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噪音
2009-04-16永安
永 安
噪音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人口密度大,人们的居住空间比之古代狭小得多。楼上楼下难免相互吵扰。想想挺让人难受的。
好像也是因为如此,古人就已未卜先知地认为噪音是反文明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个城市超过一定规模,就无法居住了。他这话的意思是人太多了,大家拥挤在一处,就斩断了和自然的联系。在这样的城市里,人无法和自己的内心建立联系,而是依靠喧嚣来逃避与自己相处。
亚里士多德似乎有点贵族化和浪漫化了。一大帮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要远离噪音实在是非常难的,只能彼此理解了。这是现代人的命运,尽管我们如此痛恨噪音,因为噪音给我们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伤害。
但有一种噪音则是我们难以接受的。这种噪音并非不可避免,而是一个人或者是因为他的素质较低,丝毫没有想到自己制造的噪音会影响到他人,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或者就是恶意,基于一种变态心理,要制造噪音伤害别人他才能获得快感。
这样的人,我们把他叫做“噪音制造者”。
前一种噪音制造者基本上都被视为正常人。但的确必须承认,在钢筋水泥丛林里,像亚里士多德所担忧的那样,很多人会越来越远离自己的内心。正因为有时候认不出自己,他会很难发觉自己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影响。而后一种噪音制造者则是精神分析学家所讲的那种心理病态者,他们有一个心理特征,就是对世界有一种怨恨。这是他们的内心被破坏的结果。
在中国,只要你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后一种噪音制造者。比如,在公共场所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喜欢高声喧哗,并陶醉其中。在楼房里,他们也喜欢用力关门,非要让门发出刺耳的声音才爽。
我们都在网络上看到过很多人描述他们的痛苦遭遇。比如,当一个人要睡觉时,上面住户总会弄出尖利的声音,一而再再而三,他就被楼上的噪音制造者套牢了。慢慢地,他的精神就会高度紧张,难以集中精力睡觉和做事。他会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有了变化,变得烦躁不安,神经衰弱。
思想家们一致公认:以上所说的这后一种噪音制造者绝大多数都是人文素养上的野蛮人。而最痛恨噪音的,应该是哲学家叔本华了。
叔本华写了一篇叫《论噪音》的文章,厉声控诉了噪音制造者对人类理智的破坏:“对知识分子来说,噪音是一种苦刑。我对噪音是很反感的。比如说,当你把一颗宝石分割成若干小块时,这块宝石就失去了作为整体的价值;而一支大部队被分成若干小分队之后的威力就大大减小了。在所有的打扰的形式中,噪音是最不礼貌的一种,它不仅打扰了思路,而且还具有破坏性。偶然也会有一种轻微但持续不断的噪音在打扰我,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清楚地感觉到,我的思路越来越困难,就好比是腿上负了重却还要尽力行走一样费力,最终我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
“对于思考着的人来说,一旦有影响就是灾难性的,因为中断了他的思路,使他感到像是刽子手的屠刀样将他身首异地了。我真想了解一下,有多少伟大而又光辉的思想就这样被鞭声所葬送掉。”
噪音制造者让叔本华深受其害。基于此,他甚至愤怒地写道:“该将那些赶着马在人口稠密区穿城镇走街巷、时不时还甩上几鞭子的人拖下来,狠狠地抽上5棍子才好。”他认为,一定要让那些“肆无忌惮地发出噪音来妨碍人类智力活动”的人在挥动自己手中鞭子的同时,想起自己被鞭打的滋味。
叔本华曾经因为一个女裁缝大声吵扰他,而将她推下楼梯。主流的声音一直骂叔本华,把他的行为的原因归结为歧视女人。其实换个角度想,那也许只是一个哲学家在思考哲学问题时,突然遇到比杀死他更难受的干扰时失控的行为反应,尽管这种行为,从道德上来讲是不对的。但是,仅仅谴责叔本华丝毫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因为最重要的是,必须追问造成这一切的原因。
当你热爱思考,并且正在集中精力思考,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吵扰你时,你心里面是什么反应?当你正在家里看书、看电视、睡觉时,楼上突然有像敲在你头上的噪音,你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所以,我们应该提高文明素养,少制造或不制造一些可以避免的噪音。
编辑/姚晟