口。旅游、文体娱乐、石油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等部门对出口变动最为敏感。由于次贷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影响我国经济的传导机制以及国家经济刺激政策从实施到效果显现均具有时滞性,预计明年进出口增速将大幅下滑。2008年总出口产生的直接国内增加值将少增200亿美元左右,在参考情景中将影响2008年直接就业792.7万人。2009年进出口增速预计将进一步下滑,其对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将更为明显。

关键词次贷危机;进出口;投入产出法;就业

中图分类号F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09)02-0001-06

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01—2007年间外贸总额年均增长达24.3%。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为21738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9861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45.4%。从贸易国别统计来看,2008年1至9月,中美贸易总额25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2.8%,仅次于欧盟位列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反映出中美贸易关系的重要性及日益密切的现状。这次的美国次贷危机,已影响到美国的实体经济,并扩散到全球。自2008年7月起,中国进出口增速双双下降,进口增速从7月份的同比增长33.7%,下滑至10月份的15.6%,出口也由5月份同比增长26.8%震荡下降至10月份的19.2%,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下降至10月份的1.9%和8.5%(http://www.customs.gov.cn/default.aspx?tabid=400),反映出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才开始显现,具有一定的时滞性。鉴于外贸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分析次贷危机和我国宏观政策通过贸易渠道影响我国经济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这一影响机理,利用反映加工贸易特点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测算了次贷危机背景下出口对我国国内增加值及就业的影响,并通过态势预测对这一影响的程度做出了估计,为国家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次贷危机与宏观政策对我国外贸时滞影响的机理分析

我国外贸增速今年下半年开始的显著变化是次贷危机和中国前期抑制过热的宏观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的影响均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图1显示了这一时滞影响的机理,左侧是次贷危机的发展进程,右侧为我国2007年至今涉及外贸的主要宏观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对进出口产生持续的影响。图中进出口部分的折线图反映了2007年至今我国进出口月份同比增速的变化态势。

1.1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次贷危机自2007年初爆发以来,迅速从信贷市场传导至金融市场。2007年8、9月份,各国纷纷向金融系统注资,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继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被收购之后,9月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也难逃厄运,申请破产保护,同月美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房地美。形势的迅速恶化迫使美国推出7 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随后又提高到8 500亿美元。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美国经济年增长速度创五年来新低,经通胀因素调整后的年增长率由2006年的2.9%降至2.2%,其中第四季度增长-0.2%,为近6年来首次出现收缩。2008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0.9%、2.8%和-0.3%,显示出次贷危机已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美国经济减速直接影响到中国对美出口;同时又通过影响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间接地对中国出口产生进一步影响。次贷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对国内经济增长、就业等方面产生负面作用,这一传导过程具有一定的时滞性。由图1可以看出,次贷危机发生后,除2007年和2008年的2、3月份因国内春节因素有所波动外,外贸增速在2008年7月之前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若以2007年3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濒临破产这一标志性事件作为次贷危机爆发的起点,从危机发生至2008年7月中国进出口增速开始明显下滑,具有约16个月的滞后期。

1.2中国前期宏观政策对外贸的影响

与次贷危机同期的中国宏观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2008年7、8月份为界,前期的政策目标为抑制经济过热,后期转向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3年后中国经济发展加速,GDP增速逐年上升,至2007年达到11.9%。食品价格上涨带动CPI指数走高,2007年CPI比上年增长了4.8%。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央行2(XF/年5次加息,国家大范围调整出口退税及人民币升值等政策,经过半年多的滞后,政策效果逐渐显现。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急剧恶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转向,保增长的措施陆续出台。如出口退税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08年8月1日、11月1日和12月1日三次提高纺织、服装、机电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11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投资4万亿元;央行10月9日、30日两次下调利率0.27%,11月27日更是一次性降息1.08%。由于政策从实施到产生效果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这些经济刺激措施预计到2009年下半年才能显示出效果。

随着外部需求的进一步恶化,加之国内经济刺激政策的时滞性,中国出口增速预计将继续下滑。据世界银行11月25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预测,2008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1%,2009年为3.5%,显示出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将逐步加深。

2次贷背景下出口对我国国内增加值和就业影响的测算研究

本文述评了外贸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分析总结出现有模型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选择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测算了次贷危机背景下外贸对我国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

2.1模型选择的依据

在出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现有研究很多采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如林毅夫和李永军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测度了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认为出口对中国国内经济拉动作用很大。吕惠娟和许小平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等方法分析了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中国经济属于多因素驱动的复合型增长,但出口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因素。沈坤荣和李

剑对贸易和人均产出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人均产出产生了正面影响,国内贸易则相反。这些研究采用的计量模型,精确反映了模型中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却未考虑到经济部门之间复杂的联动效应。这方面投入产出模型是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

周申和杨传伟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分析了2002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商品贸易对国内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对我国就业具有重要影响,且不同贸易伙伴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张燕和陈漓高在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分析了外贸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方式和程度。陈怡和沈利生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由于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加工出口占据重要地位,上述研究未能反映加工出口及非加工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一些学者从改进投入产出表式结构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投入产出表按是否区分中间投入的来源分为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和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其中非竞争型表将中间投入分为国内产品投入和进口品投入,反映出生产过程和最终需求过程对进口产品的消耗。根据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可测算进出口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在对外贸易分析中得以广泛应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锡康研究员最早提出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引入“占用”,即生产所须的劳动力、固定资产及自然资源等,构建了投入占用产出模型。通过将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中国内产品中间投入及中间使用按加工出口、非加工出口及国内需求区分开,陈锡康研究员及其团队编制了反映加工贸易特点的中国2002年扩展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Lau等介绍了该表的编制方法,并从数学上证明了出口总值等于出口商品所包含的完全国内增加值与完全进口额之和,祝坤福等分析了加工出口、非加工出口及其他以及总出口对GDP和就业的影响效应。本文利用该表研究了次贷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对我国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并对次贷危机背景下我国出口形势及影响国内经济的程度进行态势预测。

2002年扩展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将国内生产根据产品去向分为国内需求生产、加工出口生产、非加工出口生产及其他三部分,其中国内需求生产是指国内企业为满足国内需求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加工出口生产包括来料加工生产和进料加工生产;非加工出口及其他包括出口中除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生产之外的其他出口生产及外商投资企业为满足国内需求的生产。令D、P和N分别表示国内产品、加工出口和非加工出口。由扩展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的横向、纵向平衡关系,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可以推导出相应的完全需要系数矩阵,以及出口等对D、P和Ⅳ的直接/完全增加值系数矩阵和对就业的直接/完全需要系数矩阵。表式结构及公式的推导参见Lau等L9J。利用推导出的系数矩阵即可计算出口对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该系数矩阵的元素代表了单位出口所影响的国内增加值及就业的绝对数。同时这一影响还可以通过相对数的形式表示,反映了国内增加值或就业对出口变动的敏感性,本文称为敏感性系数。

2.2次贷危机背景下出口对国内增加值及就业的影响效应测算

利用2002年扩展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表,可测算在生产者价格统计下,2002年中国各部门单位加工出口及非加工出口产生的直接/完全国内增加值和直接/完全就业量。结果见表1、2。其中序号1~5代表出口对国内增加值或就业影响最大的前几个行业。

由表1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2002年中国加工出口变动1%,将影响完全国内增加值变动1.7%,非加工出口变动1%,将影响完全国内增加值变动1.O%,总出口变动1%,其完全国内增加值变动1.1%,反映出中国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对出口变化更为敏感。从部门情况来看,旅游、文体娱乐、石油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等部门对出口的变动最为敏感。

表2的测算结果反映了出口对国内就业的影响。2002年中国加工出口1万美元带动完全就业1.106人.年,非加工出口1万美元带动完全就业3.632人年,总出口的影响效应为直接就业0.952人年,完全就业2.416人·年。出口的直接就业效应和完全就业效应表现出了一致性,加工出口的就业影响是非加工出口的约1/3,是总出口影响的约1/2。从部门上看,住宿餐饮、批发零售贸易、教育、旅游等部门的出口对就业拉动作用较大。

3次贷危机与宏观政策影响下国内增加值及就业的态势预测

为了测算次贷危机及前期宏观政策引起的出口减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本文依据近年来进出口发展的态势,结合世界银行11月25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1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的预测,利用扩展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分析预测了2008、2009年我国出口的态势及其对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效应。测算所用统计数据分别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本文以世界银行《中国经济季报》中的预测为基础对我国进出口增长设置了三个情景:情景A为参考情景,进出口同比增速采用世界银行预测值,假设人民币汇率维持基本稳定,无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维持现有基调和力度,无进一步重大政策出台等;情景B中假设未来两年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较参考情景小,同时中国政府进一步刺激经济的措施陆续出台并顺利实施,政策效果较好;情景c假设次贷危机的影响比预计的更为严重,中国外贸环境急剧恶化,保持增长、促进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环境保护等政策目标上的冲突使政策效果不如预期理想。

本文选择了1996—2007年我国外贸的年均增速19.1%作为参考基准(由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计算)。这段时期中国经济大致经历了一个从下滑、触底反弹、加速发展到过热的经济周期,其中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作为次贷危机影响的一个参照。情景设置中预计2008年及,2009年外贸增速将大幅下滑,这一减速将使出口带动的国内增加值及就业的增量减少。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出口对国内增加值及就业的影响,结果见表3。

由测算结果可以看出,出口减速将使2008年直接国内增加值少增加200亿美元左右,情景A中完全国内增加值的少增量为459.9亿美元。在就业影响方面,2008年参考情景中出口减速将影响直接就业792.7万人,完全就业2011.8万人。2009年因进出口增速预计将大幅下滑,其对国内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在参考情景中直接国内增加值和完全国内增加值将分别少增430.7亿美元和983.1亿美元,是2008年的2倍左右。2009年在就业上的影响比2008年更大,参考情景中受影响的直接就业和完全就业量分别达到了1694.7万人和4300.8万人,显示出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的测算是基于世界银行对出

猜你喜欢

次贷危机进出口就业
2018年1至11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超2017全年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浅析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次贷危机下的经济法作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11月全国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